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疫市焦點】中國輸出抗疫經驗,冀環球經濟重上正軌



中國的封城措施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肆虐近4個月,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飽受衝擊,然而近期,中國和世界的疫情形勢開始逆轉。中國舉全國之力嚴加防守和治療,令肺炎得以有效控制;上月起中國已陸續「解封」多個城市,在逐步恢復生產的同時,也正積極為世界各國提供物資和經驗方面的援助。

全球一體化使各國經濟活動環環相扣,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恢復生產是一大利好,因為這不僅能解決物資不足的問題(比如目前全世界都仰賴中國生產的口罩),更是全球經濟走出寒冬、回復正軌的關鍵。

撰文 蘇梓

截至3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世界200個國家,近70萬人確診感染,超過3萬人死亡。而在中國,官方數字顯示國內的疫情高峰已過。中國衛健委3月2日的數據顯示,3月2日0時至24時,中國全境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5例,是自2月初起近一個月時間內最低數字,而且確診數不斷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予以肯定,稱「中國經驗」值得世界各國學習。

縱觀中國的措施,主要是嚴厲的封鎖和隔離,以及外出必須戴口罩,這對降低疾病確診數字確實行之有效,而歐洲多國疫情日趨嚴重,恰恰是上述方面疏於防範,甚至背道而馳。3月16日,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為86,587,超過了中國的病例總數,此時,中國的經驗開始成為一些「重災」國家參考和仿效的對象。

以科學為武器

武漢爆發新冠肺炎後,來自全國的醫護精英開赴武漢,救治患者、控制疫情的同時,也參與臨床資料收集及臨床試驗研究。其中有來自北京的醫學博士與同事做了大量科研工作,日常工作除了做好治療診斷,他們還抽時間觀察和總結患者臨床特點、檢查結果和危重型預警表現,以及開展早期積極救治的經驗等。醫療隊這項臨床數據收集工作一直持續,採用文字或電子方式做好記錄,工餘時間再對數據進一步分析整理,隨後傳給北京的後方團隊進行數據庫建設。

此外,該科研團隊還參與醫療隊設計的臨床試驗。2月下旬,結合醫療救治經驗與前期數據整理,醫療隊確立了兩種針對新冠病毒的試驗藥物,在徵得患者同意情況下,將部分符合納入標准的患者加入臨床試驗。此後,團隊醫生們持續觀察患者的化驗指標、肺部情況和胃腸道不良反應等。

多管齊下加強聯防

3月12日,在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具有「大流行」特徵後不久,中國面向全球約6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召開「中國經驗」通報會,將抗疫經驗分享給世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處處長李中傑在發言中提到,中國要求任何一個病例都必須在2小時以內報告,並且強調,嚴格防控是行之有效的阻斷疫情手段。


武漢爆發疫情後,全國派出醫護人員前往支援。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則總結,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涵蓋八大方面:一是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二是依法科學精準的防控策略;三是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防控模式;四是統籌調配醫療資源;五是密切協作提升救治能力;六是廣泛運用高新科技手段;七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抗疫理念;八是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此外中國四省份發表聯合考察報告,為當前各國戰「疫」提供了重要參考,其中還包括兒童病例的分析。對於疫情快速蔓延的歐美,中國專家同歐美多國政府官員及衛生專家通過視頻連線,分享抗疫信息和經驗。

疫情之所以快速蔓延,一個主要原因是便利的交通工具加速了人員的流通。因此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的交通運輸部、民航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等第一時間發布了相關交通工具的防控技術指南,這些部門已積極與國際社會共享這些信息和經驗。比如中國民航已向40個國家的民航主管部門分享了有關包機、機場、艙內防控的技術標準,並向國際民航組織提交了工作文件,供中外航空公司使用或參考。

交通運輸部則在今年1月底就第一時間暫停了中國大陸港口始發的國際郵輪,涉及到全球7家國際郵輪公司共10艘國際郵輪。對尚在營運的來華客班船隻,中國也已建立日調度機制,嚴格控制客座率,並配合登記乘客信息。目前,中國多地正在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協同強化口岸管控,加強衛生、檢疫、海關、移民等部門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共筑全球聯防聯控之網。

封城有效抑制蔓延

新冠肺炎在中國爆發後,中央政府以武漢為首,在全國範圍內嚴格實施「封城」措施,在最大程度上禁止人員的流動,以防止病毒傳播。而今這項舉措被全球愈來愈多國家仿效。繼西班牙、德國、馬來西亞之後,加拿大、秘魯、智利等地亦推出類似措施。疫情危急的美國,目前確診人數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多感染個案的國家,現時美國已超過20州全面封城禁足。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指出,中國早前全國封城嚴限出行是件幸事,如果美國封城最少6周,有望成功控制疫情,國家逐漸回到正常軌道。


