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研建綠色運輸 改善空氣質素


土木工程拓展署就洪水橋發展區提交環保運輸方案,三大方案包括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系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環境威脅,而在本港,路面的汽車是長久以來的空氣污染一大元兇。為了應對問題,發展鐵路系統或推廣環保汽車成為不少國家的發展方向。近日本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完成洪水橋與鄰近地區發展環保運輸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期望為新發展區帶來新氣象。事實上,建設環保運輸系統的成本雖高,但遠低於空氣污染所帶來的經濟及人命損失,政府推行相關政策時不應遲疑。

港府計畫以環保運輸方式接通洪水橋新發展區,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向屯門區議會提交文件,當局在研究吊車、單軌鐵路等方案後,最後選出三個可滿足載客量、效率及技術的方案,即: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系統,造價估算介乎二百億至四百五十億元。當局將就選項諮詢公眾,諮詢期將於十一月三十日結束。

若以造價考慮,環保巴士系統最低,估計為二百億至二百五十億元。環保巴士可於專屬巴士線或一般道路上行駛,缺點是行車時間長,從新發展區最南的泥圍到最北的流浮山,車程約需二十分鐘,屬選項中最慢。

至於現代化電車方案估價約二百五十億至三百億元,全程約需十七分鐘。電車可採用無架空電纜式設計,專屬軌道亦可綠化,對週遭環境的視覺影響較低,列車及車站可採用低地台設計,方便乘客上落。

捷運系統成本高
而捷運系統估價最貴,因為要興建專屬高架軌道,並以無人駕駛列車提供服務,估計約需四百億至四百五十億元,但行車時間為選項中最快,全程僅約十三分鐘。惟捷運方案不僅對週遭環境有較大視覺影響,乘客亦要在高架車站乘車,上落較不便。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認為,三個方案均非完美,如環保巴士造價較低,但面臨「爭路」情況,有交通擠塞的可能;而捷運架空行駛,成本一定較貴,但勝在載客量大、車程快。無論採用任何一個方案,肯以環保為優先考慮,已屬一個突破。雖然環保方案比一般方案價錢較高,但比起社會因為空氣污染所付出的成本,卻是微不足道的數目。

中國政府計畫以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為方向,利用三年時間,令全國鐵路貨運量較一七年增加十一億噸。

本港空氣污染除了受內地珠三角的區域性影響外,本地污染源亦相當嚴重,水上運輸、公用發電及道路運輸為三大本地污染來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懸浮粒子等污染物,長期危害市民健康。當中車輛排放的廢氣,正是市區路邊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因,環保署早前公布二○一八年空氣質素情況,指出路邊的二氧化氮的年均濃度雖有些微下降,但仍超出指標一倍有多。

逾千人死於空氣污染
根據已故香港大學教授賀達研發的達理指數,本港在今年一至三月期間,空氣清新日僅得約三分之一,當中以一月最差,整個月都超標。而按照達理指數將空氣污染對健康、社會的影響轉換成數字,推算首季港人因額外的醫療費用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五十二億元。

除了經濟損失大,空氣污染更會造成人命損失,指數估計首季空氣污染已造成四百三十四人死亡,而去年更有一千六百八十五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

事實上,WHO早前公布二○一九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脅時,空氣污染亦被列為最大的環境威脅。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於一三已將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空氣污染物會刺激呼吸道,引發哮喘,增加呼吸系統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再嚴重更會導致死亡。美國一項研究更發現,在一五年全球約有三十八萬五千人因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而在當年過早死亡,柴油發動機為主要罪魁禍首。另外,「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指出,全球與交通運輸污染有關的健康負擔成本在一五年增加了一萬億美元。

由是之故,各國正尋找解決方法,如增加鐵路系統便是一途。根據歐洲環保署(EEA)數據,按每人乘搭交通公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鐵路運輸排放量為每人每公里十四克,遠遠低於公路運輸的一百五十八克,以及搭飛機的二百八十五克。

中國在一八年十月,推出了《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畫》,提出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方向,利用三年時間,令全國鐵路貨運量較一七年增加十一億噸、水路貨運量較一七年增加五億噸。計畫認為國外實踐表明,以公鐵、公水聯運的調整,能節能減排三分一以上。

道路運輸為本地三大污染來源之一。

英研太陽能方案
而在英國,國鐵的Wessex路線最近成功連接上了路軌旁邊約一百個太陽能板,為路線的信號系統和照明供電,供電量大概三十千瓦。這個計畫目前在測試階段,希望可以在明年開始直接通過太陽能為列車供電,以實現全路線零碳排放。

除了鐵路,亦有國家主力發展無車交通,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半島區自實施行人專用區後,該區的二氧化氮水平減少了四成二,二氧化硫水平亦降低約八成,成效顯著。其實香港運輸署早於二○○○年開始,已在多個高污染地點實施行人專用區,包括銅鑼灣、中環、灣仔、旺角、尖沙嘴等,計畫除了有助改善空氣質素,亦大大減少了交通意外。

又很多城市已將單車融入道路系統,例如新加坡政府推出國家單車計畫,由二○一○年開始陸續興建多條單車徑及相關配套設施,讓市民以單車去接駁主要交通樞紐。南韓和倫敦亦設立了分隔式單車專用道路,連接主要城市市中心。赫爾辛基市政府更推出應用程式,讓市民共享單車以代替使用私家車,德國亦正興建「單車高速公路」,最終將貫通十個城市。

其實香港政府近年亦重點發展更多鐵路系統,如在《鐵路發展策略二○一四》中曾擬建七個新鐵路項目,以減低排放,項目包括「北環線及古洞站」、「屯門南延線」、「東九龍線」、「東涌西延線」、「北港島線」、「洪水橋站」及「南港島線(西段)」。

港府推展項目緩慢
不過,外界批評有關項目進展緩慢,而且搖擺不定。如「東涌西延線」原定於二○二○至二四年落實,港鐵去年初已向政府提交工程建議書,但項目至今未有動工消息。運房局局長陳帆透露,「東涌西延線」須配合東涌新市鎮填海工程,可能要改動東涌線及機場快線的現有路軌及信號系統,落實時間表或要調整。 此外,政府於二○一一年成立的「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試驗綠色創新運輸技術。至今批出的逾半「試驗基金」項目涉及電動商用車,涉款約九千萬元,惟受制於電池成本、服務年期有限及充電時間長等因素,業界反映成效不佳。政府正檢討基金是否有改善之處,如擴大資助範圍至電動商用私家車等。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