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江門務實有力 推動大灣區建設


江門地處西江與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煙燉山和江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

中共江門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十月二十三日召開,特別提到在過去兩年多來,江門市紮實推進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當中包括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打造沿海經濟帶開放高地、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及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等等。而在全會分組討論中,與會人員圍繞「如何履行好江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責任擔當」這題目展開思考,也就上述的五大打造,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和思考,讓江門更為務實有力地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是次江門全會開首便提到部署布局有力有序。制定「一+一+五」工作舉措,把大灣區建設擺在五項重點任務之首,牽引帶動全局工作。成立市推進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及十二個專項小組,印發推進大灣區建設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畫,出台《關於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決定》。

全會報告指出,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要把發展經濟的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重點在產業集群、科技創新、特色平台上取得突破,不斷塑造江門產業新優勢。事實,江門現代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比重達到百分之三十八點六,榮獲「全國小微雙創示範城市」稱號,國家高新區排名提升至六十二位,高新技術企業達一千二百四十家。五邑大學高水準理工科大學建設穩步推進,與港澳八所院校合作不斷深化。「一+六」核心園區納入國家開發區目錄,五大萬畝園區納入省產業園政策範疇。全市引進超億元項目五百一十三個,投資額超三千一百億元,其中來自大灣區中心城市的項目一百二十六個,投資額達八百三十四億元。

中共江門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日前召開,與會者熱烈討論江門參與大灣區發展。

土地優勢

市委台港澳辦主任李欣立指,江門有土地資源優勢,但如果僅僅停留在製造業這個低附加值上,高附加值的研發和銷售都不突出,這一優勢就會被抹殺。江門要探索產業合作體系,才能保證利益。不過,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楊少景則表示,在新興產業還未培育起來的時候,還是需要緊緊依靠傳統產業,將傳統產業發展好、維護好。

近兩年,江門市大力實施交通大會戰,完成投資四百三十多億元,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四百八十九公里,江湛鐵路建成通車。但本次全會也指出,江門市交通建設仍然存在短板。市政協專職常委黃耀雄說:「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如何加快江門基礎設施建設?我呼籲各部門要圍繞短板多想辦法,破除交通短板。要爭取拿出時間表,爭取省裏資金支援,幫助江門更好地對接和參與好大灣區建設。」

此外全會報告也替交通建設指明了方向: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構建集高鐵、城市軌道、高速公路、港口、機場「五位一體」的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網路,實現一小時通達大灣區樞紐機場、一小時通達大灣區主要城市、一小時通達市域主要城鎮。江門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許春綿表示,接下來,除高快速公路外,江門將積極推進港口航道的建設、完善快速道系統,按照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的部署和要求繼續推動各項工作。

在經濟新常態下,營商環境已經成為區域競爭的核心要素,而江門也正在打造在珠三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營商環境。全會報告提出,要打造沿海經濟帶開放高地,對標最優最好最先進,充分借鑒廣深港澳經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營造穩定公平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打造先進製造業強市,成為全會重要議題。

市行政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梁柏源表示,市行政服務中心將進一步推進工程投標評標工作資訊化、電子化、一體化,優化視窗辦理的具體流程,完善配套措施,讓市民、企業辦事更方便、更舒心。

僑鄉文化

就此,江門營商便利化改革持續深化。江門在全省首推商事登記「微信+智慧化審批」,電子證照應用全面鋪開,全市開辦企業實現一天辦結。加快建設「數位政府」,全市依申請政務原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百分之七十二。率先在全省實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累計共二百八十七個項目試行承諾制。營商環境的優化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市場主體總量達到五十一萬戶。

全會報告指出,「僑」是江門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之一,是江門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特紐帶。要廣泛凝聚僑心僑力,加強與港澳旅遊合作、文化交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援,加快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市文廣旅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湯惠紅表示,針對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設,江門要善於「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這一方面目前江門市已經有了新的進展,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保稅區,針對走出去的華人華僑,在意識形態、管理、稅收等方面爭取政策,讓經貿活動落地;二是研究在旅遊方面進行突破,目前,江門市正跟港澳的企業洽談合作,打算做遊艇自由行和低空飛行;三是重點打造灣區精神,希望江門做影視後期製作的基地,將影視明星的演藝事業做成一個博物館群,與文化產業相結合。

江門市近兩年雖然大力發展交通,但仍然存在短板。

湯惠紅續指,與此同時,江門要打造一個僑鄉文化傳承示範區,因為這一方面江門是最有特色的。我們是廣東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的僑鄉文化保護試驗區。同時,也確定於十一月中上旬舉辦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大會以及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大會。這不單只是嘉年華這種形式,同時也要舉辦高端論壇,促進灣區的文化融合。

就此,便民惠民系列指施落地見效。穩步推進江港澳民生福祉銜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港澳居民在江門市就業參保約七千人,實現創業約三千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制定出台該市配套政策。積極推進衛生醫療合作,三個項目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開展江港澳青少年交流一百二十多批、逾一萬四千人次,結對港澳「姊妹學校」三十七所,「少年中國說」活動走進澳門。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級財政投入超過七百一十億元。

養老產業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方面,江門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謝鴻猷表示,當前,江門正和港澳醫療養老產業積極對接,通過大灣區康養產業建設,一方面可以倒逼江門養老服務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江門養老產業的發展。江門目前是全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隨康養基地的建設,希望可以引導江門的一些企業往養老產業發展。

江門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鄒敦華則表示,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城市,也需要在科普教育上下功夫。鄒說:「科技館是我們爭取青少年的重要場所,『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只有愛科學、學科學,國家才有希望,江門才有希望。科技館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標誌,希望江門可以早點建立科技館,替青少年活動提供場所,為科普教育提供場所,打造一個科普教育的中心地帶。」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