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中小企迎csv 共覓多贏?


共享的概念近來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並從共享經濟(The Sharing Economy)的原點,發展至其他模式如「共享單車」、「共享服務」,當中多少滲透有利社會利益的成分。繼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出現後,有美國學者提出一項嶄新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簡稱CSV)概念,是從產品、市場、供應鏈等方面入手,將公司成就與社會進步連繫起來,本港商界也跟隨外地趨勢,按此理念回饋社會,達至創造真正「共享經濟」的價值。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傳統經濟學理論中,廠商及企業無不以「利潤最大化」為原則,也是符合現今資本主義核心思維。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理論,主要討論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機構及個人是否有責任對社會作出貢獻,企業思維不應只負責賺錢及交稅等,企業基於商業運作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想法,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考量等。

在過去十多年,歐美各國出現了一些反思、探索和運動,以積極推動從「股東至上」轉為「持份者為本」,推動商界逐步履行CSR,以改善企業的大眾形象及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近年來,有商企更進一步向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s,簡稱CSV)之路進發;另有部分商界直接建立社會企業(社企)和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s,簡稱B Corps或B型企業)等公益目標機構(Social-Purpose Organizations, SPO),期望真正回饋社會。

CSV有別於CSR

現時在世界各地已開始提倡共享價值(Shared Value)經濟模式。要談創造共享價值,不得不談兩位提倡者:哈佛商學院學者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與克瑞默教授(Mark Kramer)。究竟甚麼是CSV?2011年,Michael Porter和Mark Kramer在學術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中撰文指出,近年企業屢屢被指責為社會、環境等問題的製造者,而解決之道,是從產品、市場、供應鏈等方面入手,將公司成就與社會進步連繫起來,創造「共享價值」。Michael Porter指出,企業在處理社會的需求與難題時,不但創造經濟價值,也為社會創造價值。共享價值並非社會責任、慈善事業,而是取得經濟成就的新方式,簡單而言就是「用好的方法賺好錢」。

Michael Porter和Mark Kramer皆認為,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SR)是一個錯誤的命題。首先,企業不應該自行對號入座,將自己的所作所為假定是「與民為敵」。其次,亦不要像大多數企業般,將CSR當作行禮如儀的公關例行習作。他們續指,企業和社會並非必然對立,正如競爭優勢與創造共享價值也沒有矛盾。反之,創造共享價值的框架,就是要將企業放置在一個正面位置,亦同時為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找出路。

另有學者指出,CSV的概念與CSR其實十分類近,皆含有回應社會需要的元素。前者更能透過企業營運,直接回饋社會的需要;但後者一般被視為幫企業打造形象,或是補償主要業務可能造成的社會成本。CSV則是將社會利益直接納入企業運作的核心。若是將社會利益融入企業經營核心,CSV在理念上其實與社會企業(社企)更為接近,後者也是以達致社會目的為基本目標,其所得的利潤,主要用於再投資本身業務,滿足社會需求。

在外國企業應用的CSV案例中,美國雀巢公司是一個成功範例。雀巢CSV計劃重發主要包括在原材料採購環節,雀巢與農戶合作,提供免費及長期的培訓、技術支持,幫助農戶提高原材料的質量和產量,再以具競爭力的價格直接從農戶處購買原材料。在理想的運作模式下,企業在營養、水管理及農業社區發展方面,幫助農民建立直接分銷渠道,提升產量與收入,與社會實現共贏。正如雀巢集團主席Peter Brabeck-Letmathe曾表示:「『創造共享價值』是明智的策略性思維,提出這種思維的商界領袖均有志為股東締造可持續價值,而且懂得如何與社會溝通和進行社會投資,為業務帶來長遠的成功。」

在亞洲,以日本茶葉生產商伊藤園為例,該公司與低收入農夫合作,提供現代化水利設施,讓他們在已廢棄的農地上種茶葉,並由企業全數回購,不但活化廢棄農地,又可提高農夫收入,在企業角度亦得到有質素保證的茶葉。教育及培訓的元素,正正包含著CSV核心理念。

