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陳仕娜:通脹猛如虎 分散投資抗侵蝕


地球人開始品嚐通貨膨脹的苦果。美國公布六月份的通脹率9.1%,衝破四十年高位;原來高處未算高,全球CPI最高的兩個國家,分別是黎巴嫩和津巴布韋,前者5月通脹率高達211%,連續七個月錄得逾200%水平;津巴布韋亦不遑多讓,6月CPI高達191%,銀行加息至200厘。在下嘗試透過網上查找,一蚊港紙原來可兌換到1,273,916,123,195,284的津巴布韋元,若果真有交易,這應該是最不值錢的貨幣了。

香港有官方紀錄以來最高的通脹率是16%,今年五月份為1.7%,算是非常理想的數字,扯高通脹的兩大因素為衣履及外出用膳(包括外賣)開支。英美份屬難兄難弟,連CPI也叮噹馬頭,前者五月高踞9.1%,同樣刷新四十年的高位。還有老撾23.6%、巴基斯坦21.3%,比比皆是令人咋舌的高通脹警號。

這一波通脹潮席捲全球,禍根源於新冠疫情,搞到全世界的生產力中斷、供應鏈大亂,加上俄烏開火導致石油等能源供應緊張,中美貿易戰又設置高關稅,為通脹進一步火上加油。惡果已經浮現,英國及蘇格蘭四月起生活能源價格升到54%,民調顯示,530萬當地人冬天將要在取暖與購買食物作出權衡,退休人士及老弱長者會首當其衝。百物騰貴,與我們毗鄰的澳門,較早前有媒體報導,基層市民從垃圾桶找超市丟棄的過期食物充飢。

能源與食物價格瘋漲,印尼豆腐、巴西黑豆大米、墨西哥粟米乃至小麥價格較疫前上升三至六成、阿根廷薯仔身價倍升、水果售價瘋漲228%⋯⋯這些意味著「錢越來越唔見使」,實際收入減少,削弱購買力,高通脹令利息上调,借貸成本增加,供樓支出抽升,阮囊日漸羞澀⋯⋯

今期到帳的消費券,大部分朋友話會花在日常瑣碎之上,例如交通和食品開支,不像之前幾次熱烈地彈、熱鬧地唱,添置大型家電或昂貴的電訊產品,「積殻防飢」、「現金為王」的意識漸強。各地股市跌勢連連,港股也毫不爭氣,只能逢大瀉日子以平均成本法入「must buy」的優質收息股,加上定期、REITS、債券、黃金、物業,分散式投資,抵擋通脹的侵蝕。另一派「月光族」,更積極地超前消費,先使未來錢。無論以哪種形式,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想身家被蠶食,切勿「躺平」等運到,趁殺到前做定功課。

撰文:陳仕娜(公關大娜移)
由財經記者到公關,遊走媒體、地產及金融行業,飽覽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徹人心,嘻笑怒罵中,也望讀者有所得著。現任上市公司傳訊總監、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管理學、新聞及傳播學、香港大學SPACE公關及企業傳訊深造文憑。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