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陳德群.屋邨小子的初創記


ChargeSpot與馬來西亞的Gintell以合資企業形式合作,圖為去年簽約發佈會的場面。馬來西亞是繼日本及泰國後打進的第三個海外市場。

香港有不少初創公司的名字近年相繼出現,如果要寫一本天書講論初創公司的成功,ChargeSpot可以是其中一個典範例子。 ChargeSpot於2017年成立,是香港首間全球共享移動電源服務供應商,提供租借共享充電器的服務,也可以跨境借還。2018年合共用了6個月的時間,經融資令公司估值破億(港元),現時業務拓展到日本以至馬來西亞及其他亞洲市場。公司聯合創辦人之一的陳德群(Davis),從小在屋邨長大,原來自中學開始已懷有創業夢想。他的初創天書育成記,可以追塑至大學畢業開始。 
Text / Jamie Tsang    Photo / Sam Kwong

從小已有的企業夢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Davis,創立生意並非偶然,早於孩童時代開始,便懷有「當企業家」這個夢想。「我們的創業團隊包括中學和小學同學,感情好好,當年我們就是所謂的『屋邨仔』,中學時期已在公園一同圍著說起將來想做的事,我和另一位創辦人Daniel那時不約而同說想做企業家。 (大學畢業後)開始我們是分道揚鑣的,直至2011年,Daniel在國內創立了IT公司,我後期再加入,彼此配搭做生意已經很久了。」

大學畢業後,Davis加入不同公司擔當高管,甚至CEO的職位,慢慢開動了「創業」的火車頭。輾轉間,他由IT公司再跳到咖啡業,2014年投入主攻膠囊式咖啡機的公司,在浙江負責管理廠房,那時候他的企業家觸角漸露鋒芒。「當時將機器生產賣往歐美市場,幫別人做OEM(原始設備製造商),當時候『叮』一聲靈機一觸,不如請一位意大利的烘焙師,再製造一些咖啡粉,賣回中國。當時兩邊有生意來往,我開創了這個先河,營業額超過一千萬美金,能夠將公司轉虧為盈。之後我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便沒再管理間公司了。」

期間,他與Daniel繼續合作打理IT公司,於2016年,IT公司終與香港的上市公司合拼。而在2017年初,Davis忽發奇想,跟數位從小認識的同學提出一個「本土」的創業想法。「我話,既然大家都在不同地方合作過做生意、有不同地方的經驗,又夾過一段時間,不如我們都在香港本土做一門生意。香港市場地域很細,所有的operation可以好集中;香港可以做一個model city,創造成功案例,再複製到其他不同的東南亞地區。」屋邨小子長大後不忘本,奮力以香港為創業據點,由香港延伸至其他東南亞地方,是他和創業團隊的長線策略。

 

 

 

圖為較早前於發佈會中,由專人講解租借充電器的方法。

具前瞻性的創業策略部署
當有了進軍香港市場的創業想法後,進一步要想的是創立甚麽生意?「我們研究過不同行業,單車也有想過。(是共享單車那一類嗎?)對!後來我們揀選了『共享充電』這個行業。」他們起初邀請了一些硬件工程師來研發共享充電器,但從工程師口中卻得知困難重重。「那兩位工程師告訴我們(研發技術)不是咁簡單,所以便去找一些本身已經做了研發的公司,總共找了三間,我們最後揀選了其中一間較穩健的硬件研發團隊,直接收購他們;由2017年6、7月做了這個『策略性行為』後,我們覺得做對了。」

硬件有了,而軟件則由Davis與Daniel合作打理的IT公司團隊負責支援,「充電」之路開始進入直路。「在廣州的IT公司約有120人,同時間有著不同的技術支援 — 由120人的軟件團隊,再加上我們策略性收購的硬件R&D團隊,我們便於7月立項,8 月寫個app, 9月17日便正式有第一代第一部的機(充電器)面世了。」  

第一部充電器落地以後,Cha Cha Station便於2017年創辦,那就是ChargeSpot的前身。Davis說當時的公司名稱原來還未有考慮到國際市場上的適切性,「當時覺得個名幾得意,香港人叫『差電』,泰國都有類似發音;但在其他國家,就應該不太明白何謂『差電』,好像日本般就不是這樣叫了。所以後來將名字重新改過,叫作ChargeSpot。」