世衛總干事譚德塞十分認同中方的防疫措施。

有本港學者認為,「封城」的確減緩了病毒的傳播,但完全封閉城市會造成很多經濟及社會問題,且並非適用於每個城市。各國政府能從武漢防疫經驗上學習的是在封城前必須制定全面的配套措施,例如適當的隔離程序和醫療設施、如何隔離確診及健康的人,以及如何將無症狀、輕症及重症的病人分開診斷,要做到這些必須要有大量的志願者以及足夠的醫療設施。

外援行動迅速

由3月開始,新冠肺炎正逐漸從中國轉向韓國、伊朗和歐洲一些國家。當中以伊朗最為嚴峻。在伊朗邀請下,一行5人的中國專家團在2月29日帶同病毒檢測盒、防護服在內的援助物資抵達伊朗。次日,伊朗印行發布了波斯文版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一書,藉以指導民眾防疫。3月3日,伊朗革命衛隊也加入協助應對疫情。中國、伊朗志願者在網絡空間中集結,把中國抗疫的經驗快速翻譯成波斯文,在社交媒體上推送給伊朗民眾,架起攜手抗疫的信息橋樑。伊朗駐華大使館在微博上公布接受捐贈的渠道,僅一天就收到超過400萬元人民幣的捐款。

2月29日,中國醫療隊抵達伊朗,客觀改變了伊朗在新冠疫情問題上手足無措的局面。因為該國經濟實力有限,需要國際社會施以人道主義援手,讓中國醫療隊成為伊朗為數不多可以依靠的外援。這也讓外界釋除了伊朗是否能夠度過此次危機的疑慮。同時,伊朗周邊的中東國家也加強了檢疫力度,以免新冠肺炎傳入,中國向伊拉克、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等國均提供了醫療和防疫物資。

雖然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和疫苗的大規模使用需時數月乃至大半年,但絕大多數的感染者都可以被治癒出院。隨著中國全新防控體系的建立和更多醫療資源的投放,中國內地的新冠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正不斷下降,治癒率持續上升,這對疫情嚴峻的國家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熱心幫助惠澤多國

剛從一場抗疫戰中得到喘息的中國,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向海外各國傳遞信心,為全球抗疫加油鼓勁。首先在國家層面,自今年1月22日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和多位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通電,與訪華的世衛組織總干事、柬埔寨首相、蒙古國總統、巴基斯坦總統會見會談,並向韓國、伊朗、塞爾維亞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的領導人致慰問電。
再說民間。疫情在全球爆發後,很多國家都紛紛向中國求援,而中國幾乎做到「有求必應」。中國對其他國家的支持主要有兩種方式:出口救災物資和捐贈救災物資。在出口物資方面,中國並無趁機加價,而是按照市場價格銷售給其他國家;捐贈則是完全無償贈送。


由於歐洲的輕視,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在該區大爆發。

例如在3月19日,中國無償援助的第一批物資到達泰國,其中包括11萬個口罩,2萬個檢測盒以及2,000套防護服。同一日,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向馬來西亞雙溪武洛醫院捐贈首批籌措的醫療物資,包括5,000個口罩和10,000個醫用高級面罩,還有3,500份檢測試劑也隨後送到;同時,中國政府正積極籌措馬方急需的防護服、呼吸機等其他物資。

3月22日,馬云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向非洲捐贈的部分防疫物資從廣州白云機場出發,飛往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國際機場。這批物資包含口罩、試劑盒、防護服和防護面罩等,將為非洲抗擊疫情發揮積極作用。23日,中國的醫用援助物資抵達匈牙利;印尼、希臘等國家也同樣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抗疫助力,得到中國援助的國家名單在不斷擴大。

除了物資支援,中國也積極在世界分享抗疫經驗技術、派出專家隊伍,遠赴各國與當地醫護人員共同會診,以及實地指導抗疫,透過實際行動鼓勵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其中在3月12日,中國援助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抵達羅馬,同他們一起抵達的還有部分援助物資。3月21日,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6人,抵達該國首都貝爾格萊德,由中國政府捐贈的一批醫療物資同機抵達,物資上用中文和塞爾維亞語寫的一句話十分醒目:「鐵杆朋友,風雨同行!」23日,中國向柬埔寨派遣醫療專家組包機抵達金邊國際機場,隨同包機一道抵達的還有N95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當地急需的抗疫醫療物資。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