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聶振邦:乘恆指回到金融海嘯水平 中信証券中長線投資價值吸引


人民幣走勢疲弱令中資股捱沽,因而恆指不斷尋底,已見五個交易日收低於17,000點,回到2009年金融海嘯水平,股價處於五年或以上低水平,同時具備盈利基礎的股份,已確認擁有中長線投資價值。認為中資券商股值得留意,中信証券 (6030) 是其中之一,於今年8月29日晚上發佈的2022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股東應佔溢利約109.53億元 (人民幣‧同下),為最近五年 (2018至2022年) 同期第二高。面對疫情持續仍能僅於半個月賺逾百億元,充份反映具備盈利基礎。

市賬率分析現價定位

截至今年6月底資產淨值約2,290.52億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已發行股數約148.21億股 (A + H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8.1040港元,相對現於13.10元以下 (截至10月17日下午3:00),市賬率為0.72倍,低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參考截至2017至2021年底,以及2022年6月底之每期最低市賬率為0.85至1.30倍 (已經過供股除權調整),平均值為1.03倍,高於現時的0.72倍,反映現價的確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8.1040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18.50元,較13.10元之潛在升幅為41.22%。

市盈率計每股合理值

此外,截至今年6月底倒數的12個月之股東應佔溢利約216.97億元,相對截至今年6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141.06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1.8018港元,對比13.10元之市盈率為7.27倍,參考上述六個時段之每期最低市盈率為7.80至16.37倍 (已經過供股除權調整),平均值為12.23倍,高於現時的7.27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為1.8018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22.00元,較13.10元之潛在升幅為67.94%。另可留意集團於2017至2021年每股股息介乎0.2862至0.5400港元 (已經過供股除權調整),平均值為0.3876元;2021年為0.5400元,是期內最高。

三重估值之綜合參考

於2020至2021年股息支付率平均值為32.50%,相對上述截至今年6月底倒數的12個月之每股盈利1.8018港元,計出每股股息折合為0.5405港元,較13.10元產生股息率為4.13%。參考上述六個時段之每期最高股息率平均值為3.27%,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16.50元,較13.10元之潛在升幅為25.95%。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16.50至22.00元,平均值為19.00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45.00%,連同股息率超過4.1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49.00%。

去年6月4日高見22.00元 (2021年最高價),之後不斷反覆向下,較今年10月13日暫時最低收報12.54元,約一年零四個月累跌四成三。現於13.00元水平,較今年暫時最低收市價僅高4.15%,少於一成反映差距偏小,加上考慮到現水平已回到2015年9月位置,距今歷時超過七年,反映現價進場風險不大。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21.00至23.0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另須留意鑑於近期恆指表現波動,遇上股價下挫時,投資者應嚴守止蝕為佳。

聶振邦

聶振邦(聶Sir)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