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陳家樂:伊利、蒙牛 高質奶企仍有增長空間


中國兩大乳業龍頭,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業(02319.HK)上週五股價跳升,其中蒙年再次突破前頂,單日升幅6%,創歷史新高。伊利經過約一個月橫盤,單日升幅2.18%,也有力爭上游傾向。

中國食品飲料板塊,上週普遍轉強,可能同12月1日,中證監核准中國第一隻食品飲料ETF有關。該ETF定位,追蹤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選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公司,例如貴州茅台、海天味業、伊利股份、青島啤酒等。該指數近一年來,升幅高達七成,表現優於大市。食品飲料ETF核准的消息公佈後,單上週五一日,除伊利股份外,先後有貴州茅台升2.52%,海天味業升6.06%,青島啤酒升3.24%。蒙牛雖不在該指數範圍內,但屬於同一板塊,受正面影響。

中國股民偏好食品飲料股,有非常直接的原因。首先,這些食品飲料本身就是中國百姓日常飲食的一環,口感好不好,品質是否優良,價錢有沒有競爭力,他們最清楚,有地緣上的親近性。

凡一地,皆有一地的飲食習慣。如同香港人喜歡出前一丁,愛飲維他奶,一半是口味,一半是習慣。大陸百姓也有自己偏好的食品,外國品牌雖然好,畢竟有地理距離和口味上的差異,不易在短期內,取代國產飲食。因此無論國際貿易戰多激烈,國產飲料食品自成系統,受影響有限。

食品飲料又不同於科技創新,市場需求不容易一飛沖天,但求維持良好口碑,業績穩定增加,只要不發生有害健康的安全事故,就能積少成多,在其他股份熱炒之後,憑著本身的價值表現,吸引投資者。

二三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就像60年代的香港,有鮮奶可飲,已經是很幸運的事。隨著所得與消費水平增長,中國百姓選擇奶品,比過去更加重視營業、健康和口味,由最初的奶粉、煉乳、淡奶、散裝酸乳,提升至高級鮮奶、低溫奶,特殊菌種製作的芝士、乳酪,和各種風味的冰淇淋。純就低階乳品市場來看,近年的增長速度,確比不上五、六年前,但若從高級的乳產品需求來看,仍有巨大的升級空間。

早期中國乳業,水準極為參差,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加強產品質量的分水嶺,終於形成現在的兩巨頭。伊利股份以市值人民幣2420億元領先,蒙牛以市值港幣1702億元緊追,第三名的光明乳業,市值不到伊利的十分一。兩巨頭皆出身內蒙古,近年皆緊盯對手一舉一動,參考對方產品佈局與市場反應,密切掌握奶源和銷售渠道,同時在國內外進行產品線收購,研究先進技術,導致產品線頗為相似。整體表現目前由伊利領先,在官方支持下,力爭成為球最大乳業集團。蒙牛亦不遜色,尤其是在市增長較快的低溫奶市場。

若僅就上半年業績來看,伊利表現較佳,營業收入人民幣473億元,按年增5.3%;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37億元,按年衰退1.2%。前三季合計,營業收入按年增7.3%,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按年增7.0%,逐漸脫離疫情陰影。

蒙牛上半年營業收入人民幣375億元,按年跌5.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2億元,按年跌42%,數字上並不理想。但進入第二季後,單季營業收入198億元,按年大增19.2%;淨利潤12.9億元,按年大增86.2%,業績呈現「報復性增長」。

股價方面,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對乳業板塊的看法,比較保守,股價整體表現,亦遠不如白酒板塊。但6月以來,股價表現漸入佳境,尤其是近期,市場有追落後的分析,頗值得留意。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士及未持有上述證券)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