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中國・海外・香港

樓市速報:內房變招攻港 撐起高樓價


保利置業的龍譽項目,被指圖則方正,用料高級,顯見保利攻港志在贏得好口碑。

自中國政府的資金外流限制政策推出,近一年內房於本港的賣地市場大為收斂。然而,內房並非真的撤出香港,只是換過形式,從高調地買官地轉為低調買殼、收樓繼續攻港。分析認為,部分內房來港,是為了打造品牌效應,鋪路走出國際市場,加上本港市場稅務較低,亦未有限購、限價等層出不窮的政令,讓內房不嫌其貴,繼續來港買、買、買。在內房對本港熱度不減下,繼續為本地樓價形成一度強大支撐力量。

內房近期幾近絕跡於本港土地拍賣市場,但攻港行動未有歇止。本週市場盛傳由周壽臣家族後人持有的壽山村道39號屋地,已以60億元易手,傳買家為中資華潤集團,若消息屬實,將成為全港私人屋地新地王。項目現址為「住宅(丙)類」用途,佔地面積約92,087方呎,最高地積比率為0.75倍,可建樓面69,065平方呎,每呎售價約8.68萬元。業內人士指,屋地具重建價值,重建後洋房每呎售價料可高達15萬元。另外有媒體報道內房公司萊蒙國際(03688)主席兼大股東黃俊康,自2010年起就以私人名義投資至少逾4,400萬元,買入鄰近郊野公園的西貢荔枝莊逾247幅地皮。

雖然萊蒙回應上述交易為主席私人投資,但萊蒙近年的確積極攻港,自2005年起買入元朗及上水農地,今年3月又斥資4.8億元向亞洲聯合基建(00711)(前稱俊和)買入九龍塘窩打老道低密度住宅項目六成權益。截至2017年底該公司64.66 萬平方米土儲中,香港土儲建築面積共佔了總體的5.3%或3.44 萬平方米(約37 萬平方呎)。

早年本港市區靚地主要都是七大發展商之爭,然而數年前,內地國企和民企大舉來港搶地,當中尤以海航在德高價取四地,轟動市場。而在二○一七年上半年,政府所批出的5幅住宅地,全部均由中資奪得。隨著中央限制內地企業走資,中央在2017年8月份公布《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明確規範了內房企業在境外購買房地產等業務,避免出現資金流外的現象。加上有傳本港發展商向中央「告狀」,近期中資來港投地已大為收斂。

有傳本港發展商向中央「告狀」,以致近期中資來港投地已大為收斂。

隱身官地拍賣

如5月初的油塘通風樓住宅項目,雖然是鄰近地鐵站的市區海景住靚地,但入標全為「土炮」,包括新鴻基地產(00016)、恒基地產(00012)、英皇國際(000163)及遠東發展(00035)等,一眾內房如中信泰富、碧桂園(02007)、萬科等蹤影杳然,最終由信和置業(00083)則夥資本策略(00497)組財團入標。

然而,內房在雖然在拍賣市場上有所收斂,但並未真正放棄香港市場,只是變招攻港。當中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買殼」入股投得官地的公司。如5月尾內房佳源國際(02768)首度進軍香港,以總代價26.2 億元向「舖王」鄧成波入股3個項目,入股3個項目,分別為屯門菁雋、新合里及葵涌成功中心70.1%權益,涉及作價約26.2 億元,當中已支付約6 億元初步按金。

其中屯門「龍牀盤」住宅項目菁雋前身為官地,在2014年由亞洲聯合基建(00711)及益兆興業投得,2017年7月以約12億元全幢易手給波叔。最終佳源藉與波叔設合營公司,以協定價9.38億元向波叔收購菁雋住宅等部分,按佳源應佔合營70.1%權益,估計代價約6.58 億元,而波叔持貨約10個月,已賺約1,482萬元。

