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消費券振經濟 效益不大


持續半年的社會運動對經濟的損害,正正反映在零售旺區的吉舖愈來愈多。

據政府最新數據,香港十月零售銷售貨值臨時估計為三百零一億元,按年大跌百分之二十四點三,跌幅為有紀錄以來最大,更是連跌九個月;累計今年首十個月則跌百分之九。為振興零售業兼刺激經濟,有政黨建議政府或可向港人派發現金或消費券。然而,根據其他國家或地區派發消費券的經驗,成效並不顯著,反而盡早平息社會運動,對本港零售業甚至經濟的幫助更大。

在外有中美貿易戰,在內則有持續半年的社會運動,本港第三季經濟按季收縮百分之三點二,按年跌百分之二點九,是二○○九年金融海嘯以來首次錄得按年跌幅,亦確認本港經濟正式步入衰退。事實上,港府更已在三個月內兩度下調本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今年二月,港府曾預測全年經濟增長百分之二至三,至八月中旬下週至零至百分之一;上月則進一步下調至負百分之三。

本月初,政府公布十月零售業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三百零一億元,較按年大跌百分之二十四點三,跌幅是有紀錄以來最大。而九月份零售銷售的修訂估計為按年下跌百分之十八點二,首十個月銷售則跌百分之九。

期內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售貨值跌幅最大,達百分之四十二點九;藥物及化妝品跌百分之三十三點五;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跌百分之十一點六;百貨公司貨品跌百分之三十一點一;服裝跌百分之三十六點九;其他未分類消費品跌百分之二十三點三;汽車及汽車零件跌百分之十九點九;書報、文具及禮品跌百分之十點七;僅超市貨品銷貨值及燃料分別升百分之零點五及百分之四點五。

零售業將裁五千六人

另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公布最新調查,預計未來六個月內將出現裁員潮,全港至少將會有五千六百名零售從業員被裁減。該會於今年十至十一月進行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旗下一百七十六間零售商。

當中有三成受訪企業表示,未來六個月將會裁減一成員工。該會主席謝邱安儀透露,該三成企業的員工數量約佔是次調查的總員工數量約兩成一。以此基準推測,全港約有二十七萬名零售從業員,她預期將有五千六百名員工被裁,並形容現時情況是有紀錄以來最嚴峻。

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公布最新調查,未來六個月零售業將裁減五千六百名員工。

面對經濟困局,港府已推出多輪紓困措施,包括最新一輪共九項,涉資約四十億元公帑,當中包括二○一八∕一九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的納稅人,如有需要可向稅務局申請分期繳稅,如獲批准,可豁免附加費,為期不超過一年。而針對非住宅用戶則有多項措施包括減免每月七成半水費及排污費,為期四個月,每戶每月上限分別為二萬元及一萬二千五百元,同是為期四個月。

由黨四名立法會議員日前(九日)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並建議在下年度《財政預算案》向所有年滿十八歲的永久居民派一萬元現金,或考慮派發面額一萬元消費券,鼓勵市民於本地消費。該黨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張宇人認為,派發消費券的效果比全民派錢更佳,可鼓勵市民消費之餘,亦可為經濟帶來倍數效應。

「倍數效應」難彰顯

不過,消費券的效益是否真如該黨所言,能發揮「倍數效應」,振興本港經濟呢?自由黨所希望出現的「倍數效應」或稱為「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就是希望透過消費券刺激市民消費的同時,可帶出讓市民多加一點消費。例如閣下獲得一萬元消費券,又想換一張新的梳化,你原本可能會考慮便宜一點的,但因為從天掉下來一萬元,你可能會再花多點錢換一張更貴的梳化,這多出來的就成為乘數效果。問題是現實往往不似預期。

過去多年,有不少地區及國家都曾經透過發配消費券來刺激經濟,較近的有台灣於二○○九年一月,向市民派發總共八百五十八億元(新台幣.下同)消費券。最終有超過二千三百一十二萬八千多人領取,佔應發放人數的百分之九十九點四,發放金額八百三十二億六千三百萬元;未領取人數十三萬五千多人。

台政府當天推出消費券政策時估算,可帶來的經濟效益為百分之零點六四。可惜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在發券同年十月估算,實際對經濟效益幫助只有百分之零點二八至零點四三,僅達預測的四成至六成三。當年有分析認為,政府發放消費券如何是處於一個封閉式經濟,那發放金額還可能應用於該地方,但放在開放式經濟,情況就會大打折扣。

例如發下來的消費券未必用作購買台灣製造產品或服務,反可能用於購買其他地方生產的產品。台灣該次經驗發現,在統計數字分析,消費券發放金額,與新台幣發行減少的數額相若,即是大部分民眾以消費券取代現金,乘數效果不大。再者,台灣政府還要為發行消費券花上大筆行政費、印製消費券費用、贖回消費券費用等,效益比發放現金要低。更重要是台灣政府是舉債發券,只是先使未來錢,透支未來經濟收益。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平息社會事件對業界更重要。

泰「救國支票」助力細

同樣在二○○九年,泰國政府亦曾向數百萬名低收入人士每人發放面額二千泰銖的「救國支票」,性質類似消費券,以應付受當時環球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共涉及約一百八十九億泰銖。據泰國商會大學及泰國商會隨機調查一千零四十七名民眾發表的調查報告發現,高達九成民眾把「救國支票」用於消費,只有一成民眾將支票兌換成現金用於儲蓄。而救國支票總值一百八十九億泰銖,最終用於消費的資金只有一百七十億銖,佔國家庭整體消費總值四萬九千九百億銖的百分之零點三四。如換算成服務及商品生產,佔經濟百分之零點一九。剩餘十八億九千二百九十六萬銖,民眾用於儲蓄。最終發現該項目只能幫助短期解決經濟問題,促進經濟增長約百分之零點二四。

日本在上世紀亦曾經發放類似消費券的「地域振興券」。話說當時日本面對高齡化及生育率偏低壓力,加上消費稅提高令國內消費景氣低迷,時任日本首相小淵惠三遂在一九九八年提出發行「地域振興券」,並於九九年四月推出,實施對象為十五歲以下、六十五歲以上的公民,以及其他認定的對象,每人可得二萬日圓消費券(面額一千日圓共二十張),有效期限為當年四至九月。可惜的是,日本派發消費券後,經濟仍無增長。自一九九九年起,其消費物價連續七年下跌。而日本經濟企劃廳在發放政策推行後,抽出九千個家庭進行調查,顯示該政策僅增加百分之零點一個人消費。

平息紛爭效益更高

港府官員明顯也知道發放消費券效期不大,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出席一個金融界活動時曾表示,注意到坊間不同振興經濟的建議,包括推出消費券,但參考過日本及台灣等曾推出過消費券的地區,並經過跟進及分析後,效用沒有想像的大。

謝邱安儀也認為,消費券成效取決社會事件是否平息,如社會平靜下來,消費券對市道有一定幫助,但若事件未平息,相信亦難以刺激消費。雖然已踏入傳統消費旺季,她仍看淡今年市況,僅期望聖誕節日氣氛能稍微帶動本地消費。的而且確,本港因反修例而起的社會運動已持續半年,政府的反應一直比社會要求慢幾拍,如果要振興本港經濟,港府必須盡快推出有效措施平息社會紛爭,比一直花錢推出紓困措施更實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