港推動CSV 仍屬初階

在本港,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是一個新概念,特區政府近年亦推廣一項「創造共享價值」的全面計劃,並透過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這一個平台,鼓勵商界積極參與。去年社創基金舉辦首個CSV論壇,提供平台讓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及決策者討論創造共享價值概念如何在香港應用。

在論壇上,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在過去數十年間成功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但也形成很多深層矛盾,如基層貧窮化、青年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人口老化加速等,若不能盡早緩解,將損害本港和諧社會。她表示,這些社會問題若單靠政府、商界、學術界或社福界等任何一方都難以獨力解決。「共享價值」合作平台的目標正是透過集合各界力量,包括商界、社福界、教育界及各銳意創新的人,利用不同企業及機構的經營方式,共同找出方法扶持弱勢、創造社會資本,以創新的理念解決社會需要。

CSV提倡者Micheal Porter於論壇上指出,香港有條件演化出創造共享價值的模式,前提是企業首先要破除「尋求利潤與造福社會勢不兩立」的成見,然後再運用創業家精神,去逐一審視共同的社會挑戰,尋求有盈利模式的答案。

Michael Porter進一步說明心目中理想的CSV關係:牟利的商業機構和非牟利的社會服務的角色的差異將會越趨模糊。如以商界由傳統的慈善基金會,只管捐款就算完成了責任,到後來發展出企業公民的意識,要兼顧各項社會責任,再進一步的演化,企業應該把解決社會問題視為商機,透過謀取利潤建立可持續的營運模式;非牟利的社會服務機構也可以透過轉型成為服務提供者,以社企模式在自由市場中建立出一個可持續的營運模式。

在商界層面,綜觀香港絕大部分企業,現時仍選擇以慈善捐助或參與義務工作,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為主,雖然已經有企業嘗試實踐CSV概念,但案例仍然較少。這可能是由於CSV概念尚新,有待進一步推廣。要談在本港企業實行CSV較成功的例子,友邦香港(AIA)是其中一個例子。

AIA認為,CSV正是公司一個重要的長遠業務策略方向,亦切實體現了創造共享價值的精髓,並提倡健康生活作為回饋社會。AIA早前推出「AIA Vitality 健康程式」,透過實際的即時保費折扣和一系列的獎賞優惠,以及層出不窮的推廣和贊助活動,鼓勵客戶以至全港市民一起做運動,實踐健康生活,為市民、保險公司以至社會締造三贏方案。從個人角度看,身壯體健不單止可節省個人的醫療開支,而且更可提高生活質素;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受保人身體健康亦可減少索賠,從而減低增加保費的壓力;從整體社會而言,如果患病入院人數少了,配合醫療保險將病人分流至醫院,能有助紓緩現時醫療系統所承受的沉重負擔,從而達至三方同時受惠的局面。

興迅建共享平台 培育本地設計

在香港,已經有少數中小企業嘗試實踐CSV概念,如成立於1996年的興迅集團,一直從事成衣設計、印花、成衣生產業務。2013年,創辦人張益麟(Alan)眼見集團在快速時裝代工生產業務有見頂的跡象,曾考慮把整條生產外遷鄰近較低成本的地區。他去過東南亞各地視察,但基於產業鏈未能配合,加上整個團隊欠缺海外營運經驗,故打消外遷念頭,結論是留在內地始終最能發揮公司的速度優勢,決定把部分工序回流香港生產,延伸原有產業鏈。

他更借用本港的製衣及設計技術及資訊流通便利,斥資約3億元在荃灣自置廠房,訂立創意智慧工業發展計劃「TML」—To Make Locally,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設立綠色生產中心,引入數碼及3D打印機設施等,除預留空間配合原內地生產線,以應付未來個性化、智能化、小批量訂單的生產模式。此外,他又預留近2萬呎地方,建立共享創業中心,提供予不同設計師及有志創業人士,協助他們的生意、商務營運及網上銷售平台及支援,以增加其設計商品化及創業成功率。

張續指,中心至今已與20多年輕本地設計師合作,為其提供工作室及產品展示廳,不定期舉辦小型業界展覽,為本地設計師和零售商穿針引線。「公司與一些年輕設計師合作,合作範疇包括如動漫、玩具、零售及電影等,他們提供設計,我們與零售商接洽,各種合作模式都有可能,賺取利潤便共享收益。」

