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非洲減塑政策勝全球


非洲漁業資源豐富,惟當地廢棄的塑膠袋處理不當,影響到當地水源,危害及漁業和各類海洋生物。

非洲坦桑尼亞實施塑膠袋禁止政策,旅客入境當地前,需要在機場將身上攜帶的膠袋丟棄,才能進入。坦桑尼亞並非首個實施有關禁令的非洲國家,最近《國家地理雜誌》和「世界經濟論壇」皆把非洲列為全世界減塑政策最強的地區。

自六月一日起,坦桑尼亞(Tanzania)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的塑膠袋禁止令,政策包括禁止入口、製造、售賣以致使用膠袋,就連入境坦桑尼亞的旅客都需要在機場將身上攜帶的塑膠袋丟棄,才能獲准入境。根據當地媒體報道,任何人如製作或入口膠袋,可被罰款四十三萬美元及監禁兩年。

雖然非洲的經濟和發展一直落後於全球,但《國家地理雜誌》和「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皆將非洲列為全球減塑政策實施第一名的地區。根據統計,非洲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對膠袋使用課稅,或完全禁止用塑。連一向重視綠色政策的歐洲都只有二十九個實施相關法令,排名緊隨非洲之後。

而且不少非洲國家的走塑政策都極為積極,還有不少之「最」。如肯亞(Kenya),就擁有全世界最嚴厲的塑膠袋禁令。無論是製造業者、進口業者、批發銷售業者或消費者,只要被查到使用塑膠袋,就可能面臨高達三萬八千美元的罰款,或是四年有期徒刑。

盧旺達冀建「無膠國度」

至於盧旺達(Rwanda)則以成為全球第一個「無膠國度」為目標,當地自二○○八年起禁止國內廠商生產任何塑膠袋,商舖購物都以紙袋替代塑膠袋。盧旺達最終目標是禁止各種膠袋在國內流通,而官方在評估國家基礎設施的不足後,近年制定了一項既可以減少使用塑膠,又可以促進經濟的方案,就是以稅務減免鼓勵以前的膠袋製造商回收塑膠袋,改造成環保袋。

 

盧旺達以成為全球第一個「無膠國度」為目標,在當地商舖購物都以紙袋替代塑膠袋。

非洲有如此的決心,只因為塑膠為它們的經濟帶來龐大傷害。非洲不少國家沒有資源可以投放在回收及清理膠袋的問題,加上部分地區的商業和工業發展緩慢,經濟主要依靠畜牧業、漁業及旅遊業,而膠袋的遺禍對這行業有重大的影響。

非洲草原遼闊,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七,因此畜牧業潛力巨大。以非洲畜牧業大國埃塞俄比亞(Ethiopia)為例,全國五成三的土地理論上可適宜於放牧,其牲畜和家禽的存欄總數居非洲第一、當地家庭亦以放牧為主。二○一三年,畜牧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兩成,吸收約三成的農業人口。其中牛達到三千五百萬頭、綿羊二千一百萬隻、山羊一千六百八十萬隻、駱駝一百萬頭。

然而,膠袋棄置問題,成為畜牧業的一大危機,有坦桑尼亞農民指出,飼養的家畜經常因誤食塑膠袋死亡;毛里塔尼亞(Mauritania)環境部還做過統計,八成屠宰牲畜胃中都能找到塑膠袋。

危害漁業及海洋生物

非洲的漁業亦是膠袋的受害者之一。非洲漁業資源豐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發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的內容,非洲佔全球內陸漁業漁獲量的百分之二十五。而水產養殖儘管不再延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高年增速,但增速仍高於其他主要食品的生產情況。然而,當地廢棄的塑膠袋處理不當,近年影響到當地水源,危害及漁業和各類海洋生物。

塞舌爾的旅遊收入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百分之六十二。

旅遊業同樣當災,根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發布《二○一七年非洲經濟發展報告》所指,旅游業已經成為非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旅游業對非洲國民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達七百三十億美元,預計到二○二六年,這一數字將增加至一千二百一十億美元。

文章指出,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非洲外匯收入的增長,未來十年,旅遊業的持續增長預計將為非洲增加一千一百七十萬個就業機會。尤其對一些非洲島嶼國家來說,旅遊業更是其經濟支柱。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數據,塞舌爾(Seychelles)的旅遊收入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百分之六十二。然而,當地的生態過去經常隨處被棄置的膠袋所污染,不少城市,亦是隨處可見膠袋堆成的垃圾山。

因此,如今次施行禁膠袋的坦桑尼亞,就是一個旅游業發展較快的地區。政府的聲明亦有提到:「出於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保持國內的美景,我們希望遊客能接受這項政策帶來的不便。」此外,在非洲不少的城市中,由於排水系統設施較落後,一旦有大量堆積的塑膠堵塞排水系統,便會加劇各種洪災。

禁塑令成效顯著

而一些非洲國家在施行禁塑膠的法令後,環境和情況的確有所改善。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道,肯亞實施八個月禁塑令後,成效顯著,有指過去屠宰場每十隻動物的肚子裏,就有三隻能發現塑膠袋,現在已經減少到只剩一隻。

 

過去肯亞由於缺乏公共廁所,一些肯亞人喜歡直接用塑膠袋解決大小便。

市面的環境也大為改善,排水道不再被各種塑膠垃圾堵塞,而過去足球場上經常出現,有成年男子般高的「塑膠山」也隨著政策推行而不見蹤影。此外,當地的「飛行廁所」亦大為減少,過去肯亞由於缺乏公共廁所,一些肯亞人喜歡直接用塑膠袋解決大小便,綁好後直接扔到別人家的屋頂上,如今很多人開始改用付費的公共廁所。

不過,限塑令對經濟亦並非一面倒的有好處,以肯亞為例,該國第一、第二產業仍佔較大比重,「禁塑令」意味對近一百七十多家與塑膠袋生產有關的廠商造成嚴重虧損,甚至直接關閉,同時還會有近六萬人失去工作。因此,在肯亞推行「禁塑令」後,當地也出現反對聲,同時還衍生出像「塑膠袋走私」等令人頭疼的新問題。

美國禁令適得其反

此外,除了經濟層面的問題,從環保角度上,單純施行膠袋政策,亦不一定是最環保的,如美國加州為例,亦有施行塑膠購物袋禁令,雖然每年減少約四千萬磅的塑膠垃圾,但也造成人們對塑膠垃圾袋需求激增,且這些垃圾袋會更厚。最後變成禁令減少了膠袋,但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的厚身塑膠垃圾袋需求的尷尬結果。

丹麥環境及食品部所發表的雜貨提袋生命週期評估報告亦發現,比較最常見塑膠袋(LDPE袋)與其他提袋的環境性能。丹麥研究人員指出,由棉花等生產的棉質袋其實一般均無法回收,因為紡織品回收利用的基礎設施很少。而用紙袋替換塑膠袋也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如增加森林砍伐。

因此,要致最佳的環保效果,除了施行膠袋限制令,亦應該加大發展各項回收基建系統,把廢物的數量減到最少。大多數非洲國家的經濟規模有限,可投入建設回收管理設備的資金不多,故施禁令反而較易行。然而,隨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投資基建項目的資金有望走入非洲,或可以改變有關局面。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