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查毅超:「再工業化」之路 來屆政府任重道遠


香港即將迎來回歸25周年及特區政府換屆。在完善選舉制度之下,管治架構更廣泛地代表工商界的聲音,來自不同界別的有才之士能夠和衷共濟,為香港長遠繁榮出謀獻策。現今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天時、大灣區的地利、「愛國者治港」的人和,筆者期望新一屆的特區管治班子能團結社會各界,發揮香港「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做好四個傳統中心、四個新興中心的角色,特別是以「再工業化」推進本港競爭力,貢獻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

 

過去數年香港面對中美貿易戰、社會事件及疫情等各方面挑戰,政府一直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及積極回應訴求,在預算案推出大規模紓困措施紓解社會及企業的燃眉之急,在《施政報告》投放大量資源及政策支援開拓創科及先進工業的土地,為業界紓解困境,努力有目共睹。

 

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延續至下屆政府的政策,包括政府架構重組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等,需要有遠見、有承擔的管治團隊去執行和實現。筆者期望下屆政府確實執行與香港未來攸關的重要策略,為本港「再工業化」走出重要的一步,特別盡快落實將創新及科技局擴大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制訂全面的產業政策;並為「北部都會區」訂立更具體的產業方向和發展方針,打通與大灣區九巿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讓先進工業及早部署進駐。

 

鞏固三大支柱  建工業創科總部

政府在近年大力投放資源於創科發展,香港創科生態圈蓬勃成長,越來越多企業投資先進製造業、智能生產,政策顯見成效,逐步踏入「收成期」。業界期望來屆政府將延續對「再工業化」及創科的重視,針對政策短板對症下藥,發揮既有條件,助產學研通力合作,邁向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雖然港資廠商一般將生產基地設於內地或東南亞等地,但香港一直作為企業總部,在本地創造大量生產性服務活動。筆者認為,香港未來應定位為工業創科總部,集中強化科研(Research)、產業化(Industry)、融資(Finance)三大重要支柱,並透過高層次的協調和領導,打通各個政府創科機構、研究機構及業界之間的合作橋樑,提升科研轉化的效率,借助港資廠商堅實的工業生產能力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融資優勢,助更多科研成果能夠發展成具經濟價值、創造高質素就業機會的新產業。

 

培育跨境創科人才  放眼大灣區

 

同時,下屆政府亦須宏觀大局,為持續工業和創科的競爭力作出行動。產業發展不可缺乏人才供應,政府應盡快增撥資源開辦應用型學位及優化職專教育、完善便利創科人才來港工作及在大灣區跨境工作的政策等,善用香港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帶領香港成為大灣區其中一個人才高地,貢獻區域內的高增值經濟發展。

 

在大灣區、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香港必須勵精圖治,提升競爭力以助力國家發展。來屆政府對於香港是否能把握國策機遇、做好國際創科中心,可謂任重道遠。距離換屆約兩個月,我們期望更多來自不同領域、擁有豐富知識及經驗的能者會加入政府新班子,帶來管治新風,將許多構思已久的政策加以落實,帶領「再工業化」走得更穩更遠。

 

 

撰文:  查毅超博士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