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焦點重回經濟民生 兩大項目急需推進


吳老闆週記(5月27日)

.政治風波終於平息,港府未來就可全力搞好經濟,解決民生問題。
.港深創科園由簽約到落成,長達10年,此種速度實在不能接受。
.填海是最徹底解決「土地荒」問題的辦法;選址則非大嶼山莫屬。

焦點重回經濟民生 兩大項目急需推進

立法會本週三(26日)恢復二讀《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雖然修正案多達14類、共369項,不過相信今個星期之內便能三讀通過,讓未來3場重要選舉能如期舉行;當中,第一場是選舉委員會選舉,將於9月舉行。

改革過後,選委會的角色,將舉足輕重;然而,泛民主派的席位,將大幅降低,從前有機會成為「造王者」的局面,必不會重演。就連在立法會,泛民的議席都會大減,最多只有分區直選的10席及功能組別的10席,即合共20席,佔全數90席的約兩成。

從此,立法會的議事速度將大大加快,不過,正如本欄此前所言,今次改革只是完善了「一國兩制」,並非民主的倒退,亦不會出現「一言堂」的情況,始終,議員還要向選民以至所代表的組別交待,只是不會再像此前般,為反而反,逢政府提出的政策必反罷了。

港深創科園進展緩慢

政治風波終於平息,港府未來就可全力搞好經濟,解決民生問題。事實上,過往港府提出的政策,不少構思都很好,例如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皆因深圳早已成為內地的創科基地,一眾科網巨頭都在當地設立總部,香港則有與國際接軌的制度與經驗,兩者合作,大有前途。

翻查資料,兩地政府就港深創科園簽定合作備忘錄,是早於2017年年初的事,目標是以科創為主軸,建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等,吸引國內外頂尖的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

可惜,計劃一直進展緩慢,至今有關小組只開了8次會議,本週二(25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致辭時指出,兩地政府計劃把港深創科園,及對岸的深圳科技園,打造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現「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前者優先發展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械人、新材料、微電子及金融科技六個領域,第一期發展預計於2024至2027年間分階段落成。換句話說,由簽定備忘,到全部落成,竟需長達10年之久,這種辦事速度,以內地城市的標準而言,實在不能接受。

「明日大嶼」應盡快上馬

此外,「明日大嶼」計劃亦值得做。事關香港的先天性缺憾,就是土地面積少,只得1,106平方公里,兼且主要不是平地,與深圳不能比,就連與新加坡,亦不能比。

可是,發展不同產業,在在需要土地——金融需要寫字樓,旅遊需要商場、酒店、景點,娛樂及展覽需要場地,醫療需要醫院,教育需要學校,最基本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則是住宅……

增加土地的方法,若非填海,難道移山?發展棕地可能較快,但收地卻是問題,而且分布太濕碎,難以一次過大規模發展出一個「市中心」來,因此,填海是最能徹底解決「土地荒」問題的辦法;至於選址,實非大嶼山莫屬。但願「明日大嶼」能盡快上馬,還等撥款做研究簡直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為接種疫苗提供誘因

對香港經濟中長線發展而言,以上兩大項目急需推進;短線而言,最重要則是爭取與大陸及澳門恢復「通關」,其餘甚麼「郵輪公海遊」,以至「旅遊氣泡」等,都是多餘。

且看香港與新加坡制定的「旅遊氣泡」,因需視乎兩地疫情發展,已經兩度延遲,第一次是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第二次則是新加坡新增確診個案反彈;況且,每日只得200個旅客來港,對整個旅遊業來說,實在杯水車薪。

至於政府最新公布的「郵輪公海遊」,就更無聊,一來接待對象只是港人,相當於港人到酒店staycation一樣,但參加者卻要接種疫苗;二來行程期間一旦發現懷疑感染個案,便需立即回航,乘客需接受檢測。前船可鑑,上月底全日本最大郵輪「飛鳥2」號從橫濱港出發,展開為期7日6夜的旅程,豈料翌日便出現了一個感染個案,需即折返。

本欄早已再三指出,與其弄些「旅遊氣泡」、「公海遊」等計劃,不如全心全意令疫情「清零」,慎防外地輸入是其一,提高疫苗接種率是其二,既然強制接種不可行,就要提供誘因,且看紐約州、市政府便宣布,每週都會舉辦疫苗接種大抽獎,最高獎金達500萬美元,本地商會及政黨也有差不多的構思,惟政府反應十分冷淡。

【吳老闆事忙,本文由劉若文代筆。】

南華證券錢莊

人民幣節節上升,本週三兌每美元中間價上調184點,報6.4099,創出近三年高位,加上外資湧入A股,帶動港股造好,恒指升穿29,000點大關,收報29,166點,一個星期計,升了572點,即2.0%;國指幾乎與大市同步,上升1.9%,即202點,至10,856點;科指吐氣揚眉,跑贏大市,升了3.3%,即254點,回到8,000點樓上,至8,072點。
投資者情緒仍被美國何時加息左右,雖然聯儲局堅持,通脹只屬暫時性,但擺在眼前的數據是,當地資產價格猛升,反映全國樓價的標普樓價指數,3月份上升了13.2%,是2005年12月以來最大升幅,比起2月份的12%,加速1.2個百分點;以20個城市計,樓價指數亦上升了13.3%,超過市場預期,是2013年12月以來最大升幅。
此外,大宗商品價格亦飆升,惹得國務院連番出聲,先是12日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繼而19日再強調,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此便難怪投資組合內的兩隻鋼鐵股出現回吐。

每週一股——小米集團(01810)

小米集團(01810)連接有好消息,先是本週三早上公布,於美國東岸時間5月25日下午4時09分,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頒發了最終判決,解除了美國國防部對於該集團「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正式撤銷了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該集團證券的全部限制。
同日收市後,集團再公布截至3月31日止首季業績,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總收入達到76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4.7%;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利潤達到60.7億人民幣,按年增長163.8%,兩者均創單季度歷史新高。期內,利潤77.9億人民幣,按年升2.6倍,亦好過市場預期。毛利方面,按年增長87.4%,至142億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5.2%,升至今年的18.4%。其中,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由8.1%升至12.9%。此外,截至3月底,小米共投資超過320家公司,總賬面價值519億人民幣,同 比增長60.8%。
集團股價連升3日,重回28元樓上,至28.15元,是今年2月23日以來最高。
進展緩慢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