除合作生產成衣外,共享創業中心也涵蓋手機外套、袋及一般生活精品,協助其生產個性化及品牌化的製品;同時為他們開拓新銷售平台,例如O2O 體驗中心及協助他們處理知識產權問題。張益麟指出,計劃協助本地設計師創業,並聘用退休車衣女工及新來港人士,且可實踐「創造共享價值」(CSV),創造社會多贏局面。他說,「做生意不只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在追求盈利同時,各持分者均能獲益。」

張益麟坦言,TML去年曾接獲不少商業機構,如與主題公園合作,另外又有設計製作演唱會紀念品等訂單,此令他感到鼓舞。他透露,未來一年將為本地設計師尋找更多發展空間,籌備開設實體店,及與貿發局設計廊及PMQ等進行合作計劃。

身兼社會創業論壇主席的張益麟指出,財稅或善款捐贈,可實現財富再分配,但不能創造新價值和糾正破壞,新世代的營商思維應有新突破,從為股東謀取最大利潤,改為為持份者帶來最大利益。

Fimmick成立社企 傳承傳統手藝

企業去實踐CSV理念,資源多少絕對不是藉口,只要有自發「有心人」便可成事。數碼推廣公司Fimmick的企業事務及市務經理梁藹婷(Joyce),在老闆姚金鴻(Kenny)的全力支持下,利用企業及個人的專長,遂和另外二人共同創成立一個名為「傳耆(Eldage)」社企,建立數碼平台傳承手藝,用其專業協助各行業的師傅與年輕人接通,關注社會老齡化等議題。

梁藹婷表示,在加入Fimmick前,已有多年參與組織CSR的活動經驗,自2012年認識CSV概念後,亦與老闆Kenny討論可否在企業層面推動共享價值,由於發覺彼此志同道合,故在公司內撥出額外資源,進行CSV企劃,締造了社企「傳耆」的誕生。

梁藹婷坦言,獲得老闆全力支持後,她立刻聯絡數個有心的員工,利用工餘時間及個人專長,將本港瀕臨失傳、富本土特色的傳統手藝,向年青一代傳承。透過各人努力,利用數碼平台,將介紹各師傅的故事錄像放上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ldageHK/),向愛用數碼平台的新一代進行宣揚,並舉辦工作坊,讓師傅教導有興趣的人,望能將他們的文化智慧傳下去。她說,「傳耆」已與多位師傅合辦工作坊:如手寫小巴膠牌的麥錦生師傅、木雕師傅郭一邊及其姪兒郭健軍、霓虹燈師傅胡智楷,亦與手雕麻將師傅及陶瓷修復師傅洽談合作。現時「傳耆」的facebook有逾2.2萬個like,介紹師傅的片段瀏覽以萬計,最多達11萬。

梁藹婷坦言,「傳耆」作為社企,數碼平台向全世界開放,期望用有商業性質的形式經營,自負盈虧,故此要落力找式微的手工藝,找最值得優先發掘及保存的師傅故事,不能停下來。合作工作坊包含文化導讀,會講手藝背後的歷史和文化,然後由師傅講趣聞、人生經歷,學員有機會動手造;收費以收回成本為基礎,介乎200至300元,視乎師傅的導師費及能容納人數而調整。「合辦工作坊時,長者一方面樂意傳承手藝,又可增加少許收入;另一方面,年青人透過工作坊了解香港背後故事及社會歷史,進一步更可研究把手藝『產業化』,生產成香港手信,產生共享經濟的效果。」

Fimmick創辦人姚金鴻(Kenny)表示,公司過去透過捐款慈善機構或組織義工隊,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他指出,有心的企業家,若配合員工的自發性,可進一步擴展至CSV的層面。他說,自己過去身體力行支持弱勢社群,按著自己的力量及專長,制定計劃及部署建立社企,去關注社會老齡化的問題。他特指,Fimmick不是大公司,只有寥寥數名有心人,也能幹出社企,實踐他們心目中的共享價值藍圖,因此最重要是決心。

Related Articles