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鄧耀昇:先行示範區 | 深港雙城記


鄧耀昇:先行示範區 | 深港雙城記
鄧耀昇「
Stan Group主席 |
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會長」
【sgcc@stangroup.com.hk】

在大灣區城市群中,雙城記的故事越來越有看頭。以香港與深圳為例,一河之隔的兩座大城,在發展中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既有區別,也有融合。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重磅發佈,在坊間引起強烈反響。

適逢反修例風波走向莫測之際,中央發佈具有指向性的文件,讓人不得不拿香港的未來與深圳的發展進行對比,同時認真咀嚼文件內容。有人說,中央意欲以深圳取代香港,將許多原本屬意由香港承擔的重任交給深圳;也有人說,中央出台這個政策,有敲打香港的意味;還有人說,香港今後會更加艱難,因為許多資源和政策都傾向深圳了,更有人說,原本大灣區規劃大部份是以香港為重心,現在這樣是對重心的調整,是Plan B。

其實,如此重大的政策措施,相信中央早就在制定,我認為,跟以上種種揣測並無關係。根據消息人士指,這一計劃其實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醞釀,在今年7月的中央深改會上已經審議通過。而且,細讀這份達4,000多字文本,有18處文字與香港有關,不論是「粵港澳」還是「深港」抑或「香港」,中央發展建設大灣區的戰略規劃與《意見》完全是一脈相承的,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視也並無半點變異。

特首林鄭月娥對此解讀:「如果深圳能有一個先行示範區,對香港肯定是有好處的。《意見》將促進深圳和香港優勢互補。」回顧改革開放歷史,深圳從一個漁村發展成為超一線城市,梳理深圳發展的脈絡不難看出,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服務、管理以及對外窗口作用,是深圳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深圳對香港的學習,成就了高速發展的傳奇,因此,客觀地說,沒有香港,就沒有今天的深圳。換一種視角,深圳的發展,也對香港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包括市場、人才、原料、技術轉化、金融擴張,香港與內地關連,基本是以深圳為支點。即使從生活交流與文化活動上來看,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深圳,也為香港增加了許多活力。

回歸以來,香港始終保持穩定發展,連續多年被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其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屹立不搖,其中也有深圳的貢獻;深圳的B股市場和金融機構與香港金融市場有密切聯繫,而香港轉口貿易最大的中轉中心就是深圳。

未來,這種共生關係仍將繼續進行,隨著大灣區規劃的落實,深圳香港之間的互補也只會增強。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金融服務中心和貿易自由港,地位不但不會被深圳取代,反而會因為深圳金融業的發展而更加穩固。

在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過程中,香港青年將有更開闊的空間。大灣區規劃出台後,深圳、廣州等地紛紛出台新政策,吸引港澳青年就業創業;制度差異少,就業許可與審批門檻幾乎沒有,港澳青年在深圳就學、就業、創業、置業,與香港基本相同,使深港人才交流更加活躍。

目前,香港許多青年面臨的困境,就是樓價高、創業難、階層固化及上升通道受阻。深圳示範區將使深港兩地在金融業、服務業、創新科技等方面加強合作。未來,香港青年會發現深港融合,人生將有更多選擇。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