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創業家・名人系列・著名品牌

彭耀佳 X 魏華星 在時代中開創新機


由Green Monday 發展至Green Common,令香港人日漸注重綠色生活。

怡和控股副行政總裁彭耀佳,與SVHK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華星,來自社會上兩個不同領域,前者是大企業的傳統香港精英份子,後者來自資金向來短缺的小公司、社企,然而二人都擁有「十大傑青」的身份,一樣在獅子山下成長,在各自的領域上貢獻社會。二人亦因著這個「傑青」身份而連結起來,促成了這次難得的訪問。

Text / Jerry Hui Photography / Cheung Chin Yui

位於中環的怡和大廈,舊稱康樂大廈,樓高52層,由置地公司興建,於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樓,落成後亦成為上世紀70年代香港及亞洲區最高的建築物。怡和大廈在建成45年後的今日,已逐漸被四周圍新建成的商廈群遮蓋,但依然以巨大的圓形玻璃窗為建築特色,在舊一代香港人心目中留下難以磨滅的位置。這次訪問,便於怡和大廈,彭耀佳的大班房內進行。

E:Capital Entrepreneur

彭:怡和控股副行政總裁彭耀佳

魏:SVHK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華星 (Francis)

昔日今日的傑青

E:翻查資料,兩位「傑青」的獲獎年份原來已相隔12年,彭生是在1999年獲獎的,Francis則於2011年獲獎。從年份上看來,彭生的獲獎年份是有點遙遠了,還記得當時的情況嗎?

彭:我自己一向所做的,都是為了社會,並不是為了得獎,就算在獲獎後,我的人生處事態度、工作、社會上的崗位,仍是一如既往的做法,沒有很大分別。我不會為了獲獎而去改變自己,亦不會因為獲獎後而刻意改變自己。當然,在獲獎的一刻,是感到很開心的,因為那是對我多年工作的一種認同,並且開始有了一個新身份,就是「傑青」。成為「傑青」後,因為別人都得悉我的「傑青」身份,因此無論是自己講出來或做出來的,都要份外謹慎,要對得住其他所有「傑青」及其背後機構,亦要時刻記住,自己是多了一份責任的。但基本上,我沒有因為得獎而做多了或做少了,因我一直都是如此去做的。

E:對很多人而言,「傑青」是一個光環來的,而藉著這個身份,會否對你的日常工作有所幫助,推動你更加努力向上爬,成就今日的社會地位?

彭:一定有的。因為成為「傑青」,身邊的人總會對自己有所期望,但我還是那句話,因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得獎的,故此我的人生信念、取向、做事方式,還是一如既往,不過會時刻記住要努力為社會做點事。

E:1999年至今,已近二十年,你還希望身邊的人記得你的「傑青」身份?

彭:我認為他們是否記得,是不重要的。任何希望為社會做事及關心社會的人,是不會介懷別人是否記得這個「傑青」身份,最重要還是自己是否真心想幫人。

E:相對彭生,2011年獲獎的Francis,應該較記憶猶新吧?當年獲獎後,成為「傑青」的一份子,對你往後人生或事業發展有何影響?

魏:當然是有的。我們只是一間很小的初創機構,在7年前,整個社會對社企這個概念其實所知不多,而我們已經由2007年開始講起了。「傑青」這個獎項,很能代表到香港的一些價值,而當年能夠獲獎,亦證明了我們的工作是得到了社會上一些主流的認同及肯定。香港的價值是會變化的,但一些早已認同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傑青」這個獎項,亦令我明白到,原來做社企,其實亦不算太邊緣化的,社會上是有很多人支持我們,認同我們以商界結合社會服務,行出一條中間的路。「傑青」亦是一份推動力,發現原來是有很多人注意到這件事的,因此我並不認為是自己一個人去獲獎的,這個獎,其實是代表社會對一大班change makers的一份認同,大家都是想為社會打造出新的東西,而這在某程度上亦體現了香港價值。

體現香港價值

E:彭生,你會認為,甚麼是香港價值呢?

彭:每一代人,都會對「香港價值」有不同的詮釋,但仍有很多人覺得,《獅子山下》這首歌,就是唱出了香港價值。首歌唱出了香港精神,以及背後的一些理念,如互助互愛的精神、不斷創新、打不死的精神等。

E:亦因為本著香港精神,令香港人都努力工作,不斷向上爬。彭生你是打工皇帝,有何打工心得?

彭:打工,我認為最重要是做到最好。無論身處任何崗位,皆要體現香港價值,就是一定要努力去做,做到加零一,令做出來的成績,既令顧客滿意,股東方面又可以有合理回報,同時間亦要與同事和諧共處,建立一個開心的工作環境,藉此締造三贏局面。我打工就是常抱有這個理念,只要有三贏,就有更好的未來及前景。

