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SVhk 魏華星「社企路上再轉跑道」


有「社企之父」之稱的魏華星(Francis),早年毅然放棄在電訊集團的高薪厚職,由商界跳入社企界,於2007年成立「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當年首引領慈善創投的理念,在這12年間,推動成立過「鑽的」、「黑暗中對話」、「光房計劃」、「Green Monday」、「合廠」逾將20多個社企,他坦言自覺已是「超標完成」,可以為社會帶來一點改變。他表示,在未來的日子將進軍主流的平台,直接與商界展開合作,為社會帶來更多的變化,一同擁抱香港價值。
Text/ Henny Lau   Photo/鄺銘漢

SVhk以私募基金形式營運,開宗明義就是以商業思維,加上各成員的專業知識,藉著籌集到的資金,為社會企業提供資金及專業知識上的支援。「創立『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及社會企業,目的是致力社會創新,結合社會上不同的專業界別,進行社會投資去幫助提升社會不同社群的生活質量。這些投資基本都是慈善性質。目前,我們已得到五、六百位專業人士,包括律師、會計師、資訊管理、市場開發等人士加入,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去支持及創辦社會企業。」

由2007年成立至今,SVhk已開展多個項目,當中如為了解決劏房問題而推出的「光房」計劃,令貧窮人士重新在左鄰右里的關懷中,感受到人間溫暖;「黑暗中的對話」令公眾體驗及進入視障人士的黑暗世界;「鑽的」更是香港首間專業的無障礙的士服務品牌,專門接載輪椅人士;Green Monday推廣茹素,都令社會對這些議題有了不同想法,引發社會討論。

Francis坦言:「成立SVhk當初希望為社會帶來一點變化,讓大家有更多選擇,說來已是超標完成。SVhk推出的社企計劃,逐漸受到大眾認同,如「鑽的」的出現顛覆了業界,改變了業界一些既有的經營思維,「光房」計劃亦為貧窮人士帶來新的希望。他說:「小時候的香港,是有很多人情味的,但這些人情味不知在何時消失了,鄰里之間都關起門,互不相識。劏房最可怕之處,是大家都互不理睬,發生甚麼事都沒有人理。於是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上層的人缺乏同理心,下層的人難以往上爬,失去了社會應有的流動力。」他強調,SVhk真正要做到的,是感染其他人,令參與的人士,無論是機構代表或義工,都成為Change Maker,從而改變其他人。

綜合商界及政界人士的說法,在本港營辦社企是不賺錢的項目,但SVhk開展項目,大部分都在起步後自負盈虧,部分還有點盈利。他以「鑽的」為例,在沒有接受任何政府資助下,為輪椅使用者提供點到點接載服務,現時這家公司的車隊,已經能夠自負盈虧,持續性地提供服務。「黑暗中對話」則源於德國,旨在提高對殘障人士能力的認同,並為視障人士創造就業機會。為了讓大家體驗視障人士的生活,「黑暗中對話」於美孚開設了一個體驗館,面積達7,000平方呎,場館內設有多個漆黑的房間及場景。75分鐘的旅程中,參觀者在視障導賞員的帶領下,置身於公園、商店、馬路、渡輪等不同場景,在黑暗裡運用其他感官去探索四周的環境。其他形式的活動還包括暗中生日會、暗中夜宴、「暗中作樂」聲演會等,而且,這些項目在首年經已收支平衡,翌年更成功獲利。
 

