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惠州強化綠色農產品基地 成灣區「大菜籃」


惠州農業的對外交流合作已成為常態,替該市農業打開不同渠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畫綱要》提到,加強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完善港澳與內地間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與港澳共同建立食品安全資訊通報、案件查處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完善粵港澳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合作制度;高水準打造惠州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就此,惠州被定義為「粵港澳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的重要節點城市,惠州與香港之間的農業貿易交流互動更加頻繁,也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新時代之下,惠州市農業如何借鑒過往供港澳農產品合作經驗,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現代化?又會如何把握機遇,打造成為大灣區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實際上,作為傳統生產和供應香港、澳門等地農產品的重要珠三角城市,惠州與香港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往來已經很多年。二○一八年惠州農產品供港澳資料顯示,該市供港澳農產品總體保持平穩有序,供應香港十點五萬噸,同比微降百分之四點二;供應澳門一千六百六十三噸,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六點六。

現代化、產業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替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在這方面,按照嚴格食品安全標準生產種養的供港農企,可謂是先試先行的典範標桿。海關資料顯示,廣東省內供港蔬菜種植場備案基地,惠州擁有十七處,冰鮮禽肉養殖場五十八處,冰鮮豬肉養殖場達四百一十三座,冠絕廣東省。如今,以高標準、現代化建設的農業企業在惠州愈來愈多。早陣子,惠東縣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被列入一九年第二批省級專案建設名單,成為繼龍門絲苗米產業園、惠陽區蔬菜產業園、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和博羅縣南藥產業園之後,惠州市第五個省級現代農業建設目標,將替惠州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重要的載體平台。

強農產防污染

近年來,農業污染受到廣泛關注,限制了農業產業發展,特別是養殖業的最大弊害之一。有資料顯示,在畜牧業養殖生產過程中,平均每產出一公斤肉蛋奶就會製造二十五公斤糞污,規模畜禽養殖化學需氧量(COD)和氮氨排放量分別佔農業源排污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七十六,佔當年全國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和百分之二十五。去年,惠州劃定了畜禽禁養區,並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養殖場拆遷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共有三十七點五萬頭存欄生豬被清理,清理家禽養殖場四百二十次、約一百三十五萬多隻家禽;清理白鴿戶三百七十戶及四百一十一萬隻白鴿。

位於惠州東部的惠州東進農牧公司的養豬場內,就上演「化屎為寶」的情景,該公司除了將豬糞改造成為有機肥外,豬場還安置了無害化處理、糞污固液分離、污水多級淨化、大型沼氣池等設施,制定了嚴格的污水處理流程及完善的環保責任制度,並將產出的沼氣免費讓當地農戶使用。清潔化生產有效提高了農業系統物質能量的多級迴圈利用,最大程度利用了農業生物質能資源,減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同時實現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價值增值和環境改善,替環境資源的可持續打下根基。

被定義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惠州,農業的對外交流合作已成為常態,替該市農業品牌化發展打下了根基。今年六月,蟬鳴荔熟時,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組織本地農業企業帶着優質農產品來到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參加第二屆香港一帶一路國際食品展。

在這次展會中,包括惠陽區鎮隆鎮荔枝生產協會、惠州市四季綠農產品公司、廣東禎州集團等九家企業,帶着蔬菜、荔枝果醋、荔枝乾、冰鮮雞、鴿、鴨等五十多個優質農產品品種亮相香港,得到來自全球的農業貿易商的青睞。在這次展會中,四季綠與印尼企業簽署了關於出口業務的戰略合作協定,鎮隆荔枝與加拿大展團進行合作意向簽約,惠東百事盛農牧與華潤萬家、香港迪士尼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對外展示,該市農企與高端市場頻頻互動,展示了惠州作為優質供港農產品基地的實力。

對內對外布局

惠州農業的對外合作,還表現在本地企業面向全國建設生產基地的布局發展中。在四季綠的蔬菜分裝加工工廠,每天都會有一輛載滿新鮮蔬菜的集裝箱貨車從寧夏趕來,工人們再將已初步挑揀好的蔬菜分類、清理、稱重、打包裝入精美的包裝袋中,分銷到珠三角地區的各大城市商超內。四季綠已經在廣東、廣西、江西、湖北、陝西、安徽、寧夏等省區及馬來西亞建設有三十多個生產基地,種植養殖面積約六十萬畝。四季綠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計畫到二○二三年,在內地生產種養基地面積達六百萬畝以上,日產銷農產品一點五萬噸以上,銷售網站超過五千個。

計畫擴展全國開設生產基地的惠州本地農企不止四季綠一家。東進農牧在廣東、江西、湖北等地建有生豬養殖基地,其中,惠州基地年出欄生豬十萬頭,江西基地年出欄生豬三十萬頭,湖北年出欄五十萬頭。海納農業在湖北、汕尾均建有生產基地;唐順興在河南南樂縣籌畫建設雞肉養殖生產基地。如今,立足惠州、服務粵港澳、輻射全國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銷售網路,讓該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業發展的亮點。

中港食品安全協會主席劉松新認為,隨着交通運輸的不斷完善,距離已不再是農產品貿易的瓶頸,尤其對於大灣區農產品貿易來說,食品質量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劉松新續說,港澳地區經濟高度發達,對食物品質要求更為苛刻,有一套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這對大灣區農業發展及其功能定位提出了高要求高標準。但目前,粵港澳灣區三地並未統一食品安全標準,影響物流的暢順流通,也不利於有效防控和應對食品安全風險,無形中推高了政府食品安全治理成本。劉松新建議,要構建和實施統一的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其將成為提升整個灣區市場一體化進程的突破口,使灣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