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是新世紀的另類運動,近年發展一日千里,並成為冒起最迅速的產業。根據數據分析公司Newzoo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競市場年收入將達到 13.84 億美元,可見其潛力不容忽視。近年各地政府均投入不少資源,發展這新興產業,例如南韓政府推行「電競場館導賞計劃」,每月向一定外國旅客提供免費電競場館導賞團,讓他們參觀S-Plex Center,藉此更了解電競的歷史及觀賞電競比賽。
本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推廣電競運動,當然責無旁貸,但要尋找合適的電競場館選址及營辦者,並不容易,否則容易惹來爭議。就如一直注專注傳統體育運動的南華體育會,今年3月提出申請,提議在加路連山道興建一幢樓高9 層,樓面面積達2 萬多平方米的綜合電競館。由於體積巨大,隨即引起附近居民、醫院和學校等反對。
居民及團體等最關注的無疑是交通問題,場館附近一帶的大坑道、東院道、加路連山道均彎多路窄,每逢舉辦大型比賽如七人欖球賽事,均會造成附近一帶交通大擠塞,而大樓會有兩個場館,共可容納2,500多名觀眾,每年舉行六場大型賽事。至於在非比賽日子,南華會稱只供會員及其朋友申請,但入會申請手續簡單,與向公眾開放沒有太大分別,場館內還有餐飲及零售設施,人流將會大增。電競館一旦落成,定必加重區內交通負擔。
除比賽外,兩個電競場館,還可舉辦「其他公眾娛樂活動」開放予公眾參與。若然場館可改作開辦演唱會,將會對附近居民造構成滋擾。灣仔區議會早前亦曾就項目進行內部討論,亦普遍關注項目對交通造成的影響。
電競場館的選址,附近以住宅區為主,突然在這裏興建龐然大物,完全沒有考慮到周邊社區和自然環境,和周邊寧靜氣氛很不配合。南華會得悉反對聲音後,在5月將規劃申請延期,並於7月底再度遞交規劃申請,但規劃內容並沒有任何主要修改,建築物體積依然巨大,仍然是9層高,樓面面積只縮減了0.2%,稍為改動的是由一個方形盒子設計,改成三尖八角,與該區環境依然格格不入。
根據分區規劃大綱圖,南華會擬作發展的土地為體育場地,現在申請興建九層高的電競場地,令人質疑是否符合規劃原意。
面對坊間反對聲音,南華會於8月底再次將申請延期,補充資料,但未見有修改設計方案,並將於10月底再將城規會審議,相信又再引起一番爭議。
南華會的本業是發展傳統體育項目,過往未見有太多參與電競發展的經驗,今次場館的選址及設計便碰上一鼻子灰。推廣電競產業,應交由熟悉行業發展的專業團體及人士執行。南華會倒不如將資源及精力放在本業上,特別是足球項目,以令南華足球隊可以重上港超聯,讓老球迷可重返球場觀賽。
撰文:林偉文
灣仔區議會副主席、灣仔區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