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博客・吳老闆筆記・資本政經

【港股專家】王贇:透視中國製造之痛:霧霾的元兇(上篇)


最近在寫第二產業的基本分析,提到中國整體科學根基薄弱、製造業技術落後的痛點。今天文章主要針對國內工業脫硫設備應用的荒謬情況,因為我想起了早些年前在北京感受的霧霾,而秋冬天將至,霧霾又會成為全民之痛。

對股票投資有什麼用處?在下篇會提及。

霧霾的成因

眾多報告和資料已經證明,造成霧霾的空氣污染物九成排放量來自發電廠工廠,而非汽車。當我們站在堵塞的馬路旁,聞著成千上萬車輛的廢氣,的確有衝動想將元凶推給汽車,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可能還記得內地知名傳媒人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但傳媒發佈的內容始終渲染成份居多,以引起迴響為目的,而非求真,更不講究因果和邏輯。因為真相在大眾眼中並不有趣,就如以下的內容,從來沒有人提過,連工程師也沒有提過,但即使行外人都能明白。

盲目附加的脫硫設備

霧霾的產生,主要來源於排放的煙氣,不論是根據常識,還是專業的試驗都可以證明,煙溫越高,煙升越高,越容易擴散。同時,煙氣溫度直接影響煙氣的濕度,濕度越大的煙氣,越難以擴散,也越容易形成霧霾。所以,煙氣的溫度對於擴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大家也明白為什麼北方秋冬的霧霾特別嚴重,因為煙氣溫度過低。

上個世紀,由於中國沒有安裝煙氣脫硫設備,火電廠煙氣排放溫度在130-150攝氏度之間,在這個溫度下的煙氣屬於幹煙氣,容易擴散,不易形成霧霾。這種情況下,雖然大量含硫含氮化物的煙氣排放到大氣中,但通常不會導致煙氣在低空聚集。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記憶中的童年都是白天藍天白雲,晚上星光燦爛。那時雖然沒有這麼複雜的環保設備,但是煙氣排放溫度高,不容易形成霧霾。當然,以前的污染物只是到了更高的大氣層積蓄,短期內對人沒有影響而已。為了控制酸雨,本世紀以來,中國提高了環保要求,引進國外的脫硫技術,煙氣脫硫開始在火電廠普及。

中國製造,粗疏蒙混?

中國能源消耗主要是燃煤,最大的燃煤用戶是電廠鍋爐。電廠鍋爐全部裝了煙氣脫硫,並且超過90%是濕法脫硫。濕法脫硫之後的煙氣溫度在30-50攝氏度左右,濕度在100-200克/標準立方,而我國大氣的平均濕度僅為9克/標準立方,所以鍋爐濕法脫硫排煙濕度為大氣平均濕度的10倍以上,溫度比脫硫前低80-100攝氏度。

按照煙囪設計準則,由於污染霧濃度降低,脫硫後煙囪通常只有原來幹煙囪高度的一半,煙囪高度降低、濕度增大,使排煙難以擴散。排煙溫度過低、濕度過高、煙囪設計矮短,這些都反映了中國人對科學理論應用的不加思索,粗疏蒙混。

更失望的是中國製造的脫硫裝置,在脫硫流程設計和設備本身都出現了問題,下篇會詳細講解。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