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吳老闆週記】 :全民檢測 事不宜遲 疫情受控 經濟復甦


吳老闆週記(1月28日)
.要抽出所有隱形患者,方法只得一個,就是全民強制檢測。
.就算大陸,如果管得曳,都要被炒,為何香港卻無需問責?
.要財政預算不穿窿,便應搞好經濟,即是盡快控制好疫情。

本地第四波疫情持續爆發,政府終於決定封區進行強制檢測,並於短短4日之內兩度執行——先是剛過去週末、為期兩日的佐敦「受限區域」,繼而是本週二(26日)、為期一晚的油麻地兩條街;結果,前者驗了7,000人,驗出13個患者,比率為0.17%,後者驗了330人,驗出1個患者,比率更達0.3%。

坊間有批評指,驗出陽性比率只得0.17%,以至0.3%,實在太低;勞師動眾封區,實在勞民傷財。本欄卻不認為如此,因為0.3%的比例,相當於1,000人有3人感染,全港有750萬人口,豈非有2萬幾人感染?這還不算恐怖?

因此,封區檢測絕對不足夠。隨着社區當中已有很多隱形患者,有的是無病徵的,有的則是被感染後只有輕微病徵已痊癒了的;若不全部抽出來,疫情只會不斷蔓延,永遠無法「清零」。

禁足3日 長痛不如短痛

要抽出所有隱形患者,方法只得一個,就是全民強制檢測。政府可找個星期五,連同星期六、日,為期3日,全民禁足,全城店舖除了外賣統統暫停營業,進行強制檢測,然後兩星期後再做一次;一鋪過了結之,長痛不如短痛,總好過一路拖長。如果人手不足,資源不夠,3日驗不到750萬人,大可以向大陸舉手,相信北京一定會幫。

重申一次,香港地方很細,面積只得約1,000平方公里,隨着人口密集,可能只集中居住於40平方公里,根本很容易搞得掂。且看石家莊,萬多平方公里,人口逾千萬,3日都搞得掂。

須知道一日不控制到疫情,經濟所受影響很大。尤其是中小企,已頂了一段長時間——之前有社會運動,如今則有疫情,捱得很辛苦。例如本集團,由於入境大陸人士需要「21+7」日隔離,現時完全調動不到人手中港兩邊走,只得本人留在大陸,並已留了接近半年,以前則可經常走來走去。大企業或者無所謂,中小企卻臨到危急存亡之時,有資產者像本集團,尚可考慮賣資產,猶幸本集團很久以前已進軍內地,資產頗值錢;如果無資產,就唯有等死。

官員應問責 要有人下台

除了大陸控疫控得很好,台灣,以至澳門亦然。圍着香港的地方都叻過自己,政府根本無需自己想辦法應對疫情,只需照辦煮碗跟到十足便可,但卻有樣辦都不跟,一眾高官究竟在搞甚麼?如果有一人一票,一定炒特首魷魚。

事實上,現在已有《港區國安法》,足夠對付反對派,要拉要鎖可讓有關部門慢慢處理,一眾高官當務之急,是搞掂疫情,惟搞來搞去都搞不掂,林鄭若不搵人下台,自己也要問責。

就算是大陸,如果管得曳,任何地方任何部門,負責人都要被炒魷魚,為甚麼香港官員卻無需問責?非常時期便要採取非常手段;權,港府絕對有,為甚麼遲遲不肯推行全民強制檢測?是否有無間道,想整蠱香港、整蠱北京?

