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豬瘟阻回收 本港廚餘問題大爆發


本港養豬場已於一月十二日起禁止使用廚餘作為飼料。

農曆新年有連續三天假期,相信無論居家還是出外,相信都會以各種美食來慶祝新一年的來臨,但在慶祝之餘,大家有沒有細心估算分量,以免出現廚餘?廚餘在香港,每日足足佔了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的三成。由於近期中國出現豬瘟疫情,本港養豬場已於一月中起禁止使用廚餘作為飼料,令廚餘出路更窄,加重本港堆填區的壓力。

廚餘不止影響堆填區,其產生出的氣體,更是加促溫室效應的因素。本港政府除了可以參考全球各國政府的應對方法、鼓勵企業發掘廚餘商機之外,更應從源頭開始減廢,教育市民惜食。

在剛過去的年宵市場,環保署、環境運動委員會為了加強推廣環保,在全港十五個花市進行大規模回收活動,除了如往年般回收各攤檔用完的竹、木卡板和賣剩的桃花外,今年更進一步回收賣剩和凋謝的花卉、發泡膠、玻璃樽,以及廚餘;雖然行動意義正面,不過在本港嚴重的廚餘問題中,今次的行動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按二○一七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本港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廚餘量達三千六百六十二公噸,足足佔了都市固體廢物逾三成。

在香港,廚餘除了一車一車地運往堆填區,其實還有更環保的回收一途。但近期,本港的廚餘回收上卻出現了阻滯。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自去年十二月底,廣東省在一星期內爆發了三次非洲豬瘟的疫情。非洲豬瘟不止可以經每天四千頭從內地入口的活豬傳入,亦可以經由廚餘散播,原因是非洲豬瘟病毒在豬肉製品中的生存期極長,因此可由餵飼豬隻的廚餘傳染給本港的豬隻。而這種感染更是相當普遍的,研究顯示,內地此前發生的二十一宗疫情中,有百分之六十二與餵飼廚餘有關。

因此,本港養豬場自一月十二日起已禁止使用廚餘等食物殘餘作為飼料。香港禽畜業聯會副主席林榮源指出,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前,約有四至五間豬場以廚餘餵飼豬隻,每日約使用一噸廚餘,佔全部飼料約百分之三。

每日三千多噸廚餘被棄堆填區,添加堆填區的壓力。

轉化設施不足

廚餘難入豬場,同時本港亦缺乏廚餘回收中心,現時位於小蠔灣的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只能處理二百噸廚餘,轉化為生物氣和堆肥等有用資源,根本無法消化全港每日約三千多噸廚餘。環境局早前向立法會申款二十四億五千萬元建第二期廚餘廠,然而被議員質疑造價過高及缺政策配套,通過「中止討論」議案,意味撥款無期。更甚的是,目前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不會安排專車收集工商廚餘,而基於運輸費高昂的問題,業界多不會自行送廚餘到中心。結果大部半廚餘最終只能「回歸」堆填區,添加堆填區的壓力。

廚餘不是香港獨有的問題,而是全球正面對其中一大環境災難。當中,發達國家的廚餘問題普遍較為嚴重,其中美國每日家用廚餘量達十五萬噸,以蔬果被拋棄的數量最多,其次是乳製品和肉類。廚餘令農業浪費大量資源,估計單在美國,每年要用上三千萬公頃土地、三億五千萬公斤殺蟲劑,以及四萬二千億加侖的灌溉用水來處理。另外,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數據,全球每年有多達三分之一的食物被丟棄,若保留當中的四分之一,其實已足以供給九億飢民食用。而且廚餘垃圾,除了會衍生出氣味及逼爆堆填區的問題,亦是氣候變化的元兇。原因是廚餘在運送過程及送到堆填區後,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如「甲烷」。

產生溫室氣體

二○一五年,在英國發布的《減少糧食浪費的經濟與環境利益促進策略》報告顯示,廚餘產生的溫室氣體竟然佔了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七,約為每年三十三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足印標準單位)(CO2e)。此外,堆填區二氧化碳更會演化成沼氣,雖然本港三個堆填區亦有用部分沼氣生產能源,但不能忽視沼氣會助長溫室效應的問題,廚餘在堆填區中更會造成滲漏污水的問題,對環境造成破壞。

為了解決廚問題,近年各國政府均定出不同的對應方法。以英國為例,當地每年廚餘多達一千零二十萬公噸,估計價值二百億英鎊,其中七成來自家庭。早在去年,英國已實行減少食物浪費政策,目標是最遲在二○三○年做到廚餘不再送至堆填區。當地政府成功游說Tesco、雀巢(Nestle)和可口可樂(Coca-Cola)等至少七十家大公司集體連署,參加政府計畫,每年減少價值共約二百億英鎊,約一千萬公噸的棄置蔬果和其他食物。

農曆新年期間,不少市民都會精製多種美食來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最近,英國政府更設立了廚餘專員(Food Surplus and Waste Champion)一職,由商人Ben Elliott擔任。其主要職責包括與企業合作,處理廚餘捐贈事物,以及提高公眾對食物浪費的意識。首要任務是動用一千五百萬英鎊的資助,協助當地八間慈善機構建立廚餘捐贈網絡。

至於歐洲其他國家,政府亦有針對廚餘的法令,如法國立法禁止超市棄置食品,意大利則為捐出剩餘食物的商戶提供稅務優惠。除了政策,民間亦有不少行動。在德國,民間組織在全德推動一百個「食物分享站」,其中半數設有公共冰箱,另半數則有置物層架,內置民眾主動提供的安全食物或食材。德國柏林更有一間小餐館直接與農夫合作,供應超市拒賣的「醜」蔬果所做成的美食。丹麥方面,亦有非營利組織DanChurchAid在二○一六年成立全球第一家剩食專賣超市Wefood超市,所販售的商品都是即將過期或剛過期但仍可食用的食物。

鼓勵捐贈食物

至於美國,早在一九九六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就實施《好撒瑪利亞人食品捐贈法案》(Bill Emerson Good Samaritan Act),如果捐贈的食品不幸導致他人身體有恙,捐贈者可免卻一切民事及刑事責任,保障食品捐贈者法律上的免責問題。這些方法都值得本港政府參考。

而隨政府和市民更為重視廚問題,廚餘市場更出現了龐大商機,其中運送過程的物流管理、廚餘管理、廚餘減廢機等均乘時而起。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 的《Food Waste Management Market》報告估計,全球廚餘管理市的場規模在二○一七年為三百一十七億美元,而估計至二○二二年,規模會增至四百二十三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百份之五點九七。

在本港,過去亦有不少創投公司以解決廚餘問題為目標,如有社企自家研發的廚餘減廢機,做成第一單生意,進帳近二十萬元;亦有社企「綠行俠」把咖啡渣回收,製成肥料、肥皂和花盆,未來更打算推出咖啡渣餐具。公司在二○一六年已收支平衡,現時每月收入約十多萬元,二○一七年也有二十萬元的全年純利。

當然,最有效減少廚餘的方法,就是教育消費者惜食,根據環保促進會二○一六年的調查發現,廚餘產生主因是用餐時預計份量失衡和高估食量。在個人層面上,只要顧客點餐前多考慮一己食量,用餐時吃清所有食物,廚餘便能大大減少。此外,企業亦可以多行一步,食品生產商可以檢視生產食物之流程,盡量減少浪費;餐飲業亦應制定採購及檢查指引避免過量採購,同時在點餐時提供不同份量選擇。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