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港股專家】聶振邦:眾裡尋出仍然值博藥業股


國家醫療保障局於9月11日公佈第一批帶量採購清單,至少佔全國六成藥品市場銷售額,採用價低者得機制,預計減價幅度為40%。消息發佈翌日,藥業股受挫,中國生物製藥 (1177) 急瀉逾14%和石藥集團 (1093) 跌近1成,是表現最差兩隻藍籌;另見康哲藥業 (0867) 跌下12%、復星醫藥 (2196) 跌近8%、三生製藥 (1530) 下跌7%、綠葉製藥 (2186) 跌6.6%,還有金斯瑞生物科技 (1548) 及藥明生物 (2269) 下挫半成。

股價現處低水平

然而,有些藥業股之股價不受上述消息影響,神威藥業 (2877) 是其中一隻股份,股價於5月11日見高18.54元後反映下行,於7月31日起主要波幅區間為10至12元,期內最低收報10.08元,僅見於8月15日,認為股價在10.00元有支持;其次低收於10.14元,見於9月10及27日,相對9月28日收報10.70元,差距不足6%,暗示現價進場風險不大。集團主要產銷中藥注射液、軟膠囊、顆粒劑及中藥配方顆粒,供治療中老人及小兒常見疾病,包括心腦血管及呼吸系統病等。亦有不少自研創新藥,當中「塞絡通」三期臨床試驗正在中國與澳洲同時進行,預計在2021年投入市場,帶來巨大增長潛力。

預示業績將不俗

銷售網絡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內裡合共超過4,800家二級和三級醫院、15萬家基層醫療機構,以及10萬家零售藥店。雖然去年錄得溢利倒退約23%,但於今年上半年卻錄得逾13億元人民幣,這是自2004年上市以來錄得上半年最高,亦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六成,而集團主要研製的兩項產品:注射液 (佔營業額53.6%) 和軟膠囊 (佔營業額17.3%) 分別增長逾70%和37%。此等數據暗示集團今年業績表現將見不俗。

全年溢利之預測

於8月31日收市後發佈今年上半年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股東應佔溢利約2.57億元 (人民幣‧同下),較去年同期約1.83億元增長逾四成,那是近五年以來 (2013至2018年) 增長最高的一年,另想指出於2015至2017年均錄得倒退,可見今年基本面顯著改善。參考2013至2017年上半年佔全年盈利之例比介乎40.53%至58.59%,上下半年盈利分佈尚算平均,而平均值為51.98%,遠高於2016和2017年的46.92%和40.53%,可見這是較保守的估算,預期全年溢利約4.95億元,即較去年約4.52億元,認為增長率不少於9.51%。

同業股份作比較

再看過去五年 (2013至2017年) 派息比率介乎38.82%至58.18%,其中2017年為最高值,故此也保守地假設2018年比率相同,預期資產淨值約60.28億元,相對已發行股數約8.27億股,每股資產淨值折合為8.3849港元。至於過去五年市賬率平均值為1.44倍,連同上述預期每股資產淨值,計出每股合理值不少於12.10元,較9月28日收報10.70元產生潛在升幅為13.08%,反映現價具吸引力。此外,截至9月28日收市集團市值約88億港元,留意藥業股市值 (僅以H股計算) 相若的三隻股份為東陽光藥 (1558)、同仁堂科技 (1666) 和麗珠醫藥 (1513),分別約73億、72億和66億港元,以今年上半年業績計出每股資產淨值折合為8.3375、4.4840和16.4476港元,產生市賬率為3.90、2.56和1.64倍,同期的神威藥業為1.34倍,即市值為四者中最高;但市賬率卻是最低的,也是現價具吸引力的另一證明。

於9月28日收報10.70元,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9.50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8.50元或以下買入。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13.00至15.0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另須留意鑑於近期恆指表現波幅,遇上股價下挫時,投資者應嚴守止蝕為佳。

 

撰文:聶振邦(聶Sir、證監會持牌人)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