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微信攻德國 追近支付寶


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跟德國電子支付服務商Wirecard展開合作。

早前微信支付跟德國電子支付服務商Wirecard展開合作,這讓微信支付正式落地德國。其實除了德國,微信支付為了趕上自二○一五年便布局歐洲的支付寶,已加緊在英國、法國等地布局。兩大支付巨頭逐鹿歐洲,只因當地近年為中國觀光客熱訪之地,更帶來了百億美元消費額,自然讓人垂涎。不過,分析認為,由於文化差異、信任度問題,兩大中資支付系統若想進一步在當地落地生根,打入本地人市場,跟Apply Pay等一爭天下,並非易事。

於騰訊控股(00700)旗下的微信支付是中國領先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工具,現時微信支付擁有超過六億名綁卡用戶,相當於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四成的份額。至於其相連的微信通訊程式,更擁有超過九億三千八百萬名月活躍用戶。至於Wirecard則是一間德國電子支付服務商,在歐洲範圍內提供領先的支付結算等服務。在支付過程中,Wirecard作為收單行,為不同的商家綜合所有的交易,並通過收單模式集中處理交易,根據今次合作關係,Wirecard將為歐洲商家開啟了極具潛力的中國客戶市場。

Wirecard指出,中國遊客是歐洲國家重要的旅遊增長來源。平均每位中國遊客的花費達到三千歐元,這一個數位還在不斷增長,中國遊客特別熱衷購買名牌衣服、珠寶和腕表、化妝品與家用等產品。而隨著中國消費者愈來愈習慣於移動支付,而非銀行卡支付,歐洲商家向他們提供這種支付方式,會吸引更多消費者。

深入歐洲內陸

除了德國之外,在去年十一月,微信支付亦登陸倫敦消費地標之一的肯頓市集(Camden Market)。作為龐克(Punk)文化的發源地,這裏有眾多風格各異的店舖吸引著世界各地觀光客。卡姆登市場運營總監戴維斯指出,每年有數十萬中國遊客來到倫敦,提供微信支付服務,有利於吸引更多遊客光顧店鋪、攤位和餐廳。

德國消費者的支付使用偏好中,現金遙遙領先。

另外,去年九月,法國巴黎銀行在巴黎老佛爺百貨集團旗下位於巴黎的兩家旗艦店——巴黎老佛爺奧斯曼店(Les Galeries Haussmann)和巴詩威.瑪萊店(BHV MARAIS)提供微信支付服務,並將逐步在其他歐洲地區引入微信支付。

微信如此努力,只因要趕上早在二○一五年已進入歐洲市場的支付寶,支付寶是阿里巴巴系的電子支付系統,目前用戶超過五億二千萬。在海外,支付寶已於機場免稅店、大型百貨公司及退稅等方面為出境的中國遊客服務。而在歐洲的營運亦有一定的基礎,支付寶業務運營主體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目前已在英國、盧森堡等地設立分公司。集團副總裁彭翼捷指出,支付寶已跟巴黎銀行、巴克萊銀行、裕信銀行、SIX、Wirecard、Concardis、Ingenico等機構達成合作,共同推廣支付在歐洲的服務。其中,巴黎銀行、巴克萊銀行、裕信銀行、SIX目前在歐洲接入的商戶總數為九十三萬家,未來支付寶用戶可在這些歐洲商戶的門店進行消費,更有望與在中國一樣,以人民幣完成支付。

其中通過同德國支付服務商Concardis的合作,則可以在包括麥德龍、奧樂齊超市、道格拉斯及各大型連鎖酒店等,二十多萬間德國商家門店使用支付寶付款。支付寶更開始進入一些歐洲本土化商店,如德國知名的Rossmann藥妝日用品店。

志不在當地人

兩雄搶入歐洲市場並非為了挑戰三星支付、Apple Pay等早在於歐洲市場的流動支付系統,而是瞄準大量湧進歐洲、花錢不手軟的中國觀光客。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二○一六年,中國遊客在海外消費總金額為二千六百一十億美元,位居全球之首。而由於中國到歐洲的直航能力逐年提高,過往三年,每年都有百分之二以上的增長,加上中國出外簽證愈來愈便利,更有部分歐洲國家向中國遊客提供落地簽,甚至免簽,造就了中國旅客歐遊的熱潮。

支付寶早於二○一五年登陸歐洲。

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在歐盟議會旅遊會議上指出,自旅遊目的地(ADS)協議簽定以來,中歐旅遊交流人數年均增長百分之十點六。總計二○一六年,訪問歐盟各國的中國公民為三百四十九萬人次,為歐洲帶來了一百一十四億九千萬美元的收入。

而根據《歐洲時報》的調查調顯示,近三年來,赴歐旅行的中國男女遊客以八十後為主,平均年齡均在三十歲以上。其中二○一七年女性平均年齡是三十三歲,男性平均年齡是三十五歲。分析認為,這一年齡層的人群收入較高、對旅行的品質要求也更高,不僅對目的地的住宿、餐飲的服務有較高的要求,在出行時交通工具的服務也有相應的需求。事實上,「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指出,每名中國遊客在歐洲的平均消費為三千歐元。

除了「自己人錢自己賺」之外,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研究報告二○一七》認為,中資電子支付企業遠走海外布局,還有兩大作用:一是通過戰略投資,經驗輸出,入股國外的流動支付企業;二是通過中國遊客出國消費行為,向國外商家推廣移動支付服務,進而改變外國本土對中國移動支付的認知和接受度。

移動支付已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

各地習慣不同

事實上,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言,雖然它們在中國擁有數億的龐大用戶,但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依然不太高,因此,與歐洲品牌通力合作,可望擴大其影響。不過,由於文化差異等因素,中資支付系統如要在歐洲進一步發圍亦非易事。歐洲固然有挪威、芬蘭等零現金國家,但有關國家本身已相當成熟的支付系統,外來系統要打入並不容易。至於歐洲另一些國家,如德國卻仍是使用現金為主的國家,其無現金支付發展緩慢而保守,要打入有關市場同樣困難重重。

據PwC《(德國)移動支付二○一七年報告:消費者究竟要甚麼?》中,德國消費者對於支付方式的使用偏好中,現金遙遙領先,佔百分七十二,在線支付佔百分之四十二,而智能手機交易僅佔百分之五。即使是在線購物,據德國數位經濟協會Bitcom二○一六年資料,比例最高的交易方式居然是賬單(商家寄賬單,顧客再匯款),佔百分之七十,其次才是電子支付如PayPal,佔百之六十七。這跟艾瑞諮詢估算,中國二○一六年的非現金交易,滲透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二點二,有著天淵之別。

PwC報告分析,這可歸結為安全考慮,德國人對隱私,個人資訊保護等相當謹慎。由於現金不需要出具任何個人資訊,固被視為最安全。另外,Statista做了一個「移動支付在德國至今沒有建立起來的決定性因素」的調查,亦發現德國喜愛使用現金的首要原因是出於安全考慮,害怕網路詐騙,資料偷竊等,其次是由於市場上太多不夠知名的提供商,沒有一個統一的市場標準。可見,若中資支付系統想打入當地市場,先要取得德國消費者的信任,但這又談何容易?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