另今年1月,內房龍頭中國恒大(03333)亦透過股權轉讓、以約66億元向恒地購入屯門管翠路住宅用地,首度進軍本港住宅市場。此外,碧桂園(02007)去年9 月以24.41 億元向宏安地產(01243)購入馬鞍山白石耀沙路地盤60%權益,當時折合每方呎樓面地價達1.05 萬元,遠高於宏安去年6 月以市傳約26.3 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6,787元向中城建及亞洲聯合基建(前稱俊和)的收購價,每方呎樓面地價3 個月內大升55%。

收購舊樓重建

此外,亦有內房向本港的舊樓市場埋手,大手收購作重建之用。如今年3月,中國奧園地產(03883)首度來港,就斥8,000萬元收購西半山舊樓燕貽大廈數伙,擬重建發展,而是次收購呎價介乎2,851.3萬至3,042.8萬元,較市價高約六成。內房龍頭發展商之一雅居樂(03383)近月亦收購了九龍塘龍圃別墅及魚涌英皇道合作社舊樓單位,合共涉逾11億元。易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洪聖奇認為,大型內房瞄準舊樓改造市場的原因是舊樓收購成本低,項目獲利空間較一般市區項目高,比如中國海外(00688)開發的西半山曉譽,毛利率就高達53%。

萊蒙國際主席黃俊康以私人名義收購西貢荔枝莊逾247幅地皮。

雖然有政府的限制令,加上本地地價價錢已不菲,內房對本港房產仍然不離不棄。有熟悉中港地產的本港上市的內房高管指出,本港市場其中一大吸引之處是淨利潤高於內地。內地從事地產業務須繳納的土地增值稅、流轉稅及利得稅非常高。利得稅方面,內地為25%,而香港僅為16.5%;而香港沒有土地增值稅,內地則會就土地增值部分徵收30%至60%的增值稅;香港亦沒有流轉稅,內地則為8%。

除了以上3大稅外,香港住宅開發的毛利率普遍介乎20%至30%,而近年內地住宅開發毛利率不足20%,甚至部分僅10%或以下。在內地稅制下,計及利潤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後,淨利潤率僅約10%,有些甚至低至3%、4%。本港發展商的平均利潤率達25%以上,故對內房來說是相當吸引的。

此外,分析指出,部分內房來港投資項目主要是因為帳面有錢,這些錢若匯款回內地,需要1%至2%手續費,加上目前在港買地的錢與在一、二線城市差不多,故來港投資項目,而且香港雖有辣招,但沒有如內地般,有的調控樓市,限購、限貸、限售等層出不窮的措施,發展商不用擔心未來難以出售等風險。另外,部分內房來港投資,只志在做好品牌,為海外項目鋪路。比如保利置業(00119)早前推售的龍譽項目,被指圖則方正,用料高級,不同於本港發展商作風,顯見志在贏得好口碑,打造品牌效應。

年內推出8盤

內地發展商近年蜂擁來港搶地,今年開始踏入首個推盤高峰期,多達8個內房持有的新盤有機會年內出籠,合共提供多達5,500伙,市值料高達500億元或以上。其中早年已搶先攻港的中國海外,繼近年開售啟德1號等項目後,今年亦部署在港開售兩個新盤,包括大埔山塘路項目,提供多達1,500伙,預料有機會第4季開售;另同系飛鵝山豪宅項目亦計畫年內登場,提供5座洋房,每座面積3,000至4,000方呎。

若有關的新盤賣出好成績並贏得好口碑,相信內房來港熱情將會持續,而且雖說中資減少投地的興趣,但因積極涉足收樓市場,相信將繼續支持本港樓價、地價,如田生地產主席區永華亦曾指出,中資公司收樓,出往往價較港商還要進取。以深水為例,他們每呎出價普遍達約1.1萬至1.2萬元,較本地發展商出價約9,000元高出逾20%。再加上內房企業眾多,即使每間輪流來港收購一兩個項目,亦已足夠撐起本地樓市一段日子。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