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葉中賢:工業、創科互利共生 大灣區一體化加速產業升級


全國人大於2020年通過「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首度提及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遠景。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創科,現在更加上國家的重點支持,對港資製造業來說確是一大強心針。不論是發展本地高增值工業,抑或是助港資廠商將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創新科技的應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工業的興盛更會連鎖帶動香港的生產性服務業,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

香港政府近年在推動本地科研項目及培育人才上投資不少,包括: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企業支援計劃、科技券、創科實習計劃等;在2016年首度把「再工業化」納入施政重點後,相繼推出針對高增值工業的「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總計投放過千億港元。儘管如此,不少業界朋友仍向我反映,在企業投入科研創新時面對不少無形的制肘,令工業難以將香港的優秀科研成果商品化,發揮最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若要創新科技與製造業同步發展,全面而連貫的產業政策絕對不可或缺。港府必須訂下產業發展路線,重點培育回報可觀,且應用層面廣泛的核心行業,並列出績效指標,統籌各部門及機構由基建、資金、人才等方面,作出針對性的短、中、長期政策部署。若特區政府能傚法內地與新加坡,為創科及工業發展訂立五年計劃與發展藍圖,更能有助銀行評估行業發展前景和借貸風險,讓科創企業較易取得私人融資,動員商界力量投資創科相關產業。

對本地創新科技發展來說,另一致命傷是香港的市場規模細小。科研項目投資巨大,港資廠商必須放眼於大灣區以至整個大中華巿場,方有足夠規模讓創科投資具有成本效益。單是毗鄰香港的廣東省,常住人口已突破1.26億人,上年度本地生產總值達11萬億,規模達全國第一,具巨大的消費潛力;省政府亦力推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業界普遍期望香港政府積極配合大灣區一體化的市場發展,建立共同標準,包括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與技術市場規則的統一,讓港資廠商在香港研科、內地生產、以至國內和全球銷售上可無縫接軌。

港專攻微笑曲線兩端

在產品巿場化的生命週期當中,有「微笑曲線」的說法:產品的前期研發、設計、生產流程管理,以及後期的品牌塑造、巿場營銷、貿易融資等,是增加值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部份,即是曲線的兩端;而實際的生產工序,相比之下的增加值並不高,即是曲線中間的底端,但它具有拉動上下游需求的關鍵作用。香港應作為科研、測試及巿場拓展基地,專攻微笑曲線的兩端,再善用內地產業化能力的優勢將創科成果量產。工總最近更與香港科技園公司推出「研發共創平台」,助會員企業融入本地創科生態圈,借助科學園的設施及科技顧問團隊支援,加快工業創新,助港資廠商向高技術、高增值方向發展。

 

撰文:葉中賢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