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貿發局:出口預測 | 至負增長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本港出口數據轉差。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本港出口數據轉差。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本港出口數據轉差。

貿發局繼今年6月時,將本港全年出口預測由5%降至2%後,上月再大劈至負增長4%,將是自金融海嘯後即2009年以來最差。該局最新調查指,逾半受訪港商已受到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三季出口指數按季急跌9.9 點至27.4,貼近2008 年金融海嘯時的歷史低位,各行業和市場的指數全線下跌,本港出口商普遍看淡出口前景。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如果全年出口負增長為4%,將會是2009年金融海嘯後以來最差,當年跌幅為12.6%,之後再出現負數年份是2015及2016年, 分別負增長1.8%及0.5%。他指出,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四張產品清單基本涵蓋所有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這無可避免會影響香港整體出口數字。

(左起)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及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
(左起)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及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

港商遭削減取消訂單或壓價
根據貿發局的最新調查,逾半受訪港商已受到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為常見的是遭買家削減訂單 (73.4%)、壓價(44.1%)、取消訂單(26.6%),以及和買家一起分擔新增關稅(27.7%)。除了「發展美國以外的市場」(45.3%)外,亦有港商選擇以「減價」(23.9%)、「遷移生產或採購基地」(23.4%)、「縮減公司規模」(19.9%)及「減低最低訂購量」(14.9%)等策略,應對目前的營商挑戰。

關家明補充,值得留意的是削減或取消訂單及壓價的情況較之前嚴重,而已經把生產或採購基地遷移的港商,較多選擇越南(32.7%)、柬埔寨(16.4%)及印度(10.9%)。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關家明建議,業界應加快拓展新興市場,特別是東盟、拉丁美洲和中東,甚至部署在中國以外另覓生產基地。事實上,香港出口至上述新興市場的升幅不俗,此消彼長下,「東盟甚至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場。」

貿發局大中華區助理首席經濟師曾詩韻亦表示,港商認為未來挑戰主要來自中美貿易戰(33.2%)、全球需求下降(30.4%)及匯率浮動(9.8%),相對來說,英國脫歐影響輕微(2.6%)。逾七成受訪港商預期,今年整體銷售額下降。「愈來愈多港商對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感到悲觀,61%認為會為其出口業務帶來負面影響。」關家明建議,港商應加快開拓新興市場業務,尤其是東盟及拉丁美洲市場。而在今年首7 個月,香港出口至東盟及中東分別升4.6%及9.1%;出口至美國及中國則分別降10.9%及6.1%。

中美貿易戰至今仍未有平息的跡象。
中美貿易戰至今仍未有平息的跡象。

緬甸柬埔寨設廠各有優勢

至於開拓新興市場,貿發局經濟師袁淑妍分析,柬埔寨及緬甸各有優勢,是區內較受歡迎的生產基地,但港商在作出設廠決定前,亦應仔細衡量各項因素。

袁淑妍指出,柬埔寨政府歡迎海外投資,並為外商提供多種優惠及稅務減免,在利潤及資本匯出方面亦無限制。她說,柬國服裝及紡織品業發展蓬勃,佔當地總出口約70%,為了產業多元發展,政府設立了40多個經濟特區。她建議港商須留意工資上漲,以及柬埔寨被撤銷普惠制受惠國資格的風險。「柬埔寨製造業工人平均月薪約為240美元,最低工資水平更超過越南。此外,目前在『普及特惠稅制計劃』下,柬埔寨產品出口至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時可免關稅。一旦失去歐盟普惠制受惠國資格,服裝及鞋履進口關稅最高可達17%。」袁另指,緬甸的最大優勢是其充裕的低成本勞動力,適合港商建立勞工密集型產業生產基地。緬甸勞動人口達2,460萬,製造業工人平均月薪僅為160美元左右,與其他區內國家相比甚具吸引力。不過,另一當地問題是電力不穩,每年平均停電21次,每次約1小時,港商需考慮自設後備發電機。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