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去中國化」難度高 中國產業升級抗衡


口罩及防護用品大部分在中國生產,引發西方國家的疑慮。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因為一場新冠病毒(COVID-19)的疫情而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除了在爆發疫情責任上出現嚴重爭拗之外,疫情亦暴露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全球的製造業過分依賴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中國工廠一停工,全球供應鏈立即出現斷裂危機。美國及日本先後提出要將生產撤出中國,面對這股「去中國化」的洪流,中國透過加速產業升級,成了唯一致勝的方法。

去年正值中美貿易戰的「高潮」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搬回美國本土,但一直都只是紙上談兵,但今次美國決定認真處理,其盟友日本已率先宣布撤出計畫,製造業撤出中國已成不可逆轉的事實。

新冠肺炎今年年初率先在湖北省武漢市爆發,內地政府宣布「封城」,武漢所有工廠都要停工,湖北省亦實施「封閉式管理」,製造業立即受到嚴重打擊。湖北省去年的GDP達四萬六千億人民幣,全國排名第七,支柱產業包括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紡織、裝備製造、建材等。

湖北省屬汽車重鎮,根據聯合國數據,中國是全球汽車製造廠的主要零件供應商,一八年零件出口額接近三百五十億美元。武漢市更是中國最重要的汽車工業中心之一,佔中國汽車總產能近百分之九,與上海、廣州和長春屬全球製造商與合作夥伴共同製造汽車和零件的地方。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指,多達數百間供應商在湖北設有工廠,全球前二十名零件製造商中,超過一半在當地設廠,包括Robert Bosch、Valeo和ZF Friedrichshafen。

除了車廠,湖北更是電子廠重鎮,鴻海、聯想(00992)、小米(01810)的產品都在武漢設廠。德國藥廠Fresenius、美國藥廠Pfizer、零售商Lawson、Walmart等的生產地都在武漢。

日本汽車業重傷

各行各業中,市場估計汽車業的影響將會最大,因為汽車的生產過程,需要百分之一百的零件,即是集齊百分之九十九的零件,只欠百分之一,亦無法完成生產,全球汽車產業將面臨中斷危機。過去亦有很多例子,例如火災或自然災害導致關閉單一供應商工廠,就會影響全球汽車工廠。

汽車大國日本,亦極度依賴中國的生產力,豐田、本田和日產在日本的工廠,一直向中國採購大量零件,一八年日本從中國進口價值約三千四百七十億日圓的汽車零件,較「沙士」爆發的○三年增長約十倍。疫情令供應鏈斷裂,再加上需求減弱,日本的車廠極為重傷。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系汽車二月份在中國的生產大幅下滑,日產、豐田在華的生產量分別減少百分之八十八及七十七,而在湖北省武漢市設有工廠的本田的生產量更大跌九成以上。此外,由於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停止,日本國內的汽車生產線也減產三成。

庫德洛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全費支持企業將生產撤出中國。

日本除了汽車業受影響,其他產品的出貨量,亦被今次的疫情拖累。日本遊戲機公司任天堂近年終於憑著遊戲機Switch翻身,去年及今年更有不少大熱遊戲推出,更食正「宅經濟」的大好商機,業績本應可以更上一層樓,可惜新冠肺炎令湖北省大量工廠停工,零件供應斷裂,Switch遊戲機出現缺貨情況,令其如意算盤不能打響。任天堂上週宣布,疫情期間需求暴增的Switch遊戲主機,在今個星期起將暫停在日本的出貨,尚有存貨的歐美地區則會繼續配送。

熟悉任天堂供應鏈的消息人士透露,其實任天堂已將Switch主機的部分產線搬離中國,轉至越南,但由於零件仍然由中國供應,但中國的肺炎疫情造成供應短缺,影響任天堂在越南的組裝產量。

日本在今次中國的停工風波下受到多重打擊,令政府決定要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日本政府上週宣布,撥款資助企業將生產線撤離中國,會在一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中,撥出二十二億美元協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或轉移到其他國家。

美國百分百補貼

日本打頭陣後,美國亦看準機會提出撤出中國的計畫。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近日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企業應該回流本土,認為政府可以代企業支付百分百的搬遷費用,包括廠房、設備和涉及知識產權等的支出。

庫德洛指出,美國企業過分依賴中國,有必要在疫情過後改變這種商業關係,但最大問題在於美國企業在華設廠後,可享低生產成本來賺取利潤,而把供應鏈搬回美國需要巨額投資,隨時因撤廠而倒蝕,成為許多企業和華爾街人士不支持中美貿易戰的原因之一,亦令撤出中國未能成為大部分美企的優先工作。庫德洛指,美國一七年的稅務改革雖能覆蓋知識產權和設備等領域,但未就物業層面提供減免。

他指出,在中國設廠的美國企業,大部分沒有再開發新的產線,例如蘋果公司多年來都靠富士康組裝,其他品牌情況亦相近,他建議美國政府可幫助美企支付一切搬廠的支出,包括建新廠房和搬運設備等,相信將是非常好的方向,而且可以在疫情過後逐步實行。

