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婉華:港股操作保持高度警惕性,中國電信(728)從三個方面看其高質量發展底氣

博客

庾婉華:港股操作保持高度警惕性,中國電信(728)從三個方面看其高質量發展底氣

在美國通脹連續八個月回落以及歐美銀行危機,預計今年美國加息步伐快將見盡頭下,美元强勢已不復見,資金再度回流至科技股身上,上周五港股大型科技股份先行反搏。大市成交量亦突破早前低位約1,000多億元,上周五全日成交1,230億元,重回年內的日均1,272億元水平。   現階段,美國銀行目前這一波流動性風險,可以說是可以先壓住下來了。然而,在經濟基調不穩的背景下來加息的話,將會引發引爆一些已積存的潛在風險也是可以預見的。在這些宏觀基本因素未見有改善之前,相信美國近期出現的這一波銀行危機將不會是最後一個雷。 多重原因構成「灰犀牛」 事實上,這些雷已經並不是什麽黑天鵝不黑天鵝的了,而是在2020年以後把各種因素包括全球疫情、美聯儲放任量寬、俄烏衝突、超高通脹、大幅加息等迭加起來的綜合影響,就正如一步一步緩衝過來的灰犀牛一樣。 因此,在現時這種狀况下,股市跌多了或會有反彈,但是在灰犀牛未能停下來之前,總體操作上建議還是要保持高度警惕性。 個股焦點: 中國電信(728)天翼雲布局深化,更有力的抓住未來增長機會 中國電信(728)公布2022年財年報告,披露了更多業務細節,釋放其基本盤繼續鞏固正面信號。 年內,集團實現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4,814億元(YoY + 9.5%,符合彭博一致預期),服務收入4,349 億元(YoY+8.0%),EBITDA為1,304 億元(YoY + 5.2%),歸屬於股東應占利潤 276 億元(YoY + 6.3,略低於彭博一致預期的7.9%同比增長),但剔除2021年出售附屬公司的一次性稅後收益後,可比淨利潤同比增長12.5%,符合集團此前給出的22年利潤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指引,未來有望持續實現顯著快速增長。 集團基礎業務保持穩健發展,為企業經營現金流提供支撐。預計2023年內地經濟及服務收入重回上升通道,而中國電信持續加碼產業數位化投入讓公司雲業務繼續在行業保持先發優勢。雲業務是其重要細分市場之一,無疑有望深入分享其復甦紅利。 可以說,集團過去5年的歷史估值中樞,給予傳統業務2023年利潤10倍估值,考慮到天翼雲業務對比海外同行仍有差距,給予2倍PS估值折價,綜合市場得出每股目標價6.5港元,跟現價有明顯上升空間。展望未來,均走出高質量的步伐,中國電信其潛能與價值也是可見一斑。 撰文:庾婉華(Avy Yu) 獨立股評人,金融財務學碩士,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擴大投資者關係管理及企業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 延伸閱讀:Avy Yu: 滙豐「亞洲業務獨立上市」提案,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毛偉廉:歐美銀行連環出事,風險情緖持續升溫