 

 

「試錯」之後 擴大發展規模
ChargeSpot的出現,源於睇準香港人急性子的個性,為大眾「買個方便」。公司的創業部署很有策略,初時由細規模的團隊組成,在市場上會進行銷售和營運的「實驗」。他們的充電器租借點(spot)會落戶在不同地方,商戶在放置充電器方面是零資本付出的。「我們先用三個月時間來測試軟硬件,其後再用多半年時間,在市場上『試錯』,試撞板,看看如何跟商戶做推廣。起初都不是那麽多人接受,又是新概念,有人會覺得既是免費給我(放置),又有優惠與我一同做promotion,是否真的咁著數?」由初時大部份商戶都抗拒,到現在反而是商戶要排隊等候他們的充電器入舖。當錯誤試得七七八八,Davis有感時機成熟,便開始擴大規模,想到衝出香港。

「任何城市使用智能手機越多,對充電器的需求就越大;尤其在先進城市,手機遊戲及程式應用特別受歡迎,耗電量更快,而日本正正是其中一個龐大市場。」然而,日本的文化重群體關係,國外人要打進這個市場可說是難上加難。可幸,團隊中卻有一位關鍵人物,成就了開拓日本市場的目標。「其中一位投資者是來自日本的,他說日本的市場很大,很正。所以在2018年的4月我們便正式進軍日本,舉行了一場大型發佈會。那位投資者是個港日混血兒,長期住在日本,都是做企業的,在當地的connection很廣。當我們一入到(日本)與很多大集團傾談時,很快傾得埋,當中包括有LAWSON的東京便利店,另外在機場也有書店的TSUTAYA集團亦有我們的機,成田羽田機場都可借還得到。」

進攻日本之後,ChargeSpot於去年6月份起在香港更建立了一個大型的銷售團隊,共有30多人;團隊在四至五個月期間共簽了3,000個移動電源租借點。另外,在泰國和馬來西亞亦已進行了soft-launch這一步。「泰國已經簽了超過300個點,要待通過安全測試再去做;馬來西亞則以joint-venture的形式合作,我們不是直營,但我們是大股東。這件事得意在於我們合作的公司叫Gintell,是東南亞第二大按摩椅公司,專門生產按摩椅。他們有一個app做共享按摩椅的,在機場和商場有不同的地方放置按摩椅,人們入錢可以按(摩)5至10分鐘。與他們(Gintell)合作是因為他們已有既定的connection,可將我們的機與他們的按摩椅一同放入商場、機場,做到一邊按摩一邊替手機差電。」

成功關鍵:完整團隊加實戰經驗
以共享概念開托一門生意並不是新鮮事,但將「跨境借還」的理念融入「共享」服務當中,難度卻高了一截。如泰國對安全認證有著更高的要求,在日本方面有些地區的店舖分佈較疏,找借還店需時;與此同時,面對增加舖點後充電器的供應需求相對提升、可能出現的「借了不還」的充電器損失等。面對種種難題,作為初創公司,Davis認為團隊發揮了關鍵作用。

「當初有許多人常常問我們:為甚麽可以幾個月時間便能融資破憶(港元)?其實比我們厲害的人有太多了,我覺得當中成功的關鍵就是『團隊』,尤其是在創業方面。我與幾個創辦人都夾了一段時間,一路走來都各司其職。Daniel負責大方向,專責整個業務的策劃,他計仔最多。我的角色是管理,落手落腳做。Jess負責做marketing,Johnny是個把關的人,他是會計師兼在法律方面有很高的認知度,而我們的CTO Martin負責在我們的另一間IT公司擔任工作,他有很強的技術知識,這個組合讓投資者覺得好完整。創業者要針對不同角色來組合創業班底,也要想好如何(向投資者)present 這個team。」

他補充,除了組班組得好,更可利用香港或海外的活動去認識人脈,例如參加科技園或數碼港等舉辦的創業路演比賽,試一試班底的契合,看看是否有同一理念。「我們五個Founder沒有投票機制,我們若有不同意見的話,一定要拿出來一起分析好壞,再揀一個共識,去走一條傾向行得比較好的路,一同承擔結果。」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