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大灣區東西岸 實現創科協同發展


珠江河東和河西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面貌,前者充滿現代氣息,後者如珠海偏重傳統。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共建大灣區的重點合作領域。然而,由最初的「一廊十核多節點」到「一廊四城多核心」,以至月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在小組全體會議中提出,要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但從科技創新走廊的城市分布來看,珠江東岸的主要城市無疑是主力,反之,珠江西岸的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又如何融入科創走廊,如何實現大灣區科創領域的均衡協同發展,勢必成為另一個焦點。

二○一七年下半年,廣東省政府提出興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進而營造「一廊十核多節點」到「一廊四城多核心」等大計,到最近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將香港、澳門正式納入科創走廊中,擴大為「四核二十節點」空間格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形成。政策設計的升級意味珠三角與香港、澳門的科創合作將進一步深入。由此看出,推動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環。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是一條連接廣州、深圳、東莞,長達一百八十多公里,總面積超過一點一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帶,被正式命名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 這條創新廊道對標矽谷一零一公路、波士頓一二八公路等國際先進經驗,全力打造中國「矽谷」,成為全國創新發展重要一極。與此同時,《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畫》獲廣東省委常委會議原則通過,提出構建「一廊十核多節點」。「一廊」即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集中穗莞深創新資源,三市連成一個創新經濟帶;「十核」即十大核心創新平台,包括廣州大學城-國際創新城、東莞松山湖、深圳空港新城等;「多節點」是具有一定創新基礎,發揮示範效應,推動區域發展的創新節點。

升級成主導地位

事實,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聚集了大量高新科技企業、人才、技術、資訊和資本等創新要素,初步形成了沿廣深軸線高度發達的創新經濟帶。此經濟帶產業基礎雄厚。人工智慧、電子通信、互聯網、生物醫藥、基因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集聚了華為、騰訊、中興、大疆、華大基因等一批領先的科創龍頭企業。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一八年一月,註冊地在廣深莞三地的A股高新上市企業共計有二百五十六家。

廣深莞三地成為創枓要塞,加上香港及澳門的話,西岸更是相形見絀。

不過,從科創走廊的城市分布來看,主要以珠江東岸的主要城市為主力創新引擎,而除此以外,珠江西岸的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又如何融入科創走廊,實現大灣區科創領域的均衡協同發展?在《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畫》中,明確了珠江西岸各地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為重點,加強與廣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創新要素的對接,推動創新成果直接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轉化生產,助力廣深港科技走廊建設。 製造業和高端裝備的創新發展是珠江西岸的主流,因此在一七年的規畫中,珠江西岸的城市主要處於大灣區科創走廊的助攻地位。但近年來,珠江西岸的城市群在科創領域的布局緊密,相關政策和交通因素的推動,使其輔助地位進一步升級成主導地位。

今年一月廣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宣布廣州將以南沙為平台與港澳實現全方位合作,規畫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平台。選擇南沙不僅基於其已有的粵港合作基礎,一個獨特價值在於南沙位於珠江西岸的「地緣優勢」,恰好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與佛山、中山、珠海亦有聯繫。到今年七月,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考察南沙時指出,要將南沙建設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最早構想的「一廊十核多節點」幾乎都分布在珠江東岸,並未列入珠江口西側的南沙。

新布局別有深意,就是南沙不單止成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更是聯結珠江西岸城市群的「結點」,將西岸城市佛山、中山、珠海囊括進來,實現科創協同發展。進一步而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同時納入了珠江西岸的自由港──以休閒旅遊稱的澳門。近幾年,珠江西岸尤其是自貿試驗區戰略加持的橫琴島,在澳門的中醫藥產業創新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更為直接的動因是,連接珠江兩岸的港珠澳大橋啟動在即。

台灣中學生參加過矽谷機器人研習營後,一如魚躍龍門。

按之前的規畫,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約一百八十公里,加上約五十公里港珠澳大橋以及連接廣深港的高鐵長度,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將突破二百四十公里。這一長度約等於波士頓一二八公路與矽谷一零一公路的長度的總和。外界期等的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在科技創新上形成新的驅動力。

彌合兩岸發展差距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分析,珠江西岸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和珠江東岸的「超級創新帶」在廣州交匯融合,有助於彌合珠江兩岸的發展差距,從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均衡發展。現成的例子是,珠海、中山正計畫借助港珠澳大橋之便,進入科創快車道。中山與澳門的合作尤其是在健康產業方面,兩地提出共同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的目標。去年七月,中山和澳門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打造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首個大健康醫藥項目設想。一八年一月十日,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中澳簽署《關於共同創建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區合作框架協定》。 這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中提出的「支持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台」目標一致。

此外,佛山還借助「佛山一環創新圈」、廣佛同城化戰略,對接廣州創新資源。八月二日,廣佛兩市政府正式簽署《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據《協定》,兩市將發揮互補優勢,形成「廣州創新大腦、佛山轉化中心」格局,其中約一百五十三點五平方公里區域推進廣佛科技創新產業示範區建設前期工作已列入一八年工作計畫。

隨著珠江西岸城市群在科創領域的不斷發力,值得期待的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串珠成鏈的同時,「廣佛中珠科創走廊」是否能加速形成。到時,珠江東西兩岸各城市在科創領域的相互呼應,將進一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引擎合力。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