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緊貼世界減碳步伐 讓更多「既有建築」變綠


全球極端氣候越趨加劇,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初步評估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第二年。為減緩氣候變化,聯合國氣候峰會提到2050年全球要達至零碳排放,才能把全球平均溫度升幅限制在1.5°C內。全球各大城市中,與建築物相關活動的碳排放平均為4成,香港則達6至7成。對於香港這類工業活動不多,但人煙稠密且高樓處處的城市,將建築物轉化成綠色建築,對減低碳排放是極為重要。

 

2009年成立的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一直緊隨世界步伐,在推動本地的綠色建築及減碳工作上不遺餘力。議會與建築環保評估協會一起商討並更新舊有的香港建築環境評估法(HK-BEAM)的標準後,在2010年推出綠色建築評級工具「綠建環評」,鼓勵業界為建築物注入更多綠色設施。至今已超過1500幢建築首次獲得綠建環評認證,新建私人發展項目的綠建環評參與率近一半,當中超過七成更達到最高級別的鉑金及金級,成效顯著。

 

然而,要綠色建築在香港普及化的最大難題在於既有建築物,即舊樓。香港有超過42,000幢既有建築,佔建築物總數逾9成,有極大潛力發展為綠色建築。既有建築種類包羅萬有,有商廈、住宅、學校及公用設施等,要令不同業主有共識提升綠化設施、能源消耗及管理等可持續表現,是香港,甚至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

 

其中一個提升既有建築的可持續發展表現的方法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既有建築的能源使用,準確了解樓宇設施的實時能源消耗用量,適時檢查效能表現。發展商及物管公司可透過「重新校驗」建築物,以找出操作時可優化節能的地方,從而減低能源費用和提高室內環境質量。科技發展迅速,以數據加上簡單的節能產品,便能於短時間內即時節能減排。

 

此外,推動更多既有建築參與綠建環評亦很重要。因為不同類型的既有建築有不同的需要、預算及技術能力,不能要求具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建築物及一些小型單幢建築物作出相同的可持續發展承諾,或使用相同指標。因此,綠建環評為既有建築提供自選評估方式,讓申請人可按樓宇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靈活及簡約地選定合適的評估範疇,鼓勵更多樓宇申請成為綠色建築,加快達成減碳目標。議會亦培訓綠建專材和「重新校驗」從業員及專業人員,提升業界的綠建水平,令綠建知識更廣泛應用到不同的建築項目和層面上。

 

議會去年承諾參與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的「邁向淨零」計劃 (Advancing Net Zero),英國、美國、澳洲等的綠色建築議會亦已經承諾參與,制定目標令建築物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如能解決既有建築的難題,加上國際間互相汲取經驗,邁向「淨零排放」並非遙不可及。

 

撰文:陳永康博士工程師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執行董事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