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國際視野】文化決定政治,東西經濟體大不同


新加坡是東盟中最發達的國家。

一場英國脫歐,牽動整個歐洲的神經。歐盟作為世界最自由、最繁榮和最文明的經濟體,除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世界各地大部分國家聯盟都難以與之匹敵。比如東盟、非盟和阿盟。就以亞洲的東盟來說,其夢想和歐盟一樣,是走向地區一體化,以增強各成員國的實力,實現富強。那麼,未來的東盟會不會變成另一個歐盟,成為一個自由、繁榮和文明的單一市場?

撰文  蘇梓

東盟簡稱ASEAN,由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東盟經濟共同體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組成。其中以東盟經濟共同體最為引人關注,其初衷是創造「歐盟式的經濟共同體」,但東盟各成員國的社會文化、政治制度和經濟政策有很大差异,營商環境複雜得多。甚至有分析認為,東盟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目前東盟雖然已經大幅削減關稅並整合海關系統,但許多非關稅障礙仍然存在,鋼鐵、汽車與農產品仍受限各國法規無法自由貿易。2017年,歐盟GDP總值為17.3萬億美元,而東盟GDP總值只有2.8萬億美元左右,判若雲泥。

「亞洲特色」窒礙發展

不僅GDP,東盟無論是經濟整合程度,或各成員國在政治安全政策上的協調程度,還是各國的社會文化融合程度,均遠遠無法與歐盟相比。這是由於東盟的「亞洲特色」所決定。

首先,東盟各國政治制度多樣,意識形態各異,宗教差異和族群隔閡長期存在,相互之間尚且存在領土領海主權爭端,難以形成軍事聯盟或集體安全同盟,更遑論實現歐盟國家那樣的「軟邊界」。其次,東盟各國經濟發展差別懸殊,多數國家仍是農業國和能源原材料輸出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處於低端,在基礎設施、製造業、技術附加值提升、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方面仍離不開外部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培訓等支持。這決定了東盟共同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很低,難以在短期內實行類似歐盟那樣的單一貨幣、共同財政政策,更難實現國民相互自由流動。再次,東盟長期奉行「東盟方式」,主張「協商一致、不干涉內政」,這決定了其不可能實行歐盟那樣的高度政治一體化。

事實上,今天的東盟在很大程度上更類似於歐洲國家50年前建成的歐洲共同體,即歐盟的前身。1951年,歐洲國家簽署《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建立煤鋼聯營。1965年,歐洲國家簽署《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合並為歐洲共同體,其最主要的特徵是高度強調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初步實現了歐洲統一大市場,因此歐共體又被稱為「歐洲共同市場」。

與此類似,東盟共同體也十分強調「單一的市場和生產基地」的重要性。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印尼、泰國、菲律賓等6個經濟較發達的東盟成員國之間已基本實現貨物貿易零關稅;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這4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之間,最遲也於2018年基本實現貨物貿易零關稅。但這已經是東盟在經濟層面的唯一亮點。自成立以來,東盟各國在政治安全、社會文化領域的整合多年來並無實質性進展,東盟要實現其共同生產基地、內部高度互聯互通、對外強大的經濟競爭力等目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攜手歐盟促多邊貿易

儘管發展不盡如人意,但各方仍在努力推動東盟向目標更進一步。2015年,東盟峰會發布了題為《東盟2025年:攜手前進》的願景文件,為東盟共同體下一個十年將何去何從作出明確規劃。該文件並未提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建立歐盟式一體化組織的願景,很大程度上還是在於東盟各國深知彼此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差異太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懸殊,領土和領海爭議懸而未決,如果完全復制歐盟模式,勢必欲速不達。從這份發展藍圖看,東盟一體化仍將遵循溫和、漸進、彈性、寬鬆的「東盟方式」。

而更大的進展則剛剛在上月底達成。21號,歐盟與東盟在魯塞爾歐盟總部正式確認締結兩地區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方針,同意加強多邊合作,將關係提升至「戰略夥伴」的層次,以對抗美國的單邊行動主義和保護主義。這表明東、西兩大經濟體最大規模的貿易合作拉開序幕,也標誌著歐盟與東盟的關係由援助模式轉為夥伴模式。

所謂經濟共同體,是指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發展平衡的、與全球經濟接軌的地區共同體。東盟與歐盟不同,本質在於它不像歐盟那樣,成員國實行共同的農業、財政、貨幣等政策。歐盟是「高度一體化」,因此經濟政策和貨幣都是一體化的,而 東盟特色是「低度一體化」,真正涉及一體化的,只包括貨物、服務、投資、資本和勞動力等領域。東盟各成員國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經濟計劃的參與和發展程度,要比「齊步走」更符合實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