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廖錦興:人工智能的試驗場


「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轉變,這一切給人類歷史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點,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陌生。」–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在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下,1958年就為今天人工智能技術寫下了預告。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的關係密切,我們未來的日常生活將會大量使用各種由人工智能操作的設備。

全球許多先進城市都銳意打造自身成為智能城市,因此人工智能、機械人、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是大眾首先想到的應用領域,有研究發現,這些領域中人工智能的商用化進程的確發展快速,相關工業領域亦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但當中汽車盲區是安全駕駛的重要隱患,深圳騰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及生產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以通過視覺識別技術提示盲區裡的人或物體,同時該系統還可以監測及上報駕駛者疲勞駕駛、吸煙、打電話等違規及危害道路使用者的行為。據騰視科技創辦人謝兮煜說,2019年該公司視覺識別系統的收入約為4000萬元人民幣,其中30%來自海外,2020年因新冠疫情海外業務幾乎完全停止,只靠內地市場,然而由於內地的疫情控制良好,整體復工復產迅速,業務收入反而增長至6000萬元。

人工智能的發展迅速,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廣泛應用於社會民生領域,激發創新活力和社會潛能,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然而人工智能帶來發展機遇亦與風險並存,對人類社會發展也可能帶來重大威脅。包括:

一)數據信息採集應用可侵犯公民權利,威脅私隱;
二)算法偏好可能加劇社會偏見或歧視,威脅公平;
三)機器深度學習難以理解人性和道德,無人駕駛汽車緊急避險等智能決策可能危及特定人群生命;
四)人機交互式產品廣泛應用令工作生活高度依賴,對人類的情感體驗及家庭社會關係帶來衝擊;

現時人工智能發展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研究已經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實施階段,2017年在中國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因此在內地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甚至海南島的海口市都已加快在大規模商用化應用採用人工智能技術。誠然,人工智能這股科技洪流乃大勢所趨,亦不會逆轉,因此要將科技實踐在市場上,除了要花上天文數字的資金之外,還需要一個龐大人口作為真實的試驗市場,中國是極小數擁有上述條件的國家,也正好是個理想的試驗場。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