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李秀恒:華已搶佔新能源車先機


近日,全球最大的年度消費電子產品展「消費電子展2023」(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回到疫情前的盛況,吸引了超過17萬人及3200家參展商,規模較去年大幅成長70%。

汽車產業面臨轉型

隨著國際能源危機、通脹危機復現及綠色永續觀念的普及,新能源汽車繼續作為CES最受矚目的亮點產品,隨着汽車趨於電力化、科技化、智能化、自動化發展,現代的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屬性將會愈來愈突顯。根據大部分分析機構的預測,車用晶片的短缺將於今年第二季左右得到緩解,屆時將會進一步釋放生產力,迎來該行業的蓬勃景象。

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推動,將促使電動車滲透率在2030年達到34.7%,市場規模將超過電腦及手提電話兩大消費電子產品的總和;到2040年,以68.7%的滲透率估算,電動車市場規模將接近2萬億美元。而根據IHS Markit及PwC Global較早前的預測,2022年電動車市場將增至2,090萬輛,較2021年大增44.1%,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至25.2%,並在2027年銷出5,100萬輛,傳統燃油車將逐步退出市場。

從傳統製造業發展至成長動能巨大的消費電子品,汽車產業對各國經濟來說,亦從對工業實力的體現轉變為對製造業、科技業、產業鏈整合等綜合實力的展現。

超前部署佔盡先機

對於中國內地來講,汽車產業的轉型亦是一個重大的機遇,與其他傳統工業強國有機會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決高下。

首先,政府在新能源產業興起之初就出台了不少鼓勵性政策,包括推動公共交通工具採用新能源驅動、豁免新能源汽車在部分城市的「限行」或「限購」、推動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等,都讓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產業有了極大的發展誘因。加上內地不斷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完善,5G、大數據、AI等技術的普及運用為電動車行業鋪設了良好的使用環境。

 

其次,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正在逐步改變這個傳統製造業的封閉供應鏈,並驅使汽車產業與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一樣,隨着科技複雜程度的提升,單一製造商或者無法獨立完成所有設計、製造及裝配。例如本次CES上就可見Sony和Honda合作開發的電動車。而現時,中國內地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以及配套最完善的製造業體系,在產業鏈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整合優勢。即使是在目前被視為對中國內地最有難度的晶片行業,車用電子大部分需要的晶片都是內地已經有研發生產能力的成熟製程,對他國的依賴程度較低。

 

而最重要的,則是中國內需市場的潛力巨大。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全國汽車產銷總量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到25.6%。國產新能源汽車應對龐大的內需市場,不斷打磨產品、推陳出新,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車企在海外市場亦愈來愈受消費者青睞。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內地汽車的出口規模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汽車第二大出口國。

 

撰文: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