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Stan Group鄧耀昇 地產蛻變多元業務


集團發展會所業務,定位中產市場。

香港樓股暢旺,人稱「舖王」的資深投資者鄧成波早前首度透露,於2016年至2017年、即近兩年來購入的物業共涉150 億元,並已安排孻子鄧耀昇(Stan)逐步接班,透過兒子創辦Stan Group(陞域集團),打理家族物業的投資及管理之餘,同起逐步開拓酒店餐飲、財務管理、安老服務、活化工廈變身成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等多元業務。他透露,集團主打酒店業務,目標在2021年上市,並以3年至4年的業績作鋪排。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鄧耀昇今年30多歲,坦言自己不像一般的「富二代」,絕不離地,很懂創業者之苦。他說,自小見家人生活低調克儉,中二就被送到英國留學,讀過軍校,試過一對皮鞋擦兩小時擦到手軟,所以捱得鬧得,學會做甚麼都要先做好自己。

童年時也住過公屋,搭過巴士返學,吃過快餐等。2004年,Stan在地產市場開展其個人事業,累積實戰經驗,逐步開拓地產及其周邊的行業。

Stan提到,Stan Group發展包括酒店和會所等業務都是從家族本身從事的地產投資伸延出來的。現時旗下業務甚為多元化,包括共享工作間、飲食、酒店、婚宴和教育等,如Stan於2011年成立拉斐特Lafayette Wedding,銳意為準新人提供專業的「一站式婚嫁服務」,讓他們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婚禮,建立自己的家庭。Stan更於近年完成EMBA課程,並接手管理東海.海都酒家 (香港集團)﹔又將旗下業務包括財務信貸、教育服務、婚宴服務、物業發展及飲食業務等公司整合成為Stan Group。又把父親鄧成波把握政府活化工廈政策,買入多幢工廈並活化成酒店及會所,又管理2016年父親購入領展2個商場;更晉身成為發展商,管理和發展近年在屯門、元朗購入地皮等。

問及為何集團開拓地產本業以外的行業,他解釋道:「父親自小就灌輸我們不要獨享財富的觀念,要讓員工和社會也受惠,為他們製造機會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成果。而我們經營生意的理念也是從長線發展出發,像酒店,很難三、五年回本,飲食、婚禮服務更需要時間建立品牌。」

成立資產管理團隊 聚焦酒店業務

隨著集團業務多元化發展,鄧耀昇早日已部署成立投資公司—基業投資 (Gear Intvestment),加強各方面業務在投資、資產及風險管理上的管理。Stan透露,基業投資是主力發展資產管理團隊業務,會為不同基金做「資產包」,視乎合適基金或營運策略去選擇物業。Stan Group旗下現時有一籃子物業,包括14間酒店、2個服務式住宅,市值現逾百億元。Stan透露早前已外聘了酒店管理團隊,如今年酒店房供應的目標約1,800至2,000間,分佈在葵涌、屯門、灣仔、油麻地等地區。其中如首間開業,位於葵涌圳邊街15至19號的旭逸酒店,原是2011年買入的一所工廈,同年入紙申請活化,2014年動工,花2年時間,斥資1.6億元翻新及改裝為酒店。酒店提供160間房間,實用面積由250至320方呎,房價由500元起,以旅行團、商務旅客、網上訂購為主。集團在同區尚有2間酒店將會年內落成,分別提供170間及580房間,合共910間,希望可以產生協同效益,節省營運成本。

隨著經濟及旅遊業復甦,不少財團均計劃將市區的酒店轉為商廈。儘管集團旗下不少酒店位置位處屯門或葵涌等民生地區,不過Stan認為,新界的交通路程不用一句鐘,未來這些酒店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團隊有信心捱過過去數年的淡市,當旗下酒店陸續推出,隨著旅遊市道回升,將會有更好的成績。」

對於集團未來發展方向,鄧耀昇表示,Stan Group聚焦酒店業務,有意在2021年可上市,並以3年至4年的業績作鋪排。其餘投資物業將不會上市,會朝向私募房地產基金發展。

至於會所業務,Stan表示,Stan Group計劃在香港開設最少三個會所,月費大約在1,000至3,000元左右,目標是中產市場。旗下首間會所已於去年在觀塘駿業街開業,該會所面積達9 萬方呎,引入健身中心、美容、中西餐廳等服務,主打家庭客。「香港很多舊樓都沒有完整的會所設施,住戶閒時要四出找地方消費,不少三代同堂都為找聚腳點而煩惱。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包含中菜、西菜、康樂設施、兒童遊樂場、泳池、戲院等設施的會所,將一家大小的消費娛樂集中起來,同時亦可用作招呼商務賓客。」據悉,第二間位於荃灣的會所,預計於今年底開業。

下放權力 重視個人家庭

現時Stan管理逾700名員工,旗下業務擁有超過三十個知名品牌。問及他有何管理晢學?他表示,隨著企業發展越來越大,懂得下放權力及「傳球藝術」是首要的。「運籌帷幄是入場費,我認為懂得『傳球』即適當下放權力,鼓勵員工自主會更有效。《論語.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正是交波的藝術。傳球的藝術在於清楚自己的能力。企業家事事親力親為,大至決策併購,小至一枝鉛筆也金晴火眼,就是不懂下放權力。規模較小的小企業,或者能夠應付,但如果是超過一百人的企業,即使每日有四十八小時也處理不完企業的大小事務。因此企業家應相信員工各有所長,此亦是企業需要員工的原因。」

他續說,傳球不同於射門,是需要跟進的。將工作交到同事手上,在上位者須適時觀察工作進度,就如球傳到隊友腳下,專注攻勢運作,確切執行既定戰術,隨機應變,同樣能成功。企業家亦可抱持旁觀者的心態,綜觀全局,即使出現問題亦準備好應變。

在他的營商理念中,人與家庭是企業的核心價值。他深信若每個人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居住的地方和家庭,就有能力去為社會作出貢獻,故此,他認為公司透過地產在社會取得財富,更有必要回饋社會。Stan十分重視家庭觀念,這在集團的管理上得到反映。「公司佔據了員工生活的一半時間,我們必須經常為員工的健康發展設想,亦有最大責任提醒他們關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他透露,公司不時向員工提供貼心的小福利,如一週一湯水、為員工辦生日會,又定時派送主題公園門票等。他表示,一切的小小福利,都希望讓員工家人明白及感受到關懷。早前在公司內部成立SG文化社,發展企業文化,討論如何深層次關懷員工。他表示,現時未有能力提供低息借貸助置業,但即將推行的兩個政策,一是成立互助委員會,在員工之間推動儲蓄、投資、分紅、救急。二是房屋支援,公司準備了一批物業,援助有緊急需要的員工,或以廉價租金獎勵員工。

Stan坦言,創業、做生意,賺錢是基本。企業家在賺取財富之餘,亦應重視商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企業家持有商業道德不僅是提供優質的服務或產品,並應以身作則,重視誠信,以「見利思義」的心態,才可令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