除了供應鏈斷裂的問題,今次疫情亦揭露出,歐美大量重要資源的產能,都掌握在中國的手上,包括疫情之下最需要的口罩、保護衣,以及呼吸機等重要資源,一旦中國拒絕出口,或者國際交通癱瘓令出口受阻,歐美國家如同等死。

安倍政府決定撥出二十二億美元助企業撤出中國。

最關鍵是勞動力

其實,撤出中國已是老生常談,特朗普去年多次公開呼籲美國企業要將生產線搬回美國,但實際上說易行難,就算政府肯百分百支付搬遷費,但日後的營運才是大問題。美國的人工成本遠高於中國,同一部iPhone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高出中國三至四成,成本自然要轉嫁在消費者身上,對美國零售業來說不會是好消息。

按CEIC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就業人口高達七億七千四百萬人,而美國則只有一億五千六百萬人,而勞動力的每月收入,中國只有九百九十三美元,美國就貼近四千美元,足足多中國的三倍,在勞動不足,工人薪金高昂的大前提下,搬回美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美國政府之後繼續提供補貼以及大量稅務優惠。不過,在今次疫情下,美國政府已經元氣大傷,早前宣布推出史上最大規模的二萬三千億美元救經濟方案,料今年GDP會錄得重大跌幅,根本難再搵錢幫助企業。

將生產搬到其他國家,亦是美、日考量的做法之一,以蘋果為例,去年開始將部分生產遷移至越南及印度,但最新款的iPhone及最暢銷的型號,仍然要留在中國生產。主要原因是中國工人的技術,遠較其他東南亞國家高,而且世界工廠地位存在多年,已形成一個極為完善的供應鏈,其他地區缺乏如中國一樣的供應鏈生態,製造商始終亦從中國運輸零件,或是建立新的採購網絡,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會增加生產成本。

惠譽解決方案全球國家風險主管Cedric Chehab認為,即使企業由中國撤出,但沒有哪個國家能「真正吸收」所有這些產能,以最受外資歡迎的國家之一越南為例,最大限制是缺乏人力資本,即是勞動力的經濟價值,其中考慮了如工人的教育程度、技能和健康狀況等因素。越南的人口,僅及中國的十四分之一,勞動力短缺的風險較中國高得多。

人口大國印度亦搶走不少中國的生意,鴻海已在印度設廠生產iPhone。不過,印度工人的技術與中國存在較大差距,印度人亦不會如中國人般願意加班,更會因此發動罷工,令企業面對極多管理難題。

蘋果一向主力在中國組裝,要搬回美國生產成本將高出幾成。

避中等收入陷阱

即使外資在撤出中國路上會遇到極多阻滯,但「去中國化」始終難以逆轉。《路透》分析指,儘管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關係以及服務配套,是經過長期以來市場尋求供給與需求所形成,尚難在短時間內尋找替代,但不能低估全球疫情迅速擴散對全球產業鏈的負面影響,中國官方要加緊醞釀針對性措施為外貿企業提氣增力、加速企業多元化布局,同時更意在穩定國際供應鏈,鞏固自身產業鏈優勢。

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趁現時美國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部署撤出的時候,加快產業升級,未來不需要再依賴外資品牌在中國設廠,而是透過自主研發將中國品牌升級,吸收外資放棄的生產力。

產業升級一早是中國的長遠發展目標,只是疫情迫使其步伐加快。中國維持世界工廠地位多年,全靠低廉的生產成本,但隨工資不斷上升,社會開始富庶,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按歷史經驗看,不少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快速的經濟增長後,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貧富差距反而進一步擴大,經濟陷入停滯,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都曾出現此問題。

去年中國人均GDP已達一萬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專家指,「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現象,其實是指在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生產率提升的速度沒有跟上,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鬥不過後發國家,在資本密集型產品方面又輸給發達國家。

科技升級具優勢

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分析認為,「中國製造」需要在科技含量上更上一層樓,加大服務業比重是在結構上優化。除了一味靠工人落手落腳「製造」,中國更有條件向科技層面進行產業升級。中國擁有多間大型科技企業,從網購、電子支付、通訊設備、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在全球均享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

例如阿里巴巴(09988)旗下淘寶剛宣布升級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戰略,透過數碼化幫助中國傳統製造業、工廠及產業升級,讓傳統製造業更有效地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生產計畫。淘寶同時推出「淘寶特價版」App,C2M產品可擁有專屬的電商平台,讓用戶有豐富的購物選擇。

當中國的人工智能、雲計算普及應用後,可以做到以前不能做的東西,透過大數據分析,以C2M模式進行生產,生產商直接面對顧客的直銷,工廠能更精準依照不同消費者調整生產,改善物料及庫存管理,以提供更具個性化產品的理念。中國有一個全球最大,超過十年歷史的網購平台,以及十億以上用戶的通訊程式,在分析大數據資料上,會較任何一個西方國家完善。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