加稅只可加股票印花稅

控制不到疫情,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官員無需問責之餘,最大鑊是要市民埋單——打工仔飯碗朝不保夕,甚至已失業;營商者水深火熱,在垂死掙扎。對此政府似乎事不關己不特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指出,為下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作諮詢時,有市民建議加稅,包括上調稅率、開徵新稅、擴闊稅基等。

港府財政「穿窿」,可謂必然。皆因經濟衰退,公司利得稅一定減少,個人薪俸稅亦一定下跌,加上賣地賣不郁,此截收入也大降,收益方面,相信只得外匯基金賺大錢,淨計匯水都賺到笑;另一邊廂,支出卻大增,淨計政府的經常開支,2020/21年度便逾4,800億元,較三年前(即2017/18年度)增加了超過三分一,更等於1997/98年回歸時的3倍,加上每人派1萬元,及兩輪「保就業」計劃等紓困措施,不錄得3,000元赤字才出奇。

然而,政府不積極控制疫情,搞到經濟一鑊泡,然後賴在疫情上,更要市民埋單,則是離晒譜。如果真的加稅,財爺肯定被打死!唯獨股票印花稅,卻可以加。以2019/2020年度政府稅收總額約3,036億元計,印花稅的貢獻排第二位,僅次於利得稅,佔了672億;當中,股票印花稅佔了332億元。若將現時買賣雙方各付0.1%的稅率增加1倍,便可多收逾300億元。以去年248個交易日、每日平均成交金額1,294.76億元計,更可多收642億元。況且,港股除了本地投資者買賣,還有很多外國投資者參與,包括大陸投資者。此外,政府不夠錢使,大可發行債券,何需向普羅大眾開刀?

其實,政府是在本末倒置——要財政預算不穿窿,便應搞好經濟;而要經濟復甦,則應控制疫情。大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央正是知道疫情打擊經濟太大,因此寧願有殺錯無放過,封區封城進行全民檢測,斷絕傳播鏈,一鋪過搞掂,所以近日的爆發,相信很快會受控。

事實上,內地經濟今年將很強勁,增長隨時超過10%。皆因去年年初表現較差,首三季才由負轉正,全年則增長2.3%;以本來每年增長6.5%計,兩年便有13%,減回去年的2.3%,就得出今年的10.7%。就算不鼓勵春運,也無所謂,只是火車、飛機受到影響,消費市道十分暢旺。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如坐過山車,雖然高低位相差只有1,000點,但單日波幅已超過700點。本欄上週指出:「港股升到目前水平,已經超買,短期內可能有調整……」結果上週四(21日)、五(22日)連跌兩日,回調至29,500點以下;豈料本週一(25日)已反彈,一下子大升712點,更突破30,000點大關,至30,191點;然而,本週二(26日)再大跌,將上日升幅跌凸有餘,跌了768點。

以全週計,恒指本週三(27日)收報29,298點,跌了664點,即2.2%;國指跑輸大市,跌了2.5%,即298點,至11,651點;科技指數跑贏大市,只跌0.8%,即78點,期間一度突破10,000點,達10,280點,從高位計,則跌了4.6%,跑輸大市的跌3.0%。

從目前格局看,港股在高位難以大跌,只會調整,因此投資者宜調整策略,低買高沽炒波幅。市場焦點暫時落在新股身上——快手(01024)已超額認購385倍;微創醫療 (00853) 旗下微創心通醫療科技 (02160)亦超額149倍。

每週焦點板塊——汽車股

買賣中資股,除了要看基本因素、未來趨勢,國策亦很重要。近日炒得如火如荼的汽車股,本週三就遭遇了滑鐵盧。事緣《新華社》發表題為〈警惕新能源汽車行業浮誇炒作風〉的評論文章指:「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屢屢出現的行業浮誇現象、不實宣傳、安全事故,值得引起高度重視」,並點名以廣汽(02238)的石墨烯基電池為例,直言:「種種爭議背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過度宣傳』,炒作歪風隱現,一些不良趨勢值得警惕」。

該文章的結論,是「少『吹牛』多實幹,新能源汽車『浮誇炒作風』當休矣。經歷了多年的攻堅發展,我國部分車企在電池等領域積累了一定優勢,但與歐美傳統車企相比,在整車技術、控制系統、內飾工藝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中國汽車製造企業的爬坡躍升之路仍路漫且長,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一眾車股遭遇當頭棒喝,股價應聲下跌——五菱汽車(00305)跌7.2%,長城汽車(02333)跌6.2%,恒大汽車(00708)跌5.5%,吉利(00175)跌5.1%,比亞迪(01211)亦跌2.8%。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