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港推環保不力 宜向星洲學習


環保團體批評香港本年度預算案對環保政制著墨不多。

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在市民毫無期望下公布,環保政策亦未見驚喜,只有擴大電動車公共充電網絡、發展綠債等小措施,難以應對日益嚴峻氣候問題。反觀上月發布財政預算案的新加坡,認真看待氣候環境課題,並推出項目包括徵收碳稅、零垃圾總藍圖及徵收柴油稅等措施。

其實星洲一向重視環保政策,早年已推行垃圾分類,現時回收率高達六成,而且即使是填海計畫,亦多方考慮環保因素,發展出相對綠色的技術學院。最重要的是,當地政府的環保政策成效大,除了因為政府的執行力強,亦因為推出時有完善的措施配合,這值得港府借鏡。

政府在今次的預算案中主要有三項環保政策,首先是撥款一億二千萬港元擴大政府停車場提供電動車公共充電網絡,以配合早前放寬電動私家車「一換一」計畫,料於二○二二年令公共充電器增至一千七百個。消息人士預料會先於二○一九年度增加一百五十個,二○二○年度增六百個,二○二一年度增加餘下數量。政府消息指出,暫未決定車位加設充電設施後是否只准泊電動車,留待運輸署考慮。

此外,有鑑於過去兩年,政府在部分政府建築物、場地及社區設施等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反應不俗,因此,本年度將會撥十億元,增設相關設施。而除了社會設施,政府亦在發展綠色金融,包括籌備發行首批政府綠色債券、推動業界在企業管治和營運中更有效地採納綠色元素。而去年外企在港發行綠色債券總額約為一百一十億美元,為二○一七年的三倍。

環保團體留負評

雖然有三項環保措施,但一眾環保團體毫不留情地對這份報告留下「負評」,當中綠色和平、地球之友及健康空氣行動均批評預算案對環保政制墨不多。綠色和平指預算案對氣候變化及空氣污染的部分只是舊調重彈,但香港空氣污染仍然嚴重,對市民健康帶來潛在威脅。

地球之友則對政府增撥經費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以及研究在中環一帶地區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等政策表示歡迎,但認為整體的環保政策預算不足,建議政府須訂立減碳目標,甚至應徵收碳稅。健康空氣行動亦認為政府對改善空氣質素問題欠缺承擔,促當局應考慮強制禁止柴油私家車進口,以及增加汽油及柴油車輛的首次登記稅,又應訂立商用車輛及專營巴士達致零排放的時間表。

政府消息指暫未決定該些加設充電設施後的車位是否只准泊電動車,將留待運輸署考慮。

各界對政策實施的效用亦有疑慮,如擴大公共充電網絡上,有汽車業人士就指出,本港整體私家車泊位短缺,政府停車場增設電動車專用車位,可行性較低,亦會惹來爭議,但加裝後若未能讓電動車主優先使用,變相又有浪費資源之嫌。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建議,或可供電動車車主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預約充電泊位,在沒有預約時才讓其他私家車使用。

另外,如政府推綠債,有社會人士就擔心這會使日後政府欲推行高成本又具爭議的基建時,會把整個工程中具環保元素的部分抽出,再透過「綠色債券」籌募資金,令整體工程成本得以降低,有利在立法會中通過,令「綠色債券」變相縱容更多大白象工程。

新加坡徵碳排放稅

另一邊廂的新加坡,於二月中表發了二○一九年度的預政預算案,相較之下,環保成為該算預案的重要課題,同時措施亦顯得有力得多。財政部長王瑞傑在公布報告時指,政府將製定長期計畫以免當地經濟受到全球變暖影響。

新加坡政府計畫從二○一九年起實施碳排放稅,開東南亞先例,從二○一九至二三年,企業每年若產生溫室氣體達到二萬五千噸或以上,每噸氣體將會被收取五坡元(下同)。之後將根據情況調整,長期目標是在二○三○年把碳稅行情拉高到十至十五元。政府預計碳排放稅會鼓勵企業採取措施減排。

另外,針對垃圾問題,新加坡今年下半年將推出零垃圾總藍圖(Zero Waste Masterplan)。總藍圖將探討如何善加管理廚餘、電子垃圾以及包括塑料在內的包裝垃圾。同時,新加坡政府將調升柴油稅,從每公升一角調高至每公升兩角,以鼓勵更多人使用電動車。雖然有批評以稅收方式來行環保,或會帶來民意等反彈,但若論政策的全面性和影響力,無疑這些環保政策預期會有更大的成效。

事實上,新加坡的環保事業並非今天才開始。以垃圾分類為例,該地早於二○○一年開始推動垃圾回收,把圾垃分類與回收引入住宅,垃圾回收計畫下的集合系統被引進學校、辦公室、購物中心及工廠。同時,開始焚燒垃圾並用來發電。如今四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供應新加坡總用電量的百分之三。《華爾街日報》分析,新加坡面積小,在土地利用上必須錙銖必較,因此,新加坡固體垃圾只有百分之二會傾倒在土地上,其他百分之三十八用來發電,近年回收率也高達百分之六十。

政府將增撥款項在部分政府建築物、場地及社區設施等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

港垃圾分類效率低

反觀香港,政府和民間宣傳教育多年,但垃圾分類的成績未如理想,根據香港環保署的數據,二○一七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為僅為百分之三十二。於未來能否扭轉宿命,或要觀乎最快於明年推行的垃圾徵費計畫。

星洲不止垃圾分類上領先,自二○○八年起,更規定所有新建建築必須進行強制綠色建築認證。根據「世界綠色建築趨勢」報告,新加坡在二○一六年是綠色建築水平最高的國家,有百分之九十七受訪者表示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參與綠色建築建設。反觀香港,在綠色建築上,縱使曾幾何時在亞洲綠色建築發展上獲得多個第一,包括一九九六年推出綠色建築標準HK-Beam,成為第一個亞洲城市推出綠建標準;惜之後無以為繼,近年每年新落成的私人樓宇,只有一半會申請綠建環評。

此外,在填海技術上,新加坡亦引入多項環保措施。新加坡國家發展部(MND)曾指出,該國在進行所有填海工程前,均會作環境影響評估(EIA)及獨立委員會評估,多年來亦不斷研發填海技術,包括透過回收從陸地建築行業挖掘出來的廢料,用作填海填充材料。在技術方面,如在德光島(Pulau Tekong)填海計畫中,正試行首個圩田(empoldering)開發項目,有利減低對生態及水質的污染,另新土地移降機會相對較低。

多項地政策思慮不全

新加坡政府的環保政策成效大,除了因為政府的執行力強,亦因為推出時有完善的措施配合,如今次徵收碳稅,政府就把當中所創造的收入用來成立基金,幫助企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排放。同時,為免企業將碳稅轉嫁給一般家戶,政府對組屋住戶增加水電費回扣。相對而言,本港在推行政策時,準備功夫卻總是不足,如「四電一腦」政策,原意是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廢電器電子產品,但實施後不但扼殺「收買佬」的生存空間,而且因為持牌經營「四電一腦」的回收商未能做到即日搬走舊機,令部分市民放棄回收,令棄置電器問題有增無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