博客

毛偉廉:歐美銀行連環出事,風險情緒持續升溫

上週三(22日)聯儲局再加息0.25%,將美息推上4.75%至5%。至週五(24日)晚,因傳德意志銀行資金虚怯,為本月連續三個星期五都爆出銀行業有關壞消息,目前美息在超高水平下,預計有更多銀行面臨困境,風險情緒升溫將持續一段時間,直至聯儲局放鴿為止。     雖然本月美國有3家銀行出事,但聯儲局上週仍然再加息0.25%,預計是次加息為聯儲局今年最後一次。奈何鮑威爾在上週會議後的言論,表示因美國通脹率仍高企在6%,故年底才是減息的適當時候。 高息削弱銀行資金流通量 目前美元利率升上至5%,按揭利率更高至6.5%至7%,試問有誰會以這樣高的利率來購入房産?(因此料美國房價快會大跌)。在這個超高息環境下,已令多國主權及企業債價急跌,導致銀行持有這些債券的票面值大幅下跌,也因此導致銀行資產價值大幅下降,有些更低過監管機構的資本要求,矽谷銀行就是其中一例子。美息處於超高水平也令銀行業難以發行新債來集資,集資能力下降,大幅削減了銀行業的資金流通量,令銀行業營運上陷入困境甚至倒閉,所以有個别銀行即使要蒙受巨大虧損下,需要賣出未到期的債卷來套取現金流來應付營運開支及滿足監管機構的資本要求。 UBS收購了Credit Suisse,還以為危機風波平息,原來是危機中火上加油。這個收購令全球投資者ㄧ直以為AT1「額外一級資本」(俗稱Co Co Bond)是高級別的資本,但收購後其AT1債卷票面值全部歸零,投資者才醒覺所持多年的「額外一級資本」原來是低級别,投資者不安情緒還燒到德意志銀行。 UBS在收購Credit Suisse(CS)過程將CS發行的Co Co Bond資本約160億美元全數注入其資本,令Co Co [...]

專題

少數族裔學生 發起校內募捐行動

土耳其早前發生大地震,當地人民受災,生靈塗炭。有見及此,香港北角扶輪社籌集HK$31,200,連同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扶輪少年服務團的非華語學生及華語學生,在校內發起募捐行動,全校師生及工友共籌得HK$10,500,善款合共約四萬港元,款項將由國際扶輪基金屬下緊急救援服務,捐助予土耳其及敘利亞,為災民購置有需要物資,並由救援組織ShelterBox協助災後援助工作。 香港北角扶輪社社長彭兆威(Peter Pang)表示,最初預計學生最多籌到大約二、三千港元善款,沒料到最後竟成功籌到HK$10,500,連同扶輪社40位社友捐出的HK$31,200,最後籌得善款共約四萬港元。對於有此佳績,彭社長表示意想不到,更認為學生的參與意義重大。 對於學生今次踴躍支持籌款活動,前地區總監及香港北角扶輪社創社社長錢樹楷博士(Eric Chin)認為這是一次生命影響生命的最佳體現。「從中大家都發現本地年輕人的質素很高,他們都關注世界災難,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盡力伸出援手。」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黃仲良校長坦言最初答應北角扶輪社的籌款活動邀請,是希望學生明白不止學校、北角區或他們身處的香港重要,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都值得他們關注。遇上其他地區有需要時,大家都應伸出援手。 至於負責籌備今次活動的兩位學生代表—Utsab和Nicole,便同屬北角扶輪社扶輪少年服務團成員。二人齊聲大讚這個籌款活動有意義,幫助到土耳其及敘利亞的地震災民。不過在籌備活動上,他們也面對一些難題的挑戰。 雖然校長和老師在背後全力支持,但畢竟資源、人手和時間都有限,他倆要與時間競賽,快速向全校宣傳,講解活動的目的,甚至帶着捐款箱走到每一個課室募捐。對Utsab來說,將金錢運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幫助他人亦令他快樂和產生滿足感。Nicole就直言今次籌款活動給她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幫助他人的感覺亦很好,二人都期望未來繼續參與社區服務,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股市

