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後疫情時代的香港經濟考驗


擁有四十三年歷史的海洋公園曾獲全球最受歡迎和入場人次最多的主題樂園等殊榮,承載了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見證了香港的起起伏伏。然而,捱過了沙士和金融海嘯的衝擊,海洋公園卻終抵受不了世界經濟格局與遊客消費型態的轉變,在訪港旅客人數屢創新高的情況下連續四年出現巨額虧損,步向瀕臨倒閉的邊緣。

作為屬於香港人的主題樂園,未能與時並進及過分依賴單一客源或許正是讓香港人不再光臨、讓海洋公園由盛轉衰的主因,而本港上年度的社會事件和今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令海洋公園在閉園逾三個月後終於宣告在下月底正式破產。對於是否撥款54億港元拯救養了7,500隻動物和提供2,000個職位的海洋公園,政界和坊間的意見分歧,筆者深信海洋公園的問題源自經營模式和市場結構,因此在關注動物保育議題外,首要考慮的應是制定未來可持續的營商模式和市場定位,以及任命具經驗的商界人才領導海洋公園死回生。海洋公園如此,香港經濟亦是如此。

被壓死的駱駝當然不只歷史悠久的海洋公園,還有最輝煌時期市值曾破二千億元的利豐最終減薪退市、逾三十年歷史的本地時裝品牌Bossini低價賣盤、一度風靡時尚界的JOYCE正式私有化、香港最老牌百貨公司先施亦已沒落易手。這些本土品牌都曾風光一時,而香港流行文化更曾走在全球的尖端。如今各行各業的衰落,不正正是本港經濟發展的縮影嗎?回首半世紀前的「亞洲四小龍」,如今台灣的半導體已在全球站穩重要核心、「韓流」軟實力強勁的韓國更以3C電子產品引領全國走向信息高科技型經濟,而選擇繼續發展製造業的新加坡更是晉身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及世界首屈一指的修船基地,以其產業多元及創科發展成為世界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以及全球第一智慧城市。反觀完全向服務業傾斜的香港,科技行業長期求才若渴,本土文化在來勢洶洶的全球化洪流衝擊下逐漸褪色,本港綜合競爭力早已屈居深圳之下,過去連續25年奪冠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殊榮亦已失落,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降至第六,貨櫃吞吐量正被擠出全球前十名······時代正在不斷進步,原地踏步的香港只能從歷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場,而固步自封、一成不變的經濟結構,亦注定將香港推向社會矛盾持續惡化的不歸路。
香港不可再單靠昔日的光環在國際舞台中輕易勝出,在克服百日抗疫的嚴峻考驗後,我們需要的是在保持經濟增長之餘追求平均而多元的經濟結構;在提供良好的福利配套之餘建立能擁抱多元價值的社會;在減少環境污染之餘盡力保護生態系統;在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之餘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平衡。

有見及此,筆者相信在後疫情時代,最大的經濟考驗並不是喚醒停擺已久的香港經濟,而是如何引領香港轉向這條創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型經濟增長之路。


撰文:香港菁英會主席 曾鳯珠

(編者按:立法會財委會已在5月29日通過54億元撥款予海洋公園)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