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大灣區共同體】中總帶路灣區論壇,探研香港重要角色


 來自全球的華商與相關政府官員、企業精英與專家學者近千人出席論壇。

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主辦、以「『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為主題的「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早前在香港舉行。來自全球的華商與相關政府官員、企業精英與專家學者近千人出席。論壇全天進行,上午論壇主題「善用香港工商及專業服務優勢,拓展區域合作新合間」,探索「一帶一路」新機遇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午論壇主題為「新經濟與工商專業機遇」,主要討論智慧城市發展和創新經濟動力。

撰文  高博

開幕式上,首先由中總會長蔡冠深致歡迎辭,隨後分別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常務副主席辜勝阻開幕演講;再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許又聲,以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開幕致辭。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也有出席。

蔡冠深:貿易戰影響港商

蔡冠深致辭時開宗明義提到最近的中美貿易摩擦升溫,難免削弱香港轉口及離岸貿易功能,對經營轉口貿易及加工貿易的港商影響較大,其他如運輸物流、金融保險等也受牽連。中總已經關注有關形勢,時刻向特區政府反映意見,例如就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總希望當局推出中小企特別應急基金、設立一站式資訊與支援平台,長遠加快產業多元化發展步伐,以給予香港企業全面支援,並締造更廣闊發展空間。

林鄭月娥在開幕演講中指出,香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香港可擔當融資及專業服務平台,並進一步加強香港的橋樑角色,連繫內地與其他經濟體,包括海外華商,配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林鄭月娥:發揮香港所長

她說,香港是全球公認的最自由經濟體,有廣泛的人脈和豐富國際經驗,資金、貨物、人才、資訊自由流通,加上友善的營商環境,讓香港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此外,香港各個領域,包括融資、法律、會計、規劃、設計、工程、項目管理等的專業人才薈萃,服務專業化,可作為海外華商「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專業服務平台。

香港是國家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的金融中心。香港擁有完善透明的監管制度、成熟的資本市場及穩健的市場基建,並匯聚金融中介機構及專業人才,可以為「一帶一路」提供基建投資及融資,作為基建融資中心。另外,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服務,包括人民幣結算、融資、資產管理和保險產品,作為「一帶一路」項目人民幣資金和風險管理平台。

林鄭月娥說,「香港擁有多家跨國保險經紀公司和再保公司,有豐富的經驗、國際化的專業配套及強大的業務網絡,能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適合的風險評估、管理和支援。海外華商如果以香港作為國際業務的總部或者是財資中心,我們會為財資中心的業務提供稅務優惠。我們同時已經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下面設立了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匯聚主要持份者,共同促進基建投資及其融資。」

明確定位提升灣區競爭力

除了「一帶一路」建設外,香港也正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以及蓮塘 / 香園圍陸路口岸等大型跨境基建相繼完成開通,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已完備。此外,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正不斷推進,國內海關總署與香港海關合作,實施統一粵港載貨清單、查驗結果參考互認、跨境快遞通關對接,大大提升大灣區的營商便捷及投資環境。

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發展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條件,只要三地能充分發揮互補的優勢,明確各城市的發展定位,必定能提升整個灣區的全球競爭力。例如香港既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也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同時在專業服務享有明顯優勢;深圳則是集聚內地創新科技資源和人才的樞紐。再者,廣東省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產業帶,其中各城市間已有分工:例如廣州與深圳著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佛山和中山則著力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只要粵港澳三地能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必定能提升整個灣區的全球競爭力。

大灣區建設到底能為香港帶來甚麼機遇呢?林鄭月娥認為起碼有以下兩方面:第一,香港近年面對產業結構缺乏新增長點的問題,大灣區可以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促進經濟產業多元發展。第二,香港的社會發展,包括住房、安老、土地受到一定的制約,大灣區可以為香港市民追求更美好生活提供一個廣闊的腹地。

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為此,特區政府目前在推進大灣區建設有三大重點工作。第一,是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今年五月,在習主席親自批示下,科技部和財政部公布了新政策,讓香港科研機構能直接申請「中央科研資金計劃」項目,款項可以在香港應用,實現了科研資金「過河」,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打下強心針。

第二,是便利香港的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的優勢產業提供極佳的發展機會,特別是在醫療和教育產業兩方面,廣東省在這些產業有市場需求,雙方可互補不足。

第三,是透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和三個獨立關稅區,雖然大灣區基本上已經達到了貿易自由化,但無論是居民、貨物、資金和信息的流通,都還是有不少限制。我們會把握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突破舊有框架,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在這方面的工作,不但可以促進香港優勢產業在大灣區發展,其實亦與便利港人到內地發展息息相關。

許又聲:鼓勵僑商積極宣傳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許又聲致辭時,形容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正在從揮毫潑墨、整體布局的「大寫意」向著精雕細琢、具體落實的「工筆畫」方向邁進。

許又聲表示,面對「一帶一路」和大區兩大歷史性機遇,他向海外華商提出三點建議:首先,積極宣傳「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和理念,努力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政治互信與睦鄰友好的積極推動者。

第二,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的項目合作,希望僑胞們充分利用自身既熟悉中國、又熟悉住在國國情的有利條件,既當「紅娘」,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又當「新娘」,積極參與基礎設施、產能合作、商貿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等,勇於成為各領域務實合作的積極參與者。
第三,積極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發揮「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積極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努力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文明交融互鑒的積極促進者。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許又聲說,我們積極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動「一帶一路」與大灣區建設協調發展,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高水平國際合作的新平台。

許又聲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產業中心,有獨特的區位、先發、人文和服務專業化優勢。香港僑界素有「敢為人先、勇於開拓、情繫桑梓」的優良傳統。在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相信香港僑界定能在中國新一輪更廣泛的對外開放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聶德權:大灣區提升社會民生

在論壇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出,大灣區內部存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及三個獨立關稅區」,若要讓生產要素便捷流通,就要一個頂層設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便是順應此需要,透過國家高層領導統籌,並與各個單位共同研究政策突破與創新。

聶德權稱,大灣區發展不單是經濟產業發展,也包括社會與民生等的提升,特區政府期望大灣區發展成一個優質生活圈,打通人員、資金、貨物、資訊流動。他又指出,推動大灣區發展需要企業、商會、專業人士共同努力,特區政府則與中央部委、廣東省市政府、澳門政府等緊密聯繫,推動政策突破和創新,一起推動發展。

而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則在論壇上表示,「一帶一路」鼓勵的「五通」(即路通、民通、政通、商通及財通),正是今天應對複雜環境最堅強的後盾,因應國家發展大局需要,必須讓中央部委、內地省市、央企、國企和民企,了解香港不可替代的地位、優勢及可發揮的角色,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地位,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樞紐。

陳百里:增強與內地企業聯繫

陳百里更稱,特區政府未來會加強與內地部門合作,籌辦更多活動,增強香港與內地企業聯繫,拓展「一帶一路」的機遇;必須發揮香港人文優勢,鼓勵並促進三通,運用軟實力和「一國兩制」的優勢建立人脈和社會文化,使香港充分發揮作為國家對外最國際化的通道。
前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袁國強則提到,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獲得世界認同,若在「一帶一路」的投資過程中出現任何爭議,香港是進行仲裁的理想地方。而香港會計師公會代表陳凱表示,香港專業服務的優勢是「熟悉國際,了解國情」,無論是會計、法律等都和國際高度接軌,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同。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