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林鄭三連任  做好三件事


吳老闆週記(1月20日)

.第一,是大搞經濟。

.第二,是搞起港股。

.第三,是用好儲備。

 

林鄭三連任  做好三件事

 

還有大約兩個星期便到農曆新年,過了年後,已是2月中,3月27日舉行的特首選舉的提名期便會展開,時間十分緊逼;淨計這樣,林鄭月娥連任的機會已十分高,再計及其他原因,包括論功行賞,以及經驗等,「冧莊」可謂十拿九穩。

 

雖然《基本法》第46條訂明,行政長官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但世事無絕對,法例可以改,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只要做得好,便能打破慣例,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二十大」後開展其第三任任期。因此,如果我是林鄭,就會想盡辦法,拼盡全力,在未來5年任期內做好三件事,務求可再連任多一屆。

 

重新定位

要做好的三件事,第一,是大搞經濟。香港從前十分吃香,左右逢源,一方面幫內地資金「走出去」,另一方面又幫外國資金「引進來」,是東西匯聚往來的中介地;現時卻十分大鑊,兩面不是人,成了中美角力的磨心——美國砌中國,香港難以獨善其身;相反,中國砌美國,香港亦難以置身事外。且看中環寫字樓空置率高達9%,情況其實十分恐怖。

 

香港付出了這麼多,可如何補救?最慘的是,中美關係三、五年內似乎仍難以緩和,經濟上鬥高科技,5G已差不多鬥完,搞到全球5G發展慢了下來,美國也無所謂,總之不讓中國拋前便可;下一個戰場可能是醫療,始終美國在這方面仍然領先,擁有很多專利,藥物如是,設備亦如是。在此大環境下,特首需將香港重新定位,想清楚經濟何去何從,否則會被新加坡撬走愈來愈多生意。

 

金融方面,香港毫無疑問將繼續為內地作出貢獻。事實上,莫說本地中小型企業,就連大公司,都早已淪為配角——港股20大市值企業當中,只餘滙控(00005)、友邦(01299)及港交所(00388)並非中資。

 

至於其他行業,或可考慮學習中外兩面——一方面學習內地的計劃經濟,另一方面亦跟隨外國的市場經濟,嘗試將香港GDP,從傳統地跟隨西方的低增長,轉為偏向中國的高增長;不求與內地的高增長一致,只求比西方的低增長高兩、三個百分點,即是美國增長3%,香港便增長5至6%;美國增長10%,香港則增長12至13%。

 

隨時名留千古

第二,則是搞起港股。股市是一個指標,反映國際投資者對一個地方的信心,港股過去幾年是全球主要市場中表現最差者,即是國際對香港打了很低分數,不看好香港;然而,現時政治動盪已平息,疫情也比全球其他地方控制得好,港股應該亦需要重返合理水平。

 

第三,就是好好利用港府的儲備。且看政府動用很多資金應對疫情,多達2,000億之數,但財政亦未見「穿窿」,仍非常有錢,即是並無藏富於民。因此,特首需認真考慮,怎樣將財富下達至普羅老百姓及中小企身上,令土生土長、留了下來的香港人,受益於其執政;至於大企業,包括國企、民企等,則不用理之。

 

若然能夠做到上述三件事,做出漂亮成績,林鄭繼今次後再度「冧莊」,並非無可能,修一修例便可,到時即是做足15年,加上其他政績,必定在香港歷史上名留千古。尤其林鄭似乎是最後一批出身於港英時代銜接過來的人士,5年後未必有人頂上;有人的話,亦非當下執政的一批,而是另一批新面孔。

 

「清零」的得與失

最後回說疫情。根據內地最新公布的去年經濟數字,反映其堅持「清零」的着數不少——繼2020年經濟增長2.2%,成為全球唯一錄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後,2021年增長8.1%,持續在全球名列前茅,兩年平均增長5.1%;失業率5.1%,低於宏觀調控目標的5.5%;出口4,464.5億美元,進口3,811.7億美元,順差652.8億美元,全部創出新高。

 

反過來看,今次內地爆疫,四大直轄市全部中招——早前重慶,如今上海又有,北京又有,深圳又有,加上愈來愈多源頭不明個案,要「清零」的經濟成本很高。事實上,很多活動已暫停,提早放假,消費市道亦大受影響,春運也不特別旺,一來回鄉過節已不流行,短途的還會有,長途的則很少;二來就算回鄉,都很少人像以往般大包小包帶返去。但願冬奧不會爆鑊,否則認真麻煩。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經過此前一週從低位反彈,過去一週繼續整固,隨着成交金額不大,有資金流入便升,無資金買貨便跌,未來走勢難以預料。總結一週,恒指下跌274點,即1.1%,期間一度失守24,000點,本週三(19日)收報24,128點;國指跑輸大市,下跌2.0%,即171點,收報8,442點;科指依然跑輸大市,下跌4.4%,即257點,收報5,643點。

成也科網,敗也科網,大市要升,還看一眾科網股的表現,始終佔指數的比重很高。其他板塊方面,則個別發展,有錢賺的便升。例如油股,皆因油價節節上升,現已升至每桶80多美元的超過7年高位,隨時升上100美元亦不出奇;然而,就算真的看好油價會升到100美元,現價卻不會買,除非企穩100美元樓上才會買。

隨着內地今年勢必「放水」提振經濟,投資者不妨留意相關板塊,例如基建相關股分。

 

每週焦點板塊——水泥股

港股整固,個別板塊轉強,例如水泥股。本週三(19日),三大龍頭均告上升,中國建材(03323)升5.1%,報10.8元;海螺水泥(00914)升4.4%,報41.8元,華潤水泥(01313)升4.2%,報6.75元,三隻股分同樣連升日。

工信部早前聯合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指出,根據產業發展階段和技術進步特點,為增強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促進行業間耦合共生發展,「十四五」期間不再分別制定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規劃,而是將原材料工業整合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次。

《規劃》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業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發展格局,粗鋼、水泥等重點原材料大宗產品,形成5至10家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在原材料領域形成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到2035年,成為世界重要原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高地,產業體系安全自主可控。因此,市場憧憬行業將會進行整合,企業併購活動增加,龍頭地位更形突出。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