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全屋智能 智能家居3.0時代


物聯網(IoT)是繼電腦及互聯網後,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第三次浪潮。在這次大潮之中,智能家居(Smart Home)是物聯網在消費層面重要的應用場景。其實,智能家居這概念已提出多年,遠早於物聯網。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將一幢舊大廈改建成全球首幢智能大廈,智能家居自此受大眾關注。隨着科技發展,越來越多電子設備可在智能家居應用,令智能家居發展更快、更普及。

根據終端設備的功能,智能家居產品可分為6大類,包括家電(Appliances)、安防(Security)、娛樂(Entertainment)、連結控制(Control & Connectivity)、光感(Comfort & Lighting)、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以家電、娛樂及安防的滲透率較高,尤其是智能電視滲透率已逾半壁江山。

智能家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我們現時處於2.0的智能互聯階段,正在經歷由產品轉向以場景為核心。1.0時代的產品是家電單一品種智能化,主要產品是安全設備,如電子鎖、攝像頭。這些設備利用電腦或智能電話遙控開關或操作,例如通過家中攝像頭觀察嬰兒狀況,又可在回家前遙控開啟冷氣機,這些產品雖然可減少用家工作量,但操作繁複,場景碎片化且兼容性較差。

產品已可聯動合作

到了2.0階段,智能家居產品的特徵是這6類單品可以聯動一體化。智能家居已出現如智能廚房一類的細分場景及子系統,單品智能化程度提升至各單品之間可協調合作。這個時代以場景為中心,通過網絡通訊及物聯網技術將各項功能整合為系統。

隨着物聯網、人工智能及雲計算三大互聯互通技術不斷發展,重塑智能家居的模式,有望進入全面互聯的3.0時代。這個理想的時代以用家為中心,一切圍繞人的需求而非產品或場景而生。大量家居設備AIoT(智能物聯網)化,可感知用戶在家中所有活動,並大量收集用戶的數據,利用AI主動學習的能力開展大數據分析,並提供及時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

智能家居的發展歷程是由單品發展到聯動,再向全屋智能進發,市場對其前景樂觀。根據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在2020年為466億美元,預期2030年達到2,398.9億美元,2021至3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7.6%。以類別計算,安防產品佔40%市場,娛樂則是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類別,年均複合增長率19.2%。

全屋智能三大限制

雖然前景亮麗,但要做到全屋智能,要面對三大技術限制。第一是產品標準不統一。由於智能家居產品品牌眾多,各自的硬件標準及通信協議各不相同,無法與其他品牌的產品互聯,設備之間無法進行交換信息,更遑論協作,甚至全面互聯。目前全球最多用戶的智能家居平台是Amazon的Alexa,Google的Google Home以及Apple的Homekit。2019年三巨頭與Zigbee聯盟共同推出「Connected Home over IP」(CHIP)計劃,旨在開發一項免除專利費的新連接協議,簡化智能家居設備商開發成本及提高產品之間的兼容性。CHIP去年改名Matter,現時已有包括三星在內的200家公司參與。首個採用新連接協議Matter的產品今年內將推出。

第二是無線充電技術未成熟。要全屋智能,住宅內要有大量物聯網設備,這些設備都需要電力。如果採用有線充電,對電線和插頭的需求大增,而且線頭繁多易生意外,並有觸電危險。無線充電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現時技術距離智能房屋的要求仍很遠。幸好,上月歐盟推動USB-C作為統一充電的規格,並於2026年前確定無線充電技術的通用性,這有助全屋智能的發展。

78國家5G網絡商用

第三是人機交互能力尚待提高:全屋智能時代,家居將有種類多、數量大的設備。如果用按鈕遙控方式操作將是一項繁重工作。雖然現時已可採用語音或手機APP交互,但要達到全屋智能,必須統一交互入口,實現多設備聯動、跨螢幕交互。除了語音交互之外,腦機交互(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的技術亦日漸成熟。除了馬斯克的Neuralink外,哈佛大學的創業企業BrainCo亦已研發BMI多年,更已推出兩款商用產品,包括用於訓練專注力的智能教育產品Focus以及為殘疾人士而製的智慧仿生手Brain Robotics。隨着技術不斷進步,期待BMIoT成為智能家居不可或缺的底層技術。

雖然三大限制不可能短期內完全解決,但在業界努力之下已看到出路。再加上,全球78個國家200家營運商今年正式5G網絡商用,已可連接6.4億個終端裝置,有助於家居產品分享更多數據。實現全屋智能雖是長期的過程,但肯定是非常確定的方向,將來人類將可以體驗到更舒適、更便利、更智能的家居生活。

作者: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陳亨達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