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施雨茵:誰來給港人一個家?


香港過去近20年相對畸形的土地供應及使用機制,早已衍生出房屋供不應求、房價高企、公屋輪候時間增加等諸多問題。根據房委會公布的公屋輪候數據,截至2020年6月底,輪候冊共有25.97萬宗申請,較3月25.71萬宗增加了2,600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則由3月底的5.4年,增至6月底的5.5年。而截至2015年6月底,輪候時間僅為3.4年。若任其發展下去,可預見房屋輪候時間會逐漸延長,將加深港人住房問題的矛盾。

 

為了開拓更多土地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香港應多管齊下,尋覓土地新來源。例如「明日大嶼」計劃、桂山島填海、葵涌貨櫃碼頭搬遷等措施,既開源節流亦符合社會民意差距,為跨越利益糾葛,改變土地政策尋找可能途徑。

實際上,不涉及清拆與安置,不用跟地產商或者原有業主爭拗業權及賠償,彈性和空間較大的填海造地,可以說是香港目前唯一具有操作性的新增土地的渠道。而在大嶼山以南的桂山島填海,再將葵涌貨櫃碼頭搬遷至島上,便可釋放香港更多土地。若搬遷「產能過剩」的葵涌貨櫃碼頭,可釋放土地約380公頃,解決20萬人的居住問題。並且,葵涌貨櫃碼頭鄰近地鐵站,由美孚站步行至六號及七號貨櫃碼頭只需15分鐘,而一號至五號貨櫃碼頭與荔景站的距離也是相若。便捷的交通網絡,也是上車族置業考慮的重要因素。

隨著資助房屋與私樓價錢逐漸拉近,前者的吸引力對於部分港人來說已不如前。疫情下,新盤交易再現瘋狂。可知,縱使經濟低迷仍然無阻港人置業的慾望。近日,新世界發展位於大圍站的柏傲莊成為了市場矚目焦點,首次推售時連日收逾2.27萬票,超額登記逾57倍,屬1997後新盤收票王。上週末開售時更有數百個單位被全數沽清,發展商隨即要加推單位。

從公屋和私樓的需求程度可見,港人對家的渴望之深。嚴重短缺的住宅供應,封閉狹小的住宅空間,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是文明的另一種解釋嗎?因此,按照香港目前的社會環境,港府必須以民為本,積極面對民生問題,加快建屋步伐,讓市民可以安居樂業。社會才可恢復穩定,重拾繁榮經濟,刻不容緩。

撰文:施雨茵  堅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