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調查指逾半企業高層研「三年內進軍大灣區」


自國家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多項助力大灣區發展的政策亦接踵而來。畢馬威中國、滙豐及香港總商會最新公布聯合調查顯示,逾半企業管理層表示,計劃於2022年或之前在大灣區擴展業務,顯示企業對大灣區發展的信心。

畢馬威中國、滙豐和香港總商會公布《探索大灣區》年度調查報告,該報告於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間進行,委託YouGov向747名來自內地、香港和澳門的企業管理層作調查。這些企業高級管理層來自各行各業,包括185家金融服務業公司、98家專業服務業公司、89家製造業公司、85家貿易和物流業公司、57家科技與創新公司、50家房地產公司、32家醫療保健/生命科學公司,以及32家零售公司。

調查指出,近四分之三(73%)受訪管理層認為,拓展更大市場是企業計劃在7,100萬人口的大灣區投資的主要推動力,其他原因包括與合作夥伴和客戶保持更緊密的聯繫、獲得人才、降低成本及享有更完善的交通基建。

大灣區設總部 企業最樂觀
報告並顯示,區內不同地區受訪者對經濟增速略有不同看法。總部位於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之一的企業最為樂觀,有89%認為大灣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高於中國其他地區,其中48%認為增速將遠快於其他地區。至於總部位於香港的公司則相對謹慎一些,有78%的受訪公司預計大灣區的增速將超越中國其他地區,其中24%認為前者的增速將遠高於後者。澳門企業的觀點較為不同,儘管有85%的受訪企業認為該地區的增長將高於整個內地,但僅8%認為該增長會顯著高於內地。
在行業焦點方面,有56%受訪者認為科技與創新產業最能受惠於大灣區,79%來自科技與創新產業的企業管理層認同這個觀點。該產業逾半受訪者(53%)預計未來三年的業務收入增長至少達30%。

金融服務業被視為第二個主要受惠板塊,42%的受訪者認為該行業在大灣區最能受惠。行業普遍計劃大舉投資於大灣區,接近五分之四(78%)的受訪管理層預計將斥資逾1,000 萬元推進其在區內的重點工作(市場推廣及品牌建立)。大灣區的發展亦將會為提供綠色金融服務的公司創造機遇,在所有行業的受訪管理層中,近半數(47%)表示會考慮透過可持續金融為其在大灣區擴展業務融資。超過三分之一(35%)的受訪者認為貿易與物流業是最能受惠於大灣區規劃的第三個行業。

大灣區具有巨大的長期發展潛力,受訪者亦坦言要實現增長仍有不少挑戰。近四分之三(73%)的受訪管理層認為對政策或監管措施的理解、不確定和不熟悉大灣區是其業務計劃所面對的主要風險,這個比例略高於2018年的68%。

儘管法規仍存在差異,香港總商會大灣區工作小組召集人余鵬春仍舊建議,企業盡早進軍大灣區市場,積極探索了解針對其所在行業的重要稅收政策和優惠措施,以及大灣區內每個城市的關鍵發展優先事項,以便選擇最適合其拓展業務的城市。

人才關鍵基建稅務 仍需改革
同時,調查認為人才在大灣區投資計劃中起着關鍵作用,而交通基建改善、稅務和就業要求改革,均有助提高勞動力流動性。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資本市場發展主管與審計合夥人李令德指出,企業有必要進行投資,但前提是制定恰當的投資策略和目標。人才是公司投資計劃的核心,近期的改革已消除勞動力流動的主要障礙,為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奠定基礎。


大灣區簡訊

恒生大學大灣區融創中心開幕

香港恒生大學大灣區融創中心上月正式開幕,並與共享辦公室品牌WorkTech 簽訂合作備忘錄,希望中心可成為大灣區孕育企業及領袖的最佳平台,推動區內的學術和商業協作,助年輕企業家捉緊大灣區創新產業機遇。恒大校長何順文表示,中心是首間大學積極推動「人民大灣區」概念,把人民結合科技及經貿,與其他大學不同,中心是更着重人民學科及創意學科。

大灣區融創中心為企業家及領袖提供與國際交流的平台,舉辦一系列課程和專業訓練,幫助有願景的企業家及領袖能掌握香港以及國際的企業文化。中心亦會與不同機構合作,為年輕人提供研究及教學機會,促進大灣區的發展及社會的融合,推動區內學術和商業協作。何順文表示,中心成立前校內有不少學科,如供應鏈及文化創意產業學科,都曾對大灣區這課題進行研究,因此學校希望本地可設一站式的創新融合平台給青年。他相信,平台可給最好資源及配套給青年,盼未來中心可與不同大學合作。他強調,中心更着重人民學科及創意學科,相信首間大學積極推動「人民大灣區」的概念,把人民結合科技及經貿。該中心主席何雅凌稱,中心希望可集中幫助青年在金融科技、區塊鏈及虛擬銀行等領域發展,WorkTech 免費提供與社會創新有關課程給中心學生,亦會以非常優惠的價錢租給他們作工作空間。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