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合作57重點 擬推深圳灣全日通關


為配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本港與深圳兩地合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交換文本方式,與廣東省長馬興瑞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涉八大主要範疇合共57項措施,包括推動落實深圳灣口岸24小時通關、推進香港國際機場與東莞港合作等。

 

 

政府發言人表示,《協議》目的是進一步便利粵港居民交流、改善兩地居民生活質素、推進創新及科技發展、加強不同產業合作,稱特區會盡快與廣東省政府合作落實各項措施,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今年的協議涉57 項措施,較去年74 項措施少,其中5項便利兩地通關及物流業的措施,包括推動落實深圳灣口岸24 小時通關、加快改造皇崗口岸、爭取中央支持推進珠三角空域結構改善工作;協議亦提及兩地會研究完善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通行政策及出入境政策,以及推進香港國際機場與東莞港的深度合作,聯合打造國際空港中心。協議未提及落實時間表及具體安排。

針對新冠疫情持續,今年協議特別提到兩地要建立健全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在信息通報、防控舉措、口岸對接等方面及時溝通,加強工作協調和對接,並要做好緊急醫學救援、跨境醫療轉診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聯合應急處置方案。

協議繼續提出多項便利港人北上工作及生活措施,包括落實改善港人在粵購房政策,簡化港人購房流程,完善購房貸款政策,享有與廣東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以及完善港人子女義務教育入學、考試等政策;而未就業的港人,只要符合條件,亦能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相應待遇和財政補貼。協議並提到會加強粵港企業及兩地專業界別合作,包括推動旅遊、醫療衛生、建築等專業領域認可香港專業資格;而合資格本港法律執業者若通過特定考試後,可從事一定範圍的內地法律事務。

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具體措施方面,首先,在金融業合作上,兩地政府將完善粵港金融合作機制,積極爭取外匯管理改革創新,逐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兩地政府將支持香港金融機構參與廣州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珠三角九市設立經營機構;支持兩地保險機構合作開發跨境醫療保險等創新產品。

其次,在專業服務方面,兩地政府將加強粵港標準質量和檢測認證合作,向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推廣香港的檢測認證服務,推進各種市場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大灣區市場活力和競爭力。同時推動旅遊、醫療衞生、建築等專業領域認可香港專業資格;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同意以備案方式,允許取得香港工程建設諮詢服務相關資質資格的專業機構及人士在珠三角九市直接開業執業。

開發「一程多站」旅遊

再者,在文化和旅遊合作方面,兩地政府將適時共同探討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精品線路,爭取優化「144小時便利簽證」措施;加強文化交流品牌建設,積極建設粵劇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同時支持舉辦國際影視展及粵港兩地電影交流活動,推動舉辦廣東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香港國際旅遊展等交流活動。

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表示,兩地已落實一些利便港人到內地工作及生活的政策,但指「政策要落地、技術上要執行到」。他舉例,政策上港人目前已能在內地銀行開戶口,但根據其個人經歷,就算是認可的銀行,在內地個別分行也不受理,指這些繁瑣安排會窒礙年輕人返內地工作。他又舉例,港人的電子錢包未能兩地互通,在內地消費不便,這亦是技術問題。他說,在內地從事互聯網內容供應商(ICP)需要合資,期望內地能消除這些限制,讓港人從事業務時能享內地「市民待遇」。

 

另外,林鄭月娥亦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及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 與10 多位本地商會的代表和來自建造業、金融業和仲裁的專業團體代表舉行視像會議,就特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如何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交流意見,為下星期訪問北京、廣州及深圳作準備。

與會者向林鄭月娥提出多項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建議,並希望未來有更多措施便利港商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市場。大部分與會者都期盼能早日落實兩地人員可在豁免強制檢疫下跨境往來,令有需要的商業活動可逐步恢復。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