鑽的是SVhk支持營運首批社企。

加強與商界合作 改變社會
投資總希望有回報,但SVhk始終是社會企業,要回報,有相當難度。Francis坦言沒有什麼秘訣,社企與一般企業同樣會遇到營運問題,一樣要以商業方式解決,但社會對社企的標準更高,除能否肩負社會責任外,是否能夠賺錢,也是為「成功」指標之一。他談及事實上是消費者不會因社企之名而多光顧,卻有更高的期望。所以,他在SVhk成立十週年時,正式宣布放棄社企的身份,從此不再講社企,希望可以大膽一點,走得遠一點,並走進主流的社會裡,直接與商界展開合作。「因為在未來的十年,不是單憑社企的角色是可以帶來改變的,SVhk要在社會上增加影響力,亦有很多企業願意與我們合作,而通過這種合作,相信可以帶來更多變化。在改變角色之餘,我們亦同時堅持自己的心,在過程中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同擁抱香港價值。」

正如Francis所言,近年SVhk積極與大企業合作,擴大在社會的影響力。「除了Green Monday,我們推行的其他社企亦在積極發展。如我們推動的北極馬拉松,至今,國內及美國一些大學都加入推動了,其他不少國際大企業機構都在商討加入。我們希望展示一個姿態,就是喚醒商業機構,他們要求賺錢是無可厚非,但同時令到他們關心什麼是社會投資,在投資當中支持對社會有幫助的企業。」

現時SVhk已與包括機場管理局、國泰航空、康宏集團、新創建等巨企,分別展開不同項目的計劃,體現官商民等多方協作。他以國泰航空為例,SVhk為該公司原有企業社會責任(CSR)活動,現在會重新統籌及制定計劃去提供建議,如增添更多社會共享價值(CSV)元素、促成企業組織東涌義工隊、進行短期義工體驗及探訪社企、為長者維修家居等。

Francis說,去年年初,SVhk成立的社企「合廠Hatch」(下稱合廠),租用葵涌區5,000平方呎工廠,定位為共享工廠,並得本地品牌包括床上用品品牌「龍頭」雅蘭床褥、晴媽媽手作工坊、良由集貨及設計品牌Heritage ReFashioned共5間公司合作,把部分生產線搬到合廠,合廠則為基層婦女提供就業及友善工作環境,讓她們工作同時,又可照顧孩子。工廠5,000平方呎空間劃分為車衣工場、辦公室、多用途工作間和兒童天地。工廠設兒童天地,是讓在此工作的基層婦女,可帶子女上班,免去了子女獨留家中的擔憂,讓她們可以安心工作,而孩子亦可透過玻璃窗看到工作中的媽媽。
 

外界稱呼魏華星為香港「社企之父」。

設「平民會所」   落地服務居民
隨著SVhk規模日漸擴大,由最初數名職員,發展至數十人的中型團隊,原租用Good Lab好單位的一個小室面積已不勝負荷,故Francis乃於三年前在深水埗另覓辦公室,處理20多間社企及相關項目的工作。他表示,SVhk同時發展地區服務,如為地區有需要人士提供「平民會所」、託管服務、語言治療中心,讓社會服務工作能夠真正的「落地」。

外界稱呼他為「社企之父」,Francis表示絕不敢當,「社會企業」一詞在他心目中,可劃分為「社會」及「企業」兩部分。以往的觀念裡,「企業」是賺錢,而在「社會」,有需要人士的問題,則留待政府或由非牟利機構處理。現時的觀念不同了,社企是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雖然現時香港的商業和社會比較「分化」,但大家聚集一起,始終可以解決貧富差距、人口老化等問題。他說:「世界各地都談論社企,或者談論社會投資平台,讓我覺得凡事不一定只為賺錢,也可以為社會做點事情,尤其是當我有小朋友後,想到下一代的未來,令我有更大動力投身社企業務。即使將來充滿未知之數,但也不要原地踏步。」對於未來的發展大計,Francis說不再談如何擴大規模或服務,最希望能夠改變人心:「社會創新並非只靠一小撮人,每個人也可想點方法參與。那怕只有1%的人參與,整個社會的氣氛都會很不同。對於貧窮和老人家的議題,我們一直都很關注,希望將來能逐步做到更多,讓社會感覺到希望。」Francis期望能集合每個人的力量,將點綴之光持續發亮。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