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林筱魯:安居的信與望(三)


林筱魯【資深規劃師】

以未來可用樓板面積的兌換權,爭取市民支持土地開發,始終離不開一系列的數字問題。計劃的目的在於滿足香港市民的置業自住需求,既不容炒賣轉讓,牽動的只是分配問題,而不會產生額外房屋土地需求,尤其是不會對短期供應構成任何壓力,甚至有助紓緩。但支撑一個可持續,具備儲蓄功能的住屋兌換計劃,政府不單要應付未來十年的房屋需求,而是必須建立充裕的土地儲備以饗未來之需。

觀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短、中、長期建議,理應足夠填補未來三十年的土地供應缺口;加上特區政府推動「明日大嶼」的宏圖偉略,大可堅持「香港不是沒有土地,欠的只是決心」的結論。

沿用長遠房屋策略的估算,若維持十年公私營房屋總供應量為47萬個單位,而將供應比例定於七成公營及三成私營,即未來平均每年需提供3萬3,000個公營單位。假設當中三分一撥歸此計劃的配額,而每單位平均60平方米算,即總樓板面積為66萬平方米。又假設平均容積率是五倍,即每年所需淨住宅用地為13萬2,000公頃。而按土地供應小組採納的未來三十年總用地需求算,總額4,800公頃當中,需要1,670公頃作居住用途,約為總量的三分一。若此計劃第一批可供兌換土地可在八年後推出、此計劃在未來三十年的總用地需求為290公頃,只佔不足兩成的未來居住用地。

地花價值 應不含建築成本
釐定兌換票據價值永遠是門藝術,但任何創新創意總不能太離地。撇開利潤的考量,房屋造價基本是地價加上建築費。兌換票據是兌換樓板面積的權益的遠期票據,所以可稱為「地花」,但並非「樓花」,因此不應包含建築成本。

按2012年價格計算,政府就佔地630公頃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土地開發總預算為1,200億元,當中包括收地賠償金額,即每平方米約1萬9,000元。而政府對「明日大嶼」總成本的計法是大概四、五千億,若以五千億元折算,每平方米成本約2萬9,000元。若居住用地為未來總用地的三分一,而計劃以平均五倍容積率計算,每平方米樓板的造價約為1萬3,000至2萬元的水平。折為建築樓面呎價,則是1,200至1,800元左右。

若計劃起步時的定價以每平方呎實用面積 (可假設為建築面積的80%)3,000元算,每認購單位為10平方呎,即3萬元;計劃可訂定每人每月及每年認購上限,與及認購總額上限及兌換下限,以減低計劃向某些組群的傾斜。若某人每年儲蓄六個認購單位,則可在十年以後選擇兌換一個600呎實用面積的房屋;又或兌換下限是300平方呎,即儲夠300平方呎便可申請兌換,但需補足差額,而當同一期要求兌換者超於該期房屋數量時,便得按申請者儲蓄兌換單位的總額及年期等因素決定的算式,決定優先次序。

針對參與計劃後,因種種原因決定不選擇兌換的人士,計劃也可訂定退出年限與及每年保證回報率等細則。假設每年保證回報率是2.5%,某參與者每年年初認購十個兌換單位,持續五年後決定不兌換,而計劃連本帶利歸還參與者時,就算不撇除通漲等因素,加上利息支出也應不會高於土地的原來造價。

從一個二十五歲的市民角度,按上文假設,每年儲九萬元,等同儲蓄30呎兌換票據,若按規定,十年後可儲夠兌換下限,認購一個600呎單位,而供樓所需是另外300呎的地價與及整個單位的建築費,以現時價格計,大約供二百萬。若選供25年,每月不足一萬元,但是否有吸引力則有待集體智慧告知。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