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過度旅遊」破壞環境 多國研究解決方案


越南的廢物處理系統不完善,旅客大增加劇了當地的環境污染。

全球最熱門旅遊城市之一的意大利水都威尼斯,每年在旅遊旺季,日平均有三萬多名遊客乘搭郵輪造訪,但郵輪駛入運河引起大浪,侵蝕地基,易引發氾濫,加上大型郵輪污染當地水源,並帶來大量旅客。故在今年九月起,當地將禁止大型郵輪進入市中心水道。其實「過度旅遊」引發的環保問題,不限於威尼斯,為了應對問題,各國各出奇謀,開徵收城稅、推出清潔團等。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數據,二○一八年國際遊客到訪人數增長達百分之六,共十四億人次,其中以南歐、中東與非洲的國際遊客人數增長最多,經濟好轉與科技進步為主要因素。該組織預測今年的人數會繼續有約百之三至四的增幅。

龐大的旅客人數雖然為各旅遊熱門國家帶來龐大的外匯,同時亦令這些國家出現「過度旅遊」的問題。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定義,「過度旅遊」是指「旅遊對目的地居民生活素質,以及遊客旅遊經驗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近年這個問題漸漸成為全球性的議題,亦被認為是另一種形式的污染。

越南是其中一個旅遊業發展迅速的國家,該國的熱門旅遊城包括胡志明市、河內等,這些城市由於有獨特的殖民地建築和美食,吸引到世界各地的旅客前來。旅遊業令當地經濟受惠,二○一八年其旅遊收入就達到二百六十七億美元,比二○一七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一點六。不過,大量旅客同時令市內不少地方人頭湧湧,大量垃圾堆積。而由於越南的廢物處理系統不完善,大量的旅客加劇了當地污染問題。

老城區人口遷移

另一個過度旅遊的例子是威尼斯,當地每年接待約三千萬名旅客,惟其人口不足二十七萬,人口對旅客量比例高達一比一百一十一。旅客人數增加,使當地酒店數目大增,結果推高樓價及租金,居民被迫撤走。上世紀八十年代,歷史城區人口尚有約十二萬,但現時歷史城區人口僅有約六萬人;學者相信最快到二○三○年,老城區人口可能跌至「零」。

過度旅遊除了影響當地人生活環境,生態環境亦告受威脅,例如亞洲區多個旅遊小島,印尼的峇里島、泰國PP島、菲律賓長灘島等,就因為旅客隨處拋棄垃圾,清澈的海洋充斥着膠袋雜物,潛水勝地變成海洋生物的人間煉獄。當中印尼人口僅佔全球約百分之三,惟當地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海洋垃圾來源國,每年製造約一百二十九萬公噸海洋垃圾。

又如位於北極圈內的羅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是欣賞極光的理想之地,加上多部荷里活電影曾到當地取景,吸引大量遊客前往,然而,島上新建酒店、旅遊設施,使其土壤中的重金屬水平大升。另外,墨西哥科蘇梅爾島,由於太多郵輪進出令附近海域受污染,海水水溫不斷上升,附近海洋的珊瑚遭受破壞,嚴重破壞中美洲大堡礁生態。

吳哥窟地基不穩

世界觀光組織年初指出,一些發展中國家長期缺乏資金修葺古迹,難以承載龐大旅客量,引發種種環境危機,例如柬埔寨的吳哥窟,每年吸引超過二百萬人次參觀,當地為了應付大批旅客而不斷興建酒店,並大規模抽取地下水,嚴重影響吳哥窟地基,有倒塌危機。此外,航空、餐廳及酒店營運造成的廢物,乃至旅客隨處拋擲的垃圾均會損害環境。

如各地政府繼續只視環境資源為「搖錢樹」,漠視問題,只會得不償失。就像二○一三年,中國的空氣及水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一月份的嚴重霧霾打破了記錄,並經由國際媒體廣泛報道,結果當年上半年,進入中國的外國訪客(含商務及居住)總數為不足一千三百萬,按年下降了百分之五。如北京的長城、故宮這類著名景點,遊客明顯減少了。北京市旅遊局數據顯示,一三年首六個月,共有一百零九萬外國遊客前往北京旅遊,按年下降百分之十五。德國慕尼黑的當地旅行社亦指,當年受到霧霾及其他問題的影響,通過該公司預定前往中國旅遊的人數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十六。

為了解決旅遊污染,不少國家近年都各出奇謀,當中包括設旅程最低消費、徵收入城稅等,以減少旅客人數。如位於亞洲的不丹,以仙境般的風景聞名,建築物充滿藏傳佛教風格,為了保持「仙氣」,當地規定每人每日消費二百五十美元,以減少人流。

而意大利的威尼斯、新西蘭等地則開徵旅遊稅,當中威尼斯早已向過夜旅客徵收酒店入住稅,今年五月又有新規定,針對乘坐郵輪抵達的「即日客」微收二點五歐元稅款,在旅遊旺季更會增加至五至十歐元,下月起亦將禁止大型郵輪駛入。而新西蘭商業、創新及就業局指,除澳洲及十六個太平洋群島國家,今年七月一日起每名停留不超過十二個月的遊客一律要交付遊客稅。遊客稅費用為三十五新西蘭元(約一百八十港元)。另外,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則是以減少廣告和宣傳的方式,減輕旅遊業負擔。

日實施分流教育

至於日本,面對「過度旅遊」的情況,採取分流和教育作為主導。以京都市為例,景點會在時間上分流,讓部分熱門景點的營業時間提早或延長,以分散高峰時段旅客人潮;同時在空間上分流,開發具潛力而較不為人認識的新景點,以減輕熱門景點的人潮;另亦會發展旅遊淡季的市場,以紓緩旺季壓力 。

同時,當地亦積極進行教育旅客的工作,京都市政府提供了關於「京都禮節」的相關手冊,提醒旅客諸如使用廁所、室內外吸煙、小費打賞、排隊、室內脫鞋,以及溫泉浴池等的使用知識。而這些資訊確實在改變旅客行為上產生正面效應。

還有一些國家發展以環保為主題的生態旅遊。如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當地就有一種撈垃圾的旅遊團,旅客可搭乘荷蘭公司「塑膠鯨魚」(Plastic Whale)遊船,拿着漁網、戴起厚手套,在運河中撈塑膠垃圾。

在兩小時的船程中,旅客會捕撈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東西,包括鞋子、滑雪手套、汽水罐、酒瓶、尿布,甚至一整顆菠蘿。去年共有一萬二千人次遊客搭乘,總共撈到四萬六千個膠樽。「塑膠鯨魚」創辦人史密特說:「這是遊覽阿姆斯特丹的全新方式,你會搭乘漂亮的船,在風景秀麗的運河中飽覽周遭風光,但同時你也在撈塑膠垃圾,讓運河和城市更乾淨。」

其實不止政府和旅遊業界應正視「過度旅遊」的問題。作為旅客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旅行模式,在旅行時尋找另類的選擇。例如避開旅遊旺季、盡量使用陸地交通、選擇綠色酒店、自攜用具、帶走景點圾等等,這些方法看似瑣碎,但星火燎原,每個人的小小付出,都可以影響世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