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中港通關 不妨先小後大


吳老闆週記(10月14日)
.兩地久久未能通關,希望官方給出一個理由,對老百姓有個交代。
.建議先讓小部分人,例如專業人士及生意人,在合理情況下通關。
.中美關係表面上緩和,實際上氣氛只是由「僵」,變成「無咁僵」。

中港通關
不妨先小後大

本港近日錄得一宗本地無源頭感染個案,一名機場空運貨站員工確診,猶幸根據特首林鄭月娥所說,中央未有因此推遲兩地專家商討通關的第二次對接會議,因為對於我等生意人而言,兩地恢復通關,真的非常重要。

本集團一名同事近日從香港到南京工作,才知當地再度收緊了入境隔離措施,由原來的兩星期,增加到四星期,即是先集中隔離14日,再居家隔離14日,合共便不見了整個月!

問題所在 需要交代
正因由香港返大陸需隔離,個人已在內地逗留十多個月之久,就算想回港睇醫生都不行——回港兜個圈,起碼10日8日,加上回內地需隔離14+14,前後豈非要行開個多月?大公司可能無所謂,但我等中型企業,沒了老闆坐鎮,就會出問題。

其實,個人在內地做生意做了幾十年,僱用着幾萬個員工,在香港又有一系列上市公司,跑來跑去,已很辛苦,如今連返港睇醫生都不行,就更加慘。

當然,病了或出了意外,在內地就醫無問題;不過,有些老人家身體上有很多手尾跟,香港的醫療設備又好,中環的專科更是平靚正,最重要是看慣了,按個掣所有病歷便一目了然。

兩地久久未能通關,問題究竟出在哪裏?是醫療系統?世上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國家非常注重民情,如今民眾就正遇着如斯難題,希望有關官員好好問責,給出一個理由,對老百姓有個交代,也讓有建議的市民,有個渠道提出意見。

先讓小部分人通關
具追蹤及記名功能的「健康碼」,可能是當中的關鍵阻滯。因為根據港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所透露,大陸提出的5項要求,包括收緊特別群組如機組人員及船員等的豁免檢疫政策、收緊確診病人的出院條件、加強高危行業的檢測密度、使用「通關碼」及電話實名制,其餘措施不難實行。

其實,不喜歡「健康碼」者,可選擇不下載、不使用,只是不許返回內地;相反,想返大陸者,就一定要跟足內地的一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無謂因為一些人的意願,防礙了其他人的權利。

事實上,若認為容許普羅大眾免隔離自由往返兩地的風險太高,政府不妨考慮,通關規模先小後大——「彈弓手」先讓小部分人在合理控制情況下通關,例如專業人士及生意人等,隨着人數不多,風險便能降低。

兩地人民不可自由流動,但另一邊廂港府卻不斷宣傳大灣區發展,官員狂推之餘,又狂賣廣告,鼓勵港人北上,兩個如此離譜地互相矛盾的政策共存着,可算前所未見。

中美關係表面緩和
中港通關遲遲未有定案,中美貿易則稍有進展——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與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週六(9日)進行了視像對話,雙方關係似乎有所緩和。然而,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格局,其實非常簡單——美國同大陸互信基礎變得薄弱,兩者關係表面上緩和,實際上氣氛只是由「僵」,變成「無咁僵」。

先說美國,雖然拜登政府的態度,未必會好過特朗普時期,不過,面對特朗普弄出來的一大堆全方位制裁中國措施,卻會進行微調,有些作出讓步,有些則不。

美國相信會在對自己有益的範疇讓步,盡量避免出了招而令自己無着數,因為美國經濟要復甦,需中國幫手;相反,還對付中國的話,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尤其是際此當地能源價格急升、通脹壓力大增、供應鏈出事之時,本來應加息,但如失業率高企,經濟不大升,卻應再泵水,經濟模型就會亂,民眾就會嘈,拜登很難管。

然而,在一些大方向上,美國則不會讓步,例如科技,即使與孟晚舟達成了延緩起訴協議,但也不會放過華為,以至5G。不過,隨着中國市場夠大,加上其他發展中國家,估計華為2年內可搞掂5G發展。

中國方面,則盡量不買美國貨。例如大豆,此前就有報道指,中國寧願以高價向巴西買,也取消了美國的訂單。此外,人在內地,不難發覺週圍多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生果,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相信中國與有關國家的貿易增長非常強勁。相反,美國卻難調返轉頭,不買中國貨。此外,在一些大原則上,例如補貼政策,甚至政府主導的發展架構等,中國亦不會讓步。

南華證券錢莊
本港這個星期在兩日半內兩度懸掛8號風球,刷新了兩個8號風球相距時間最近的紀錄,先是上週六(9日)早上來訪、週日零晨「落波」的「獅子山」,後有本週二(12日)下午來襲、令本週三(13日)港股停市的「圓規」。
港股同樣風高浪急,即使少了一個交易日,高低波幅都超過1,600點,一度氣勢如虹,從低位反彈,突破25,000點,可惜後勁不繼,大關得而復失,總計恒指升了997點,即4.2%,收報24,963點;國指罕有地跑贏大市,大升5.2 %,即436點,收報8,849點;科指也是跑贏大市,反彈5.7%,即334點,重上6,000點關口,收報6,200點。
其實,本欄早已指出,港股跌得太殘,十分便宜,不過,隨着政策風險仍然陰霾未散,外資又不斷掟貨,掟鬆了市底,投資者有閒錢才好買貨。

每週焦點股份——聯想集團(00992)
要數過去一週表現最戲劇性的港股,非聯想集團(00992)莫屬。話說集團於國慶假期前夕(9月30日)宣布,到上海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受理,勢將成為首隻透過中國存托憑證(CDR)回歸A股的紅籌,擬集資100億人民幣;豈料國慶假期過去,內地股市復市首日,集團卻宣布撤回申請。
根據集團的公布,這是由於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複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同時,審慎考慮最新發行上市等資本市場相關情況後,因而有此決定。
然而,市場分析卻指,這與監管部門考慮到,聯想的研發投入佔銷售的比率,遠低於同業,要求集團重新申請在科創板的不同類別上市有關。翻查過去三年記錄,其研發投入所佔收入比例,分別為2.5%、2.6%、2.4%,反觀科創板上半年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到254.03億人民幣,佔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4%。
回歸A股夢碎,聯想股價亦從逆市創逾4個月新高的9.65元折返人間,本週一(11日)單日最多下挫18%,雖然收市跌幅收窄,但仍跌13.4%,收報7.63元,翌日再跌0.1元。而其實,本欄投資組合早就盡沽聯想,因其業務並無想像空間。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