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故衣再做創新經濟價值


工人正進行舊衣再造的針織程序。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紡織製衣業曾經歷輝煌興盛的日子,也有不少企業成功上市。時光荏苒,今日本地紡織廠寥寥無幾,生產線遷移、廠房荒廢……活化重生成為一時風潮,除了要搞藝術或變身做旅館外。近日,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更夥拍荃灣南豐紗廠及大埔工業的龍達紡織公司,運用創新紡織品循環再造技術,升級再造,為舊衣物創造新經濟價值。

撰文  葉永成

無可否認,紡織及成衣業是一個頗污染環境的行業,並且耗費大量水資源。目前流行的快速時尚文化和電子商貿興起,令大量短暫流行的紡織品應運而生。

根據統計資料,香港每年丟棄12萬噸舊衣物,送往堆填區。成衣由生產過程到被棄掉,均會為環境帶來沉重負擔。

有見及此,自2016年,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已開發出包括化學及生物處理方法,有效將混合紡織品循環再造成全新的紡織物及紗線,為廢舊紡織物開創閉環生產系統,為業界提供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方案。

Garment to Garment舊衣重生

早前,位於南豐紗廠零售店內的G2G服裝循環回收再造系統開幕,10月份正式投入服務。該循環再造零售店是由研發中心、龍達紡織有限公司及H&M Foundation三方合作,並獲南豐作坊全力支持。店內裝設小型服裝循環回收再造系統,可以將舊衣循環再造成全新有用的紡織產品。

這個系統解決了如何將整條衣服循環生產線每個流程兼容在狹小空間運作的技術問題。市民大眾可以帶同舊衣到生產零售店體驗衣服循環的過程,選擇心水款式,再造成全新紡織物帶回家中。新技術亦為傳統紡織及時裝業開展接觸消費者的新渠道,開創嶄新商業模式、電子商貿平台的可能性。除了擁有先進的G2G衣服循環系統外,南豐紗廠也是一個將傳統紡織工廠,轉型為兼具創新、文化及學習元素的地標性活化項目。南豐紗廠創辦人張添琳表示:「南豐紗廠是一個以舊啟新的故事——源於我們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暢想和歷史傳承的重視。與此同時,我們十分期待南豐紗廠的G2G零售空間,其可以幫助消費者接近和思考回收再造以及可持續性的潛力。」

再造新衫成本約600元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指出,目前製作一件新服裝的費用由每件600至800元不等,視乎消費者的要求而定。「一件冷衫大約重200克,如果原來的舊衣比較薄,或是短袖的話,可能需要兩件舊衣才可造出一件新衫。不過,我們亦可混紡其他物料,如夏天衣物可加入棉,冬天則加上羊毛如Cashmere等。至於製作出來的衣服顏色,大致跟原本舊衣料一樣,因為顏色是由舊的紗線拼出來,如果想大大改變舊有衣物的顏色,可混入其他顏色的紗線,盡量拼出接近的顏色。」

他說,與傳統製衣工序最大不同之處是,G2G技術以全乾過程進行,即從頭到尾都不用注水或漂染,全無化學劑,純粹以機器來解決顏色問題。雖然與傳統的染色相比,沒那麼精準,但「混紗」過程不會產生污水,可節省至少75%的能源消耗,非常環保。

他又說,將生產過程盡量簡單化及加速,同時確保每件衣服造出來的外形和手感,與一件新衫無異。現時,系統暫不能處理雨衣、羽絨等防水或密度高的衣物,但隨著不斷研發,往後或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升級技術推動再工業化

此外,位於大埔工業邨的龍達環保紗廠亦會於本月正式投入生產再造衣裳,升級再造工業系統採用安全密封的設計,可將紡織廢料循環再造成優質纖維,以作生產紗線、布料及成衣等紡織品。環保紗廠將設三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可利用廢舊紡織品每日生產一噸的循環再造纖維。

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主席曹惠婷表示:「龍達紡織有限公司以升級再造技術賦予舊衣裳新生命,打造它成為全新的鞋類、服裝或其他柔軟產品。我們相信升級再造技術將帶領香港推動『再工業化』及邁向創新科技發展新一頁。」

葛儀文說:「自成功開發突破性的循環技術後,我們積極把這些技術實踐於日常應用中。從環保紗廠循環系統及零售店小型系統生產出來的『香港製造』產品,充分體現業界善用創新研發的成果。這不單為昔日本港盛極一時的紡織製衣業重新注入活力,更推動我們社區、以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為建立更美好的將來而努力。此外,這些系統呈現出整個舊衣循環製造過程,顯示即使如香港般人口密集及繁忙的城市都可以有效進行將紡織物循環再造,減低隨便丟棄衣服的意欲。」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