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 中央助港抗疫 非常合理


吳老闆週記(8月6日)

.如要恢復兩地人民的流動,中港的檢測系統就一定要標準化。
.無論以質素計,或以數量計,內地的檢測都一流,價錢又平。
.美國下一個出招打壓的,可能是在當地擁有不少用戶的微信。

中央助港抗疫 非常合理

本地新冠病毒疫情的第三波爆發,每日新增確診經過連續12日逾百宗後,終於有所回落,但仍企在80宗的水平,當中不少是源頭不明個案;港府既然不能實施禁足令,不准市民上班、出街,就要增加檢測,抽出無病徵隱形患者。

然而,港府向中央「求救」,派出「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及「內地方艙醫院支援隊」來港,協助籌備臨時實驗室及興建「港版方艙醫院」,卻備受批評,批評港府無諮詢業界,甚至質疑支援隊的專業資格等。

際此本港疫情嚴峻的時候,內地作為抗疫成績全球第一的地方,願意派員來港協助抗疫,反對派還要批評,認真不知所謂,完全罔顧市民的健康以至飯碗,一貫其為反而反的作風。

截斷人流 談何服務

事實上,疫情之下,香港經濟受到重創,繼第一季按年收縮9.1%後,第二季亦回復不了多少,按年收縮9%,但香港不可以餓死!一直以來,無論回歸前後,香港的主要角色就是服務大陸,但疫情截斷了中港人民的流動,如此這般,香港還怎樣服務大陸?繼續下去的話,各行各業將會炒更多人,而4至6月份失業率已達6.2%,是超過15年以來新高。

其實,調轉亦是一樣,深圳經濟第一季收縮6.6%,相信部分亦是受到港人不能上去的影響。不過,深圳有其他產業可以補位,且看其上半年總計的經濟增長,就由負轉正,至0.1%。其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較第一季回升12.6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較第一季回升11.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較第一季提高23.9個百分點。反觀香港,就只靠政府開支單天保至尊錄得增長。

因此,要香港不致餓死,便要恢復兩地人民的流動,中港的檢測系統就一定要標準化,無需在香港驗完,到大陸時又再驗,還要隔離14日;如果兩地標準一致,驗了一次證明無事,就無需隔離了。

質量皆好 價錢又平

根據親身經驗,個人認為香港的檢測很兒戲,只採深喉唾液樣本;身體健康的人,何來這麼多痰?加上身處的地方乾燥,尤其是開了冷氣者,喉嚨就更加無這麼多分泌。反觀內地,檢測樣本共4個,當中兩個從鼻採取,兩個從喉嚨採取,準繩程度高得多。況且,要檢測系統標準化,難道要大陸跟香港的一套?當然是香港跟大陸的一套。

此外,內地大規模檢測的經驗、能力極強,且看北京,6月11日至7月14日,累計檢測1,188萬人,超過當地常住人口一半;再看大連,6日內就完成448.8萬份檢測,實現主城區全民檢測,近日更展開了第三次全民檢測。

總括而言,無論以質素計,抑或以數量計,內地的檢測都一流,而且價錢又平;環顧全球,無一個國家或地方可以到,實在想不出香港拒絕的理由。在這事上,內地傳媒亦積極報道,中央電視台便走得很前,當正重要新聞來報道,傳達出「香港有事,中央一定照顧」的意思。

北斗開通 軍力提升

中國的抗疫能力全球第一毋庸置疑,其高科技發展亦向着全球第一進發,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上週五(7月31日)就正式開通,當中的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即是無一樣用上外國貨,相當厲害。

北斗的開通,也預示着中國軍事力量的提升。近日日本共同社就引述中國軍事專家的文章指出,中國擁有在敵方發射核導彈後幾分鐘內探測到,並在落地前進行核反擊的預警系統,而這預警系統是探測彈道飛彈發射的人造衛星和海上雷達等一體運用的高端「飛彈防禦」技術的關鍵。

其實,中國的軍事實力,只是海軍差少少,不過,未來5年將會加強,淨計「中華神盾」等現代化驅逐艦的加速建造,到2025年時數量就可倍翻,最後達到海陸空三軍並連的局面。

下個目標 或是微信

高科技行業中,5G已領先,應用程式亦然,只是晶片研發較為落後。不過,這方面亦非美國領風騷,第一是台積電,第二是三星。面對如此現實,難怪美國大力打壓相關中國企業,先是華為,近日則是抖音海外版TikTok——特朗普聲言,該公司若不在9月15日前拆售其美國業務予美國企業,將會遭到封殺。

特朗普此舉認真離譜,在生意人眼中簡直是黐線!本欄一直指出,高科技是「我懂你不懂,我不讓你懂」,現在特朗普則是「我不懂的時候,直接搶你的」。如此這般,共產黨不用為之勞氣,更可置之不理,因為特朗普在自招滅亡,加上美國疫情仍然肆虐,實在難以連任。

依此推斷,美國下一個打壓的,可能是騰訊(00700)旗下的微信。皆因該程式除了提供通訊功能,還有其他功能如電子支付等,是美國相關企業提供不到的。而且,美國的微信用戶不少,想和中國做生意的,都要使用微信,跟內地生意人溝通。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乏善可陳,高低波幅不足1,000點,恒指繼續跑贏國指,前者升0.9%,後者只升0.7%。事實上,H股弱勢已成,與A股的差距愈來愈大,印象中現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就連大型國企,H股折讓都很大,例如銀行股中國銀行(03988),折讓也可達30%;保險股中國人壽(02628)就更離譜,折讓達57%,更遑論其它行業如鋼鐵股、鐵路股,至於細價股,成交都無埋,裏面資金不炒,香港資金亦不炒,股價賤過泥。高科技股都不能倖免,且看做5G基站的中國鐵塔(00788),炒了一轉便無人理。
國企無人吼,究其原因,在於一眾民企飆了上來,尤其在高科技範疇,吸引資金源源流入。且看恒大(03333),做房地產起家,旗下恒大健康(00708)轉型並發表幾部電動車,股價短短兩個月便炒起5倍。
須知道國企乃國家資產,長期無人吼,實在有損形象——損害企業形象之餘,也損害香港金融市場形象,中央實在要想想辦法,一是收購合併,一是私有化。

每週一股——滙豐控股(00005)

滙控(00005)本週一(3日)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經調整除稅前利潤按年倒退54.1%,至56.35億美元,為市場預期下限;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按年更倒退65%,至43.18億美元,差過市場預期下限;年率化後經調整平均有形股本回報自去年同期的11.2%下降至3.8%;主要由於預期信貸損失按年飆升5倍,至68.58億美元,全年預期信貸損失準備可能介乎80億至130億美元。
消息一出,自今年4月宣布就算已除淨但仍不派息令股價積弱的滙控,再度插水,當日盤中更一度跌穿「海嘯價」33元,成為全城熱話。惟其如此,個人認為滙控還未跌完,事關集團陷於美中角力的風眼,被美國搞之餘,亦被中國搞,往後日子難捱。
投資者如果想買銀行股,與其低撈滙控,不如選擇恒生銀行(00011)或東亞銀行(00023)。後者博其賣盤,反正李氏家族持股只得約6%,其餘持股超過10%的3個股東都是外資,最好就是由港府買起,始終,作為堂堂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都無一間本地大型銀行,情何以堪。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