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廠出香港.JCCAC藝術節2018


位於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於2008年9月末正式對外開放,其作為香港首幢由工廠大廈活化而成的藝術村兼藝術中心,曾經是「山寨廠」的集中地,見證了上世紀本地輕工業發展的黃金歲月。如今更匯聚不同媒介的創意作品和活動,歷年來共留下逾250多位藝術家及團體的藝文足跡,成為香港重要的藝術平台。藝術中心於每年12月舉行為期長達一個月的「JCCAC藝術節」,屬規模最大、藝術類型較多元化的免費公開活動。今年將以「廠出」為主題,帶出JCCAC作為「山寨廠」的起源,逐漸蛻變成孕育藝術家及「生産」藝術作品之「庫」,進而「闖出」新天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行政總裁侯婥琪表示︰「JCCAC推動香港藝文發展的豐盛收穫,全賴一眾選擇了中心作為創作或展示基地的藝術家及文化機構。展望將來,要迎接外界變遷所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需努力準備自己,並以開放及富幽默感的態度,持續讓JCCAC作為與時代接軌的藝術樞紐。」

參展藝術家梁祖彝表示:「駐村10年,見證著深水埗區的各種文化面貌與變遷,在這裡藝術家能更貼近大眾生活,透過觀察日常生活作為創作概念的基本。」聯展作品會突破藝廊的界限,遍佈中心的不同角落,呈現新舊交融的概念,亦藉此讓藝術家們相互對話。有份參與聯展的插畫藝術家吳嘉敏表示:「JCCAC的環境既可讓藝術家與外界接觸,亦提供一個寧靜的環境予藝術家創作,表達內心的感受。」

每位藝術家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他們合而形成了JCCAC的風貌與景觀,亦刻劃著香港藝文發展的路徑和網絡。運用數萬個細小萬字夾編織成一件龐大的官服,許開嬌的《JCCAC製造》展現集腋成裘的力量,像JCCAC一樣,把散落在香港不同的藝術團體凝聚在一起。李香蘭的《斑鳩村民》則以石硤尾的斑鳩築巢、孵蛋誕下生命,對照藝術家在JCCAC孕育創作。解構和重塑日常生活事物,許方華的《某種日常》是一個探索不確定性和後人文表演觀念的裝置,「作品啟發自摩打的震動,經重構後轉化成揚聲器,透過機器和觀眾行為產生聲音合奏,打破大眾對日常事物的固有思維。」

過去10年,JCCAC致力透過不同空間(包括藝術工作室及展覽場地)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資深策展人及JCCAC藝術家林漢堅說:「多層次活用公共空間有助拓闊發揮創意的藝術模式,大眾亦可透過互動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藝術節期間,駐村藝術家及藝團會於中心各樓層的公共空間獨立策展多個迷你展覧,探討由日常生活、人倫關係到城市空間的運用。張海活與楊煒強策展的「廠出新視野.家的新想象」將聯同二十多位設計系學生,將天馬行空的都市建築概念作實體模擬,激發出各種有趣的建築實驗。藝術節期間除參觀展覽外,公眾亦可參與其他精彩免費節目,包括今年首次舉辦的藝術村開放日,將揭開藝術工作室的「神秘面紗」。讓公眾直接「踩入」藝術家的工作室,發掘他們創作的「小秘密」。除工作室開放外,屆時亦有一連串藝術示範、工作坊、講座、表演等免費活動。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