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政經香港】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並肩前行推動「明日大嶼」


施政報告亦有著墨於推動香港創科生態圈的持續發展。

上月底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並肩前行,是肯定了她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嗎?歷經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雖未有最終報告,惟東大嶼山填海計畫出台後,連升26個月的本地樓價開始輕微下調,政府為了解決房屋供應緊絀的問題,建議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兩階段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4個或以上的人工島,預計可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

撰文  葉永成 

早於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前,林鄭月娥的第二份施政報告已披露了發展「明日大嶼願景」,利用大橋貫通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將市區居住人口擴展至東大嶼,預計可安置110萬人(當中公營房屋佔比七成),大大紓緩土地不足、住屋緊絀的難題。

大嶼山發展為「雙門戶」

「明日大嶼」不僅對香港住屋問題具有深層意義,也是作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對接點,更有利於鞏固香港航運物流樞紐地位,為大嶼山長遠規劃帶來裨益。

她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香港國際機場坐落於此,是我們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門。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與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通將更為便捷,大嶼山會成為通往世界和連接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

該份施政報告,一如所料繼續主打樓市,而之前市場已談論得沸沸騰騰的東大嶼山填海計畫,亦正式公布修改後細節。林鄭月娥說,政府會依照增加土地供應、運輸基建先行、推動經濟發展、提升環境實力和增加休閒設施這五項政策方針作出投資,為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巿民安居樂業燃點希望。

細閱政府的規畫研究,「明日大嶼」大部分將為公營房屋,佔比高達七成。政府在第一階段會先爭取在交椅洲填海共1,000公頃,預計提供至少15萬個單位,首期預計於2025年在交椅洲東面填海300公頃,因該位置與港島北距離較近,預計該地的單位可於2032年入伙;第二期將於2034年動工,於喜靈洲填海700公頃。

配合《香港2030+》規劃

事實上,東大嶼的計劃,前特首梁振英早於2014年施政報告便首次提出,兩年後政府發表《香港2030+》規劃,進一步建議在交椅洲附近水域和喜靈洲避風塘進行大規模填海約700公頃,開拓東大嶼商業核心區,加上善用梅窩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估計可提供1,000公頃用地,容納40萬至70萬人口,以及創造20萬的就業機會。施政報告發表之後,結果是更為進取,較原有的規劃多出1.4倍。

至於環保人士最關注的碳排放問題,政府說人工島會發展近零碳排放的先導區,當局會研究更廣泛採用再生能源、高能源效益設計和科技、環保交通運輸模式,提高綠化比率,並採取更先進的回收和廢物管理措施。在推展基建和發展項目的同時,政府也會貫徹「先保育,後發展」的方針,撥款10億元成立大嶼山保育基金。

政府又會研究興建一條新的主要運輸走廊,以道路和鐵路連接屯門沿海地帶、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傳統商業中心,並推展一條與北大嶼山公路並行的高速公路和擴建龍門路。環保通道方面,會增設便利行人的步行道和單車徑網絡,連接東涌新市鎮,並探討連接東涌和機場的可行性,實踐綠色生活。

這樣的構思布局,使新的運輸走廊既拉近赤角機場與港島的距離,鞏固大嶼山「雙門戶」角色,更有助形成新界西部經濟走廊,同時釋放中部水域人工島、龍鼓灘近岸填海土地、內河碼頭區、屯門東和屯門西等沿線地區發展潛力。

此外,政府將邀請機場管理局就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項目提交方案。連同機場三跑系統、南貨運區的高增值物流中心、航天城發展項目、亞洲博覽館及其第二期發展,大嶼山將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世界的機場城市,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商業中心地位。

媲美「玫瑰園計劃」

「明日大嶼願景」,這樣一個媲美當年衛奕遜港英時代的「玫瑰園計劃」,可謂投資巨大,政府庫房是否有能力負擔?目前估價5,000 億元的建造費並非一次花盡,有關成本是可以多年攤分,造了新地後政府可賣地回籠資金,新增職位亦會為庫房帶來稅收,因此原則上是可行及具前瞻性。

回溯香港百多年來的填海經驗,維港兩岸如西九龍、中環海濱、灣仔至東區等高樓大廈;沙田、馬鞍山及荃灣等新市鎮,遷移了數百萬人口,均是屹立於填海區上。因此,「明日大嶼」不失為潛力巨大、藍圖宏偉的計劃,加上適當發展新界農地、棕地等「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應可解決屋荒價貴的問題。

此外,填海造地及基建配套的造工,亦為本港經濟發展帶來龐大動力。人工島建成後,除興建房屋外,還將提供面積約400萬平方米之商場及寫字樓,新增土地亦會作為新的交通樞紐,將港島、屯門及大嶼山聯接起來,成為繼中環、九龍東後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島上將研究採用再生能源、高能源效益設計,先進的回收及廢物管理措施,提高綠化比率,有望打造成為零碳排放、具智能化的全新「東大嶼都會」。

「明日大嶼」隨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大嶼山發展得地利之便,位處大橋香港口岸,於大灣區內的交通、貿易與人流發揮重要作用,必將更有可為。一橋連三地,大橋的建成使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更為完善。早前國家出台了多項便利香港居民赴內地學習交流、就業創業的新措施,將帶來更多機遇。

