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曾鳳珠:精準扶貧


李家超在競選特首時,將解決跨代貧窮問題列為未來施政重點工作之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於7月12日主持「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首次會議,行動小組以精準扶貧為務,推行計劃以助解決跨代貧窮問題。計劃將在社區和學校招募來自弱勢社群(尤其是居住在『劏房』)的初中(即中一至中三)學生,第一期設2,000個名額,包含『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和『財政支援』三大元素。

 

筆者一直關注貧富懸殊與青少年成長問題,透過不同團體過去幾年在多間大專及中學舉辦人生規劃分享會、師友計劃,直接資助等等。陳國基司長提出從這三方面入手幫助劏房戶同學,非常切合實際情況,亦相信社會上不乏願意積極支持和配合政府相關計劃的有心人。然而,要解決跨代貧窮問題,不僅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師友計劃也不應該僅限一年和區區2,000名額,特區政府應該從根本入手,解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懸殊問題。至於財政支援方面,必須顧及實際扶貧對象的切實生活需要,並需要設立機制防止資金挪用、形象工程等問題。近年疫情肆虐以來,學校經常需要暫停面授課程,改上網課,特區政府應當關注疫境中基層家庭孩子的學習及面對的問題,包括惡劣的家庭學習環境、缺乏電子、電腦器材的輔助、家庭的照顧和家長管教能力的問題等等。

 

貧窮兒童  欠缺生活機會

 

香港有接近四份之一的兒童生活於入息低於一半中位數的家庭,為數約27.5萬。這些兒童面對的境況,筆者認為不能單一以物質或經濟條件來衡量他們的需要。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去年發表了2021年民間兒童權利專員報告及貧窮兒童2022年十大關注政策,1)包括房屋政策不善、社區設施不符貧窮學生學習需要;2)教育承擔不足,十五年免費教育不全面,學生資助不足,申請資格及範圍欠善;3)綜援金額不足、兒童生活困苦;4)醫療服務欠善,門診預約困難、輪候時間極長;5)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跨代貧窮問題未解決;6)街童、疏忽照顧兒童問題及6歲以上課餘託管服務欠善,無為貧窮家庭設立寄宿學校;7)香港兒童不能申請內地媽媽來港照顧及團聚;8)缺乏整體處理兒童貧窮政策、無兒童中央資料庫、有制定貧窮線但欠滅貧指標;9)新移民學童及家庭面對歧視,缺乏立法保障免受歧視;及10)未設立兒童專員及兒童權利委員會,無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進行本地立法。有關貧窮兒童的研究發現,貧窮兒童的個人質素、身體及心理健康及資本狀況均較一般非貧窮兒童為差,由此可見,貧窮不單是「生存」,而是「生活」及「生活機會」的問題。

 

全方位政策 減少跨代貧窮

 

總括而言,要解決跨代貧窮精準扶貧必須要以多元匱乏的概念,整理及具體處理貧窮兒童的實際問題,例如學習意願、身體健康、自我照顧、社交及情緒發展、家庭管教能力、親子關係、社交網絡等。也要加深大眾對貧窮兒童的生活狀況和不同需要的認識,集合社區資源、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去配合特區政府的扶貧政策。以及倡議社會政策及措施,因應不同貧窮兒童組群的情況,設計提供更有效的服務以協助貧窮兒童成長,從而減少跨代貧窮的機會。

 

扶貧工作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投入,深入的探索,而內地的「精準扶貧」就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值得香港借鑒學習,期待新一屆行政長官把問題有序化解,真正解決跨世代貧窮,讓年青一代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撰文: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曾鳳珠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