E:Francis,你又有何看法?其實你在創立SVHK之前亦是打工皇帝來的,在集團擁有高薪厚職,不過人各有志,最後投身社企工作。

魏:我從「傑青」的平台上去看,有很多「傑青」的前輩,包括彭生,均來自各行各業,但他們有一種普遍的價值,就是在自己的專業以外去貢獻社會。我覺得香港人其實是很可愛的。我做社會創新,跟不同的社會界別合作,當中有大企業,亦有投資者,大家均表達了很多創新意念,因為大家都認為,在每日營營役役的生活以外,亦要講生命(價值);大家都想活出《獅子山下》的精神,是一同守望相助的。在舊時代,是多一些這種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的,後來隨著社會不斷變化,便少了這種關係,但我覺得,只要透過某些新的平台,如「傑青」,可以藉此鼓舞多些人,在想自己之餘,亦可以多關心社會,為社會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彭:其實香港人是很有同理心的,雖然大家都在比較,下一代不及上一代好,但香港仍有很多慈善活動,是有很多香港人支持的,如每星期的賣旗活動,又或者每當外地突然發生一些自然災難,香港人都很快一呼百應,又捐物資又進行籌款,因此從這方面來看,香港人仍是不錯的。現在可能因為電子媒體的出現,令社會上多了不同的聲音,但香港人基本上仍是一班有文化、有修養,願意照顧別人的群體來的。

把握成功的機遇

E:近年講得最多的,是社會上的機遇。上一代人機會多,有夢想易達到,但今日社會上,有很多人已失去夢想,有些更是連夢想都不敢去想了。

彭:那是與時代有關的。有些人會說,李嘉誠以前可以做到的,今日已做不到了。當然,今日的機會,與李嘉誠的時代所出現的機會是不一樣的,但我並不認為這一代人就此失去了任何機會的,如GoGoVan創辦人之一的林凱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在屋邨長大的,後來去了美國,以半工讀方式完成學業,然後回流香港創業,幾經失敗後創立GoGoVan,目前已是一間很大規模的創新企業了。他亦是年青人來的,亦不是含著銀鑰匙出世的,但最終仍能把握當前的機會,獲得成功。事實上,香港仍有很多這類成功故事,又有很多Startup創新公司,而且不是少數,只是大家沒有留意而已。因此我覺得,這個時代仍有機會給予年青人的,大家不要灰心,只要創業,一定有機會成功的。

魏:我會認為,今日去討論社會上的機遇,很多時都是帶點負面的。不同時代的年青人,對「機遇」都是有不同的看法。當有些大企業、Startup說提供了工作崗位給年青人,卻沒有太大市場迴響時,說年青人不珍惜之際,卻有很多年青人來我們的地方工作,而且更是日日夜夜地辛勤開工,毫不介意。這說明了大家擁抱的價值觀是不同的。這一代年青人,比起上一代,家境不算差,而這一代人常講的是大公主義,講公平公正,每個人都要有某種自由。我們觀察到,有很多人都在講,社會若要變得好些,不止是由政府去找解決辦法的,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去思考,而一旦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喜歡又有滿足感的,就會重新去界定甚麼是「成就」,而這亦是「傑青」的責任來的,如何在時代的變化中,定義出我們對下一代的寄望。

一起在黑暗中發光

E:貢獻、回饋社會,是一生的事,尤其你倆擁有「傑青」的身份。我們說了很多社會的變化,既然時代是如此急促地變化,你們又如何調整在社會上的角色?

魏:對,世界是變得太快了,我們可以如何去適應呢?那除了被動地面對改變之外,其實亦可以多走一步,為未來帶來改變。我們做了十年社企,產生了鑽的、Green Monday、光房 (要有光)等多個項目,至去年我們正式宣布,放棄社企的身份,從此不再講社企,希望可以大膽一點,走得遠一點,並走進主流,直接與商界展開合作。因為我們認為,做了十年社企後,未來的十年,不是單憑社企的角色是可以帶來改變的,我們要在社會上增加影響力,亦有很多企業願意與我們合作,而通過這種合作,相信可以帶來更多變化。在改變角色之餘,我們亦同時堅持自己的心,在過程中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同擁抱香港價值。

彭:我們跟SVHK的性質不同,我們是主流企業,但一樣可以盡社會責任,持續發展。做慈善,傳統的做法是捐一張大支票給公益金,但目前這種做法已有所改變,雖然仍然照捐錢給公益金,但亦同時創造不同的空間去幫助社會。我們曾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覺精神病康復者是最受社會及大眾忽略的一群,社會人士對他們有太多誤解,以致沒有太多機構去幫助他們,於是公司便選取了這個被社會最忽略的一環,動用集團的資源去幫助他們,如每年舉行的《鼠戰中環》,就是為有關機構進行籌款。另外我們又開設中途屋,令精神病康復者在離開醫院後得以入住,藉此重新學習如何融入社會。精神病康復者難找工作,一般僱主都不會聘請他們,因此集團每年又與NGO合作,為他們設立一些基本職位,為期6個月,如此他們便可以得到由怡和集團提供的CV及工作報告,方便他們未來尋找新的工作。為了幫助他們在公司入職,我們的同事亦要接受培訓,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而各同事均樂於參與,認為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來的。怡和雖是英資企業,但大部分業務都在香港,並以香港為總部,因此集團亦關心香港,對香港充滿了抱負,希望make a difference。

魏:相對你們,我們的規模是很小的,公司只有十多人,因此我們的作用猶如是candle in the dark room。

彭:那要講幾方面的配合,香港最多的就是中小企,若果每間中小企都關心社會,都在黑暗中點起爉燭,那就會很光亮的了。不論大公司或小公司,其實都可以從不同的角色去推動社會的。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