各界對填海造地表態

早於1986年倡議中部水域填海的香港商人、合和實業(0054)主席胡應湘,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會見傳媒時說,他曾向林鄭月娥及發展局提出以3,342 億元在東大嶼填海2,600 公頃,比目前政府方案規模更大、填海範圍更廣,若有需要可再發展南丫島,共闢地4,400 公傾。他認為東大嶼可減少建島數量及海堤長度去控制成本,因造地後土地有價,全部出售可收回8,571 億元,若算上南丫島造地,預計盈餘可達約9,800億。

他說,與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也討論過如何解決居住問題。他研究一年多,才在施政報告發表前兩天,向特首及發展局提交建議。他認為,香港宜作更長遠規劃,以應付1,000 萬人口作目標,而非單純為800 萬人口盤算。他認為,有需要在東大嶼填海2,600 公頃,並在南丫島淺水區部署填海連同島上闢地共1,800 公頃,造價分別估計為3,342億及1,366億元。同時若海砂供應不足以填海,他建議可借助芝麻灣半島移山以提供填料,並在移山後騰出的空地上用作建屋,以增加土地供應。

不過,有評論說填海1,700公頃已是上限,再加的話可能會影響該帶水流生態。增加填海面積將令海面面積更擠逼,進一步加重海上交通負擔,而發展方案毗鄰為江豚出沒位置,會增加江豚被撞的風險,影響其生活環境。其實,「明日大嶼」計劃是以「一加三」模式構思,一是指研究填海1,700公頃的人工島,三則是透過重整規劃,釋放龍鼓灘、小蠔灣及欣澳共200多公頃土地的發展潛力。而填海1,700公頃並非「硬指標」,仍需待進一步研究,例如人工島須距離海岸線最少300米等。

另一方面,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會長馮國雄表示,原則上支持填海,但須分期進行,期間不斷檢討成效;亦必須平衡生態環境保育。但填海是一項影響世代的巨大工程,政府必須聽取民意,而且填海基建投資浩大,需時也較長,遠水未能救近火。

他建議政府應在全港全面性大幅度上調最高地積比率,可令土地供應即時大幅度增加。以現時已建設房屋的土地面積約7,700公頃來算,提高現時的地積比率上限一倍,已等於即時增加了7千多公頃的建屋用地。全面提高地積比率,一方面可提高舊樓剩餘地積比率,增加財務誘因以加快舊樓重建,另一方面可於3至4年間,驟然增加房屋供應。

秉持「決而有行」的作風

香港總商會主席夏雅朗表示,填海發展「明日大嶼願景」的決定,展現出政府銳意解決本港嚴峻的土地供應問題。此計劃將可開闢大片的土地,為多達100萬人口提供更寬敞、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不過,填海絕對是一個長期項目。正如商會就土地供應向政府提交的建議書中指出,開發棕地應被列為優先要務。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表示,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將推行明日大嶼、發展棕地、土地共享和活化工廈等多項土地供應計劃。這反映了政府對當前的民意有準確的把握,凸顯政府迎難而上,努力處理土地與房屋供應問題的決心。他說,香港土地短缺的問題迫在眉睫,實有必要「不拘一格」地拓展土地來源;希望政府能秉持「議而有決,決而有行」的作風,盡快啟動相關的前期工作;特別是在進行填海等相關的環境或生態影響評估時,應採用更靈活的標準,確保拓地工程能如期「上馬」。

向研究資助局注資200億

有關創新科技上,林鄭月娥表示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的500億元外,成立20億元「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也會向教資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的「研究基金」投入額外200億元,加強大學研究實力,以及成立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並增加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香港分中心」的資助上限一倍。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政府向「青年發展基金」注資,資助香港非政府機構(NGO)為在大灣區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

現時港澳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以通過競爭擇優方式承擔「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並獲得項目經費資助,實現了香港科技界近年爭取的科研資金「過河」。

在智慧城市方面,政府會撥出5億元邀請社會各界就民生議題提出創科解決方案,以及撥5億元推動政府部門利用科技提升服務及效率。目前,香港已有3,000多類數據對公眾開放,給企業或市民以創新思維研究更多解決市民痛點的新應用。

在科技應用上,銀行業會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框架容許第三方服務提供者參與,為市民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律政司也支持非政府機構籌建中的網上「一帶一路」仲裁及調解平台。政府成立10億元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業界廣泛運用創新科技,以及繼續利便自動駕駛車輛在合適地點試行。

數碼港主席林家禮回應時指,施政報告中提出各項措施,包括匯聚科技人才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等,展現政府對創科發展的持續支持,有信心能有助加強營造本港創科氛圍,推動香港創科生態圈繼續蓬勃發展。

總結:「明日大嶼願景」涉及未來數十年整體規劃,以及多項大型基建的推行,牽涉多個政策局、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需要周詳協調和大量統籌工作,所以,特別成立由林鄭月娥直接負責的專責統籌辦事處,就整體方向提供督導,統籌並監察計劃的規劃和落實相當重要。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