回顧第一季 展望第二季

有一段日子沒有撰寫財經專欄跟大家見面,一直都很想多寫多分享, 但第一季都頗系忙碌,通關後都去了幾個trips,包括有台灣、新加坡、中國內地不同地區等。在香港跟客戶見面也多了,過去三年多的不接觸都巳經太久了。真心覺得, 多多擁抱,多多人與人接觸碰杯吃飯談天說地還是人類社會應該存有的生態模式。 這三個月除了忙著多個往來不同地區之外,相信大家都給一些大國地區或金融体系或市況搞到個每個人生生態系統波動率都非常高。年頭首一兩個月投資市場氣氛其實非常不差,多個板塊從谷底回升不少。當然, 美國一直堅持要利用不斷加息來壓制通漲,金融市況可會受制於此既同時,本欄亦多次提到狂升息可能會引致好多融資斷裂和流動性之問題。很久以前昔日好有底氣加息的日子和世界其實跟現在是迥然不同的,那時是沒有嚴峻疫情的左右也没有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意識形態。 基本上個人認為De-globalization是一個代表人類走向一個低質素低智慧低能力的倒退自我封閉的做法, 我亦不見得有任何保護性的高效高智能的作用產生出,頗係本末倒置的,可能真系近代人類DNA出現嚴重問題……(哈) 。除此, 從前的加息週期建基於百貨興業、歌舞昇平、非常自由貿易往來等等。 自古以來, 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都必定衍生出大小問題, 量化寬鬆年代維持了十多年,而在一個還未ready以及不是一個最合適時期和氣候去野蠻地加息,把所有融資成本和流動性資金在短期內爆發性地扯高和吸乾,那,近期的某美國區銀行和某瑞國區銀行的出了事,便是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去表達這一切,當然,問題銀行本身多時累積了很多自身問題包括企業管冶和各層面的監管質素等等,正所謂,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又似乎政商兩邊又或是民間都不太了解大家的底牌和決策深度以及相關的認知。有質素的管理者, 要懂得拿捏最佳平衡點、審時度勢、因時/地/事制宜,沒有及時處理得宜的話,就變成千年道行一朝喪, 後果相當深遠。專欄財經寫了講了十多年,都一直強調,作為投資者也好從業員也好, 必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對產品對平台的了解和認識,多角度多面體去理解, [...]

朱家健:電影不應渲染播「獨」犯罪和血腥元素

博客

朱家健:電影不應渲染播「獨」犯罪和血腥元素

近日,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因版權剛剛過了100年而進入公共領域,角色被拍成惡攪形象的恐怖電影,原版權持有人也愛莫能助,而該電影原本在香港上映,但後來卻被推遲放映。另有很多人笑稱,要把城中的血腥肢解案拍攝成為電影,必賺到盤滿缽滿,死者仍未下葬,案件仍在調查階段,這些玩笑無疑是在死者和家屬的傷痛傷口上灑鹽。   另一邊廂,卻有人在進行眾籌後,拍攝以抗爭為主題的紀錄片或電影,個別案件仍在香港法院審理或上訴,或仍待進行起訴或審訊,這些所謂電影美化暴行,甚至干預法庭或陪審團,未必太合適。這些與抗爭扯上關係的電影,通常都是對特定人物作大特寫,達致英雄化這些抗爭者或罪犯,一齣在境外播放的電影《香港人:黎X英為自由而奮鬥》,電影介紹竟寫上「關乎所有香港人、中國人以至全人類的自由…」敢問黎先生,他手中拿的是什麼護照?他的禍港劣行已街知巷聞,卻瘋刺地「為所有香港人和中國民眾大聲疾呼」,黎已把他自己的面子都丟光了,難怪被逐出族譜,被斥作「逆子」。與其稱為自由而奮鬥,看來稱為反中亂港奮鬥更為合適。   另一齣電影《野C不盡》,以反修例暴動後離開香港的人士的訪談,卻又是污名化香港,抹黑堅持守法者的把戲。當然,這類所謂電影是在香港禁播,既沒能取得官方許可和評級,也沒有戲院樂意播映。可見這類所謂電影,只是披了文化藝術的外衣,卻賣鼓吹抗爭、美化暴行的狗肉。   電影不應渲染播「獨」犯罪和血腥元素,否則只會成為「港獨」和危害國家安全的文宣,荼毒下一代,無論「獨物」是在香港境內、境外還是網上製作或發放,均涉危害國家安全,屬違反港區國安法,香港市民不應參與製作、藏有、協助分發等,任何形式的參與如受訪、翻譯、配字幕、後期加工、宣傳、轉發和寫影評鼓吹抗爭等,同屬違法,更不要以為身在境外便可置身事外不用承擔刑責,切勿以身試法。   撰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 ============= 延伸閱讀:朱家健:博物館應履行教育公眾的功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