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雲端經濟學家:提高銀行競爭力的秘密


銀行曾經是IT系統守舊過時的代名詞,但現時好幾間知名銀行已成為採用雲端技術的先鋒。在香港,WeLab Bank和眾安銀行等虛擬銀行正採用雲端解決方案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客戶群;而匯豐銀行等傳統機構也正在轉用雲端,創建更個性化和以客戶為中心的體驗。然而,對銀行而言,雲端包含難以預料的成本和複雜性,可能打擊將關鍵數據和服務移出數據中心的信心。打算大規模採用雲端技術的銀行顯然不能單靠猜測作出決定。如同任何企業一樣,銀行很容易失去對預算的控制,尤其在爭論採用哪個多雲端供應商和環境時。慶幸的是,一些銀行正在利用其領域的專業知識,帶來具備價值的新型雲端專家:雲端經濟學家(Cloud Economist)。

撰文 Patrick Hubbard(SolarWinds首席極客)

試將雲端經濟學家想像為代表銀行、雲端供應商、服務供應商和數據中心之間的經紀人。如金融同行一樣,雲端經濟學家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他們能敏銳地掌握銀行的財務目標和成功指標;同時具備最新的雲端知識,包括了解不同雲端環境的功能、供應商成本模式以及使銀行的理想變為現實所需的雲端技術。

進化版的CFO

隨著任何技術團隊都逐漸依賴雲端,其營運模式開始形成自身的內部經濟。雲端變成了一個由變數、資源投放和需求組成的互聯生態系統,但其生產成本以及對消費者和企業的價值卻有很大變數。雲端是個抽象且靈活的方案,能夠快速滿足各種技術需求。因此,雲端不能同時為不同機構提供「罐頭式」的解決方案,又同時提供簡單、可預測的成本管理。

雲端經濟學家可擔任傳統IT成本管理角色的重要一職,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了解哪種雲端平台對滿足銀行無數的短期和長期需求的重要性。雲端經濟學家使CFO保持精益求精,同時釋放了雲端的潛力,使其成為真正的競爭優勢。他們透過獨特的能力理解和平衡這些相互競爭的需求,從而善用雲端以滿足最多的需要。

另一個將雲端經濟學家加入銀行技術團隊的優勢是:減輕高層在行業關鍵時刻的工作重擔。CFO越來越無法同時管理銀行的關鍵財務狀況和資產組合,又要了解AWS和Azure之間的區別。同樣地,CTO既要全力以赴落實數碼化,又要協調傳統基礎架構。雲端經濟學家可以成為兩者的橋樑,加快銀行基於雲端未來的溝通和領導決策。

財政與技術之間的橋樑

若要發揮作用,雲端經濟學家將需要一套獨特的技能。與SysAdmins或開發人員不同,雲端經濟學家通常並非來自編程或網絡技術背景。他們的技能基礎是清楚了解銷售期結束並開始生產後各種雲端的優勢和局限。

舉例而言,如果一間銀行正在考慮使用多雲端,雲端經濟學家可以針對特定的工作負載需求推薦AWS、Azure、Google等。他們還要能夠平衡DevOps、IT Ops、定期再投資、長期穩定性等不同的需求。這對於某些銀行的新技術來說尤其如是,例如雲端原生、開源應用程式架構和容器化。他們需要將營運投資的指標轉換為清晰的價目,以便投資者及股東理解。

招才納賢

 人力市場上,雲端經濟學家的短缺應該會持續。要招納這些人才,其中一種途徑是吸引在金融業內成功建立關係的雲端顧問,這些人選熟悉銀行機構的技術和財務需求。但是,對許多銀行來說,其實還有一個本地解決方案:在內部培養和發展雲端經濟學家。

銀行機構可在內部尋找對經濟價值和雲端營運有好奇心的IT員工。在財務和科技方面工作範疇有重疊的業務分析師和財務主管也是絕佳的人選。IT領導層也可以與IT和財務部員工合作,安排員工尋找既滿足成本目標又善用現有雲端資源的方法。

企業間雲端計算的競賽將不可避免。隨著銀行和金融機構迅速擴展雲端平台和服務的使用,他們應立即開始尋找未來的雲端經濟學家。香港政府一直通過金融科技、即時支付和更緊密的跨境協作來推動智慧銀行,而這些革新都需要雲端才能實現更快的效能升級和數據管理。銀行需要可信賴的專家來作出明智決定,以使營運獲利,更令投資者及股東滿意。雲端技術往往被坊間和供應商吹捧,因此銀行必須理清背後的技術,將其複雜性轉變為